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在本文中,你將學到記筆記的方法,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精讀一本書的方法,以及可操作的閱讀步驟等。全是干貨,建議點贊收藏。
這本書由美國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查爾斯·范多倫合著,1940年初版,1970年大幅增補改寫。此書是最經典的閱讀指導類書籍。
一、閱讀與心智成長
人的身體機能,30歲就達到巔峰,此后身體狀況只會越來越差,但我們的心智,卻能無限成長下去。
但是,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用,就會萎縮,很多人到了一定的階段,心智也跟著身體一起萎縮下去了。現在很多人喜歡健身,卻不知道,健腦比健身更重要。
閱讀就是能幫我們保持心智的活力與成長的最好手段。
但不是所有的閱讀都有助于我們的心智,閱讀爛書,不但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我們應該閱讀那些能增進理解提升自我的書,這樣的書才能增長我們的心智,同時,閱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之中,也就是主動閱讀。
二、主動閱讀——提問題與記筆記
主動閱讀的讀者,要帶著問題開始閱讀,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基本問題有四個。
第一個問題,這本書整體上在談什么?這個問題要求我們讀書時把握住書的核心主題以及從核心主題分解出來的關鍵議題。
第二個問題,這本書的細節部分說了什么,是怎么說的?這個問題要求我們讀書時要找出作者在書中各部分的想法、聲明、論點以及論述方式。
第三個問題,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這個問題是對一本書的評價。
最后一個問題是這本書跟我有什么關系?這本書讓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有哪些建議。
所有的閱讀方法,都是圍繞著這四個問題展開的。
在主動閱讀時,除了問問題,還要記筆記。記筆記能讓你保持清醒,啟發你思考,還能加深記憶。
記筆記不用特意準備一個筆記本,直接在書上記就可以。方法如下:
1、畫底線。標記重點句子。
2、在頁邊畫一道線。標記重要段落。
3、畫星號或其他符號。標記書中特別重要的內容。
4、在空白處編號。標記作者的論點及論述順序。
5、在空白處記下頁碼。標記與此相關的其他頁的內容。
6、將關鍵詞或關鍵句圈起來。
7、在空白處用自己的話提煉書中的問題、答案、論點、論述等。
8、在書的最后一頁記下全書的主要觀點,標下頁碼,用作個人索引。
9、在書前面的空白頁試著將全書的大綱寫下來。
只有一本書寫滿了筆記,這本書才真正屬于你。
有了主動閱讀的態度,就可以開始閱讀了。本書中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就是讀書認字,是閱讀的基本能力,小學初中就學會了,主題閱讀則是探討怎樣用閱讀來做研究。下面主要分享對我們最實用的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
三、檢視閱讀——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檢視閱讀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系統地略讀。先看書名頁,要特別注意副標題,如果有序言就先看序言,做完這一步,能讓你快速判斷書的類型。接著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架構有一個概括性的理解。如果書中有索引,就檢閱一下索引,這能幫你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哪些議題。如果書衣上有出版社的介紹,不妨也看看。
做完以上步驟,你可以先判斷這本書是不是你需要讀的書,如果是,那就挑幾個看起來跟主題關系密切的章節看看,如果這些章節的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閱讀這些說明。最后,快速將全書翻一遍,隨意讀幾段或幾頁,不要讀太多,重點讀最后兩三頁,有的作者會在最后將自己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
現在,你已經系統地略讀過一本書了,對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要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讀,如果值得讀,那就進入檢視閱讀的第二階段——粗淺地閱讀。
粗淺地閱讀也就是速讀,速讀的原則是快速地從頭到尾讀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考。
