▎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糖尿病正在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1990年以來,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在30年間增長了3倍,糖尿病的死亡率自2000年以來也在持續上升。
其中,我們熟悉的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特征。根據傳統觀點,胰島素抵抗主要發生在骨骼肌、脂肪和肝臟等代謝靶組織中。當這些代謝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無法有效響應,就會導致血糖無法被正常吸收。
不過,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胰島素要通過血液運抵這些靶組織,首先需要穿過血管內壁的屏障,也就是血管內皮細胞。近些年來,科學界意識到,這個跨膜過程是胰島素在體內作用的限速步驟。這些不起眼的細胞,與2型糖尿病有著密切的聯系。
圖片來源:123RF
和那些代謝細胞一樣,血管內皮細胞同樣含有胰島素受體。內皮胰島素受體的激活導致一氧化氮合酶活化、生成一氧化氮,從而舒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促進胰島素和葡萄糖向靶組織的輸送。而在肥胖人群中,內皮細胞的胰島素信號通路常常被抑制,導致全身性胰島素抵抗。不過,內皮胰島素抵抗背后的確切機制一直是個謎。
本周,《科學》雜志的一項新研究揭開了這一謎題的關鍵。研究發現,名為腎上腺髓質素(adrenomedullin)的激素抑制了血管內皮細胞的胰島素信號傳導,最終導致肥胖相關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性胰島素抵抗。而通過阻斷腎上腺髓質素受體,可以改善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這一發現為肥胖相關代謝疾病帶來了全新靶點。
這項研究始于對G蛋白在內皮細胞中功能的探索。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Stefan Offermanns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注意到,在敲低了內皮細胞中的Gαs蛋白后,胰島素受體的磷酸化及其下游信號傳導增強,說明Gαs的存在會抑制內皮細胞中的胰島素信號傳導。接下來,對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篩選發現,敲低鈣感受器樣受體(CALCRL)起到了與敲低Gα s 相似的效果。
在內皮細胞中,CALCRL正是腎上腺髓質素的受體。就這樣,腎上腺髓質素作為這項研究的主角走入了作者的視線。無論是使用siRNA敲低CALCRL,還是用腎上腺髓質素受體拮抗劑肽進行處理,都會增加胰島素受體磷酸化。
研究還發現,腎上腺髓質素對下游信號傳導的抑制作用,可以被蛋白激酶A(PKA)抑制劑所阻斷。腎上腺髓質素是如何通過PKA來抑制胰島素信號的?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PKA可以激活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研究團隊通過實驗證實,腎上腺髓質素通過PKA,將PTP1B的特定絲氨酸位點磷酸化,從而增強其活性。而PTP1B正是胰島素受體的主要負調控因子,PTP1B的活性增強,就意味著胰島素受體的活性受到抑制。
到這里,一條由腎上腺髓質素激活的Gαs-PKA-PTP1B信號通路開始浮出水面。在肥胖狀態下,脂肪細胞大量分泌腎上腺髓質素,通過這一通路為胰島素抵抗提供了解釋。
▲研究機制示意圖(圖片來源: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
為了進一步驗證體外細胞實驗的發現,研究團隊構建了內皮細胞特異性敲除Gαs和CALCRL的小鼠模型。在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狀態下,這些小鼠的胰島素抵抗得到了改善,并且島素誘導的骨骼肌血流灌注得到了增強。
此外,在肥胖小鼠和肥胖糖尿病患者體內,血漿腎上腺髓質素和腎上腺髓質素結合蛋白(CFH)水平升高,進一步支持了腎上腺髓質素在肥胖相關糖尿病中的關鍵作用。
▲在超重糖尿病動物中抑制腎上腺髓質素受體,胰島素抵抗就會降低,最終改善代謝狀態并降低血糖水平。(圖片來源: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
最后,為了檢驗能否通過抑制內皮腎上腺髓質素受體及其下游信號傳導,來恢復肥胖相關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研究團隊設計了內皮特異性Gαs或腎上腺髓質素受體缺陷的小鼠模型。在高脂飲食喂養的實驗環境下,這些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很快得到改善,并且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而使用腎上腺髓質素受體拮抗劑肽治療肥胖相關2型糖尿病小鼠,可導致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加。
由此,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腎上腺髓質素通過激活內皮細胞中的Gαs-PKA-PTP1B軸,抑制胰島素受體磷酸化,從而導致內皮胰島素抵抗和全身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此外,腎上腺髓質素與結合蛋白CFH的協同作用,可能是肥胖相關糖尿病中內皮胰島素抵抗的重要驅動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胰島素抵抗除了在2型糖尿病中發揮重要作用,還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因素。因此,內皮細胞可能成為這些疾病中胰島素抵抗的共同節點,靶向內皮胰島素信號通路可能具有廣泛的治療潛力。
參考資料:
[1] Haaglim Cho et al., Endothelial insul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adrenomedullin mediates obesity-associated diabetes.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r4731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