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紀
創作團隊 | 千城記
撰文| 楊辰可
編輯 | 聞靜
寧德市,古稱閩東,坐落于福建省東北翼的黃金海岸線上,陸地面積1.34萬平方公里,相鄰的海域更是遼闊,達到4.46萬平方公里,宛如一顆鑲嵌在東海之濱的璀璨明珠。
這座城市北接浙江,東臨浩瀚的東海,西靠南平,南鄰繁華的省會福州,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福建省距離“長三角”經濟圈以及日本、韓國最近的沿海城市。
寧德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更擁有世界級的天然深水港——三都澳,其港口條件堪稱一流,具備發展成為國際大港的潛力。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盡管擁有如此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寧德卻長期背負著“福建省最窮城市”的標簽。這一反差,不僅讓人深思,更激發了人們對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無限遐想。
寧德,正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等待著被喚醒,釋放其蘊藏的巨大潛力。
寧德市地圖,圖片較大,請橫屏欣賞 (圖源@天地圖)▼
實際上最初的寧德只是一個縣級小城市,默默無聞,直到2000年才成立寧德市。但如今這座曾經最窮的城市,卻一躍成為福建省經濟產能增速最快的城市。
與寧德今日耀眼的“發家史”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其過去的“苦難史”。
寧德的故事可以從先秦講起。
相傳,先秦時期,勾踐后人逃到福建,和當地人一起建立“閩越國”。寧德正好屬于閩越國的一部分,是閩越族的駐地之一。
后來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加強福建的統治也必不可少,于是強大的秦國擊敗了閩越部落,并設置閩中郡。
然山高水遠,直接管轄并非明智之舉,于是此地繼續由閩越王統治。但此次秦國的入侵,也讓寧德慢慢接觸到了中原文化。
寧德霞浦古村落(圖源@攝圖網)▼
漢承秦制,漢朝時除增設州(刺史部),屬揚州會稽郡外,寧德則依舊由閩越王管轄。但到了后期,閩越王與漢朝矛盾不斷,最終閩越國滅亡,卻也無形中加強了寧德與中原的聯系。
真正使寧德與中原密切相處的卻是在晉朝。
晉時,寧德所處的地區設立了溫麻縣,當時可是區內最早建立的縣一級政區。除此之外,晉朝時士人文化和佛教文化也在寧德傳播開來,至此寧德越來越中原化。
逐漸融入中原文化的寧德,也在隋朝時迎來了朝廷的大力支持,不僅將其并入原豐縣,還在寧德興建水利。
至此,寧德擁有了隋朝最完備、技術最高的水利工程——霍童灌溉工程,渠系長十多千米,灌溉面積兩萬余畝,這一刻,寧德的經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寧德的海產養殖(圖源@雨霏)▼
若說寧德最值得自豪的地方,那一定就是它遼闊的海域面積了,唐朝時終于被好好地利用了一回。
唐朝本就政策開明,重視海外貿易交流,顯然臨海的寧德這一次可以大展拳腳了。
于是寧德不僅漁業和海上貿易得到大力發展,就連造船技術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相傳,寧德工匠造的船只不僅結構堅固、航行穩定,還能夠準確地確定航向和位置。致使來往貿易不斷,與周邊國家的交流也更密切了。
于是,寧德的海關重要性也逐漸被發覺,所以宋朝時設立了一個名為“關門”的鎮,“關門”是“關口”、“要塞”的意思,它的目的是稽查行旅,防御橫暴,寧德開始成為古閩東一個出入的要道。
而真正使寧德脫離隸屬關系、形成獨立行政區劃的關鍵時期是元朝。當時,原屬長溪縣的寧德地區隨著長溪縣升格為福寧州,其行政地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這一行政建制的升級不僅標志著寧德從此擺脫了縣級隸屬關系,更開啟了其作為獨立行政區域的新紀元,為寧德后續的行政格局演變奠定了基礎。
到了明朝,海上貿易依然是寧德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然而福禍相依,海運是寧德的福星,卻也為寧德帶來了諸多困擾。
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霞浦風光晨出捕魚的漁船(圖源@攝圖網)▼
明朝中后期,朝政腐敗,邊防薄弱,寧德自然而然地被倭寇盯上,寧德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好在有戚繼光、魏昇等抗倭英雄守護寧德。
清朝時期,雖然寧德沒有了倭寇的滋擾,卻又受到其他困擾。
清朝前期,寧德多次受抗清活動的影響。清后期,又受鴉片戰爭的影響。清朝本就是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寧德也開放了“福海關”,所以貿易的同時卻也要時刻警惕著有可能爆發的多種武裝沖突。