很多人讀書時會一邊看一邊在腦子里默讀,還會經常在一些地方逗留,眼睛移動時看不見,只有停留時才看得見,有的人甚至讀了兩三行之后,又會倒退到原點,這就是很多人讀書讀不快的原因,這些都是沒有經過閱讀訓練的人常見的毛病。
想要提高閱讀速度,書中作者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訓練方法:那就是用手指指著閱讀內容,一行一行往下移,手指下移的速度稍快于眼睛下移的速度,強迫自己的眼睛跟上手指的速度,一旦你的眼睛能跟上手指的速度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很快你的閱讀速度就能提高兩三倍。
閱讀速度快了,會不會影響理解呢?首先,檢視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而不是尋求理解,分析閱讀的目的才是尋求理解。其次,檢視閱讀是非常專注的主動閱讀,讀書讀慢了,有時就會走神,而速讀恰恰在不斷地調動我們的腦力專注于閱讀,這能大增加我們的理解能力。
即使在分析閱讀中,閱讀的速度也不是一定就要慢,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速度,同一本書中的不同內容也有不同的閱讀速度。論述的部分要讀慢一點,舉例的部分就可以速讀。
閱讀速度的原則是: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于滿足與理解。
多人對檢視閱讀存有偏見,認為這樣讀書是沒有用的。恰恰相反,檢視閱讀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閱讀方法。剛拿到一本書時,檢視閱讀能幫助我們判斷這本書該不該進一步閱讀,絕大部分書,略讀一下就可以扔垃圾堆了,一小部分可以速讀一下,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速讀完之后,如果覺得書很好,再進入分析閱讀。
還有一種情況,第一次閱讀一本難讀的書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快速閱讀一遍,不要企圖理解每一個字句。當你速讀一遍后,對全書有了個大致的了解,再來看那些困難的字句時,很多時候就自然理解通了。即使我們不再讀這本書,我們對這本書也有大致的了解,至少比每次拿起來艱難地讀兩三頁又放下的效果好。
對于一本好書而言,檢視閱讀則是我們進入分析閱讀之前的準備工作。
下面進入分析閱讀。
四、分析閱讀——如何精讀一本書
分析閱讀是閱讀一本書的最高層次,它有三個階段十五個規則,要注意的是,這些規則是最理想化的標準,它是提示我們,閱讀一本書可以深入到什么樣的層次,并不是完全必須按照這些要求來閱讀。還有,這些規則并不是閱讀的步驟。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分析閱讀的架構階段,這個階段回答的就是讀者提出的第一個基本問題,這本書談了什么。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是根據書的種類和主題分類,書中將書籍分為文學類和論說論,后面的規則是針對論說類書籍的,并不適用于文學類,在閱讀文學類書籍時這些規則要經過相應的調整。
論說類還分為實用性和理論性,理論性又分為歷史、科學與數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
第二個規則是要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什么。概述時要使用自己的語言,不要照搬書中的句子,這要求我們對書中的內容不能只有模糊的認知,必須要能準確地表達出來。“我知道這本書在談什么,但我說不出來。”這只是在自我欺騙。
第三個規則是列大綱,將全書的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各部分的大綱也要列出來。列大綱可以運用這樣一個公式:先按照規則二概述全書大意;再列出全書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談什么;每個部分分為幾個章節或段落,它們分別談什么;每個章節或段落有幾個重點,分別是什么。
第四個規則,找出作者在書中想要解決的問題。一本書在開始寫作時,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或一連串問題,找出這些問題,并將這些整合出順序來,分清哪些問題是主要的,哪些問題是次要的。
閱讀的第二個階段是詮釋階段,這個階段回答的問題是作者在書中的細節部分說了什么?是怎么說的。
第五個規則,找出關鍵詞,跟作者達成共識。一般來說,書中的每個部分、每個章節、每個段落都會圍繞一個或幾個關鍵詞來敘述,找到這些關鍵詞,還要找出這些關鍵詞的詞義,一個詞可能包含有多重含義,我們要運用文法和邏輯,處理這些詞義,正確理解關鍵詞在具體行文中的含義,只有在關鍵詞的具體含義上與作者達成共識,我們才能正確地理解書籍。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行文時,有可能會使用同義詞來代替關鍵詞,還有可能會使用一個短語來代替關鍵詞。
第六個規則,找到書中的關鍵句,分析出其中主旨。最好能用自己的話復述主旨。
第七個規則,找出書中的論述。論說類書籍的核心,就是作者通過論述來闡明他的主張,有的作者會在特定的段落集中他的論述,如總結部分,那就找到這些關鍵段落,分析其中的主旨。如果沒有這樣的段落,就需要我們自己架構出書中的論述,方法是從前面找的關鍵句中,整理出先后有序的主旨,這就是作者的論述。
第八個規則是找出作者的解答。這是對第四個規則的回應,我們要弄清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以及作者是否知道他沒有解決的問題。
運用以上八個規則讀完全書,我們也就進入了分析閱讀的第三個階段,也就是評價階段。這個階段回答的問題是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這本書跟我們有什么關系。也就是對一本書的評論。
評論一本書,要遵循一定的評論規則。
規則九,要徹底讀懂一本書再作評論,否則你的評論毫無意義。
規則十,不要爭強好勝,評論不是為了贏得辯論,而是探討真理。
規則十一,要區分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化解不必要的爭議。
在遵循上面三個規則的前提下,如果我們仍認為書有不足的地方,則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批評。
規則十二,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規則十三,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規則十四,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規則十五,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以上分析閱讀的規則,主要適用于論說類書籍,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則有不同的要求。
閱讀文學作品有四不要:
一,不要抗拒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論說類書籍傳達的是知識,文學則是闡述經驗本身,所以閱讀文學時一定得打開心靈,如感受它。
二、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論說類作品為保證傳遞知識的準確性,使用文字時會盡量保證意義單一;但文學不同,它會在文字中潛藏多重意義以增加豐富性和渲染力,還會用隱喻方式整合全書,所以不能對文學作品尋求單一或統一的共識、主旨或論述。
三、不要用傳遞知識、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要求文學。傳遞知識,探尋真理是論說類作品的責任。
五、個人總結——閱讀的步驟
檢視閱讀的兩個階段就可以當成閱讀步驟來操作,但分析閱讀的十五個規則卻不可以,書中也沒有給我們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分析閱讀步驟。對我們普通讀者來說,一份清晰明了可操作的閱讀步驟可能更有指導意義。
下面我就根據書中給出的規則,總結一份可操作的閱讀步驟。
第一步,有系統地略讀。看書名、序言、目錄、索引、出版介紹,判斷這本書是不是我們需要讀的書,如果是,快速翻一遍全書,挑一些引起我們關注的段落讀一下,不要太多,再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我們讀。
第二步,如果我們只想從這本書中獲取信息,那么速讀一遍,找出我們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如果一本書值得我們分析閱讀,那么我們可以先速讀一遍,再進入分析閱讀,也可略讀完就進入分析閱讀。如果是難懂的書,最好先速讀一遍,因為對整本書有一定的理解后,有助于我們對細節部分的理解。
第三步,細讀全書。在閱讀時要圈出關鍵詞,畫出關鍵句,找出作者提的問題,在頁邊整理出論述與解答。如果看到特別重要的內容或對我們非常有用的內容,要用符號標出來,或者折頁。讀完每一章節,列出這一章節的大綱,可以寫在章前或章后的空白處。
第四步,讀完全書,列出大綱。用盡量簡短的話概述全書大意,列出全書的結構,有序地列出各部分的重點。我將分析閱讀的架構階段放在讀完全書之后,因為不讀完全書,我們無法準確地弄清全書的架構。
閱讀的詮釋階段與架構階段,要做到多細,因人而異,因書而異,不可拘泥。
第五步,分析閱讀評價階段的規則,更像對書評人的要求,對我們普通讀者來說,更重要的是總結出書中對我們有益的知識。如果是論說類作品,那就總結出書中提升我們認知的地方,如果是實用性作品,就總結出可指導實踐的方法與規則,就像我讀完這本書,在這里總結出閱讀的步驟。
最后,天命不可測,貴人不可求,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通過閱讀來提升我們的能力與心智了吧!祝大家越來越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