近代的寧德又要飽受戰爭的侵擾,不愿再受欺壓的寧德人發起了霍童古鎮暴動。這次暴動是成功的,因為此后寧德縣歷史上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誕生,寧德在閩東工農武裝斗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寧德霍童古鎮(圖源@雨霏)▼
除此之外,民國時期,寧德縣的歸屬也有所變動,先后隸屬于東路道、閩海道、福建省國民政府等,可以說民國時期,寧德的格局幾經變動。
新中國成立后,福建省設立了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福安縣,下轄福安、寧德、福鼎、霞浦、壽寧、周寧、柘榮等縣。
所以一直以來,除了海運的亮點,寧德都只是一個附屬縣。直到1999年寧德才撤地設市,成立了寧德市人民政府,并于2000年正式掛牌,全市轄9個縣(市區)。
雖然寧德被認可,但作為一個新興的小城市,這座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沒有太多引起外界關注的亮點。
為何會這樣?原來設市的寧德并不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寧德有多個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狀。
首先寧德城區面積僅10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僅44.6平方公里,兩項指標均居福建城市末位。
其次是地形問題。寧德背山面海,以丘陵為主,平原有限。沿海4個縣市區都只有很小的谷地和灘涂,水深港闊但缺乏腹地,內陸5個縣除古田外,縣城的海拔均在600米以上。
再次雖然寧德臨海,但是北接溫州、南接福州兩個有名的沿海城市,受到虹吸效應影響,反而很難引進人才,發展經濟。
緊鄰寧德的福州市郊區城市(圖源@雨霏)▼
并且在這兩個經濟大市“包圍”下,成為東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導致寧德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落后。
落后到什么程度呢?2016年福建開啟脫貧攻堅戰的第一年,那一年寧德的9個縣級行政區,有6個“入選”了省級貧困縣。
底子薄、基礎差,又沒有特殊的政策扶持,只能依靠傳統的農業和輕工業,“窮小子”想翻身真是太難了。
既然窮,那就找個前景廣的大型企業當靠山唄。畢竟成功的實例擺在那呢,咱遠了說美國的Facebook帶動了門洛帕克的整體經濟,近了說阿里巴巴帶動了杭州整體經濟,顯然這條路是“窮小子”發家致富最快的途徑。
于是從2000年開始,決心發展工業的寧德開始向外尋找投資人,集中力量招引龍頭企業。
沒多久,寧德時代這塊“香餑餑”就被寧德盯上,與此同時,貴州、山東、江蘇甚至浙江杭州也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個“香餑餑”。他們為什么一致看好寧德時代?寧德時代真的能改變城市的命運嗎?
被寧德盯上的這塊“香餑餑”這時還不叫寧德時代。它的前身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TL,最初由曾毓群、梁少康、陳棠華1999年在香港創立,是一個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
寧德時代辦公樓(圖源@雨霏)▼
這幾個人雖然在化工、電力等行業都算得上行家,但他們實際上并不懂鋰電池,那怎樣才能最快擁有鋰電池?顯然是購買專利,于是他們花費了100萬美元的巨資購買了美國“貝爾實驗室”的鋰電池技術。
為什么說巨資?因為公司初始籌資僅籌到250萬美,相當于花掉40%。要知道建廠房、買設備、招人都需要錢,這是一個超級燒錢的項目,所以他們必須一次成功。
然天不遂人愿,高價買回來的技術,并不完善,做出來的電池會“鼓包”,對此“貝爾實驗室”并不承認是自己的技術問題,他們認為這是目前困擾全球的技術難題,誰也解決不了。
但這卻是他們唯一成功的機會,只能硬著頭皮往上干!好在他們有陳立泉院士的鼎力相助,就這樣困擾全球的問題居然被他們僅用兩周時間就突擊解決了。
ATL一舉成名,不但先后拿到了“漢鼎亞太”、美國凱雷投資和英國3i集團 3700萬美元的風投,在2004年還成為蘋果iPod的電池供應商,成為中國最賺錢的電池公司。
曾毓群的成就響徹全球,于是急于找廠的“窮小子”寧德市自2004年起便展開“猛烈追求”,3年期間不斷邀約和拜訪,減稅、批地、補貼……終于打動了本就有思鄉情結的曾毓群。
當然打動曾毓群的不僅僅是寧德的誠意,也契合了他自己的職業規劃。一方面曾毓群早有在內陸建廠的想法;另一方面,ATL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這為他提供了轉型的契機。
技術是日新月異的,電池的鼓包問題很快也被其他公司相繼解決。ATL本身又是根基不深的小公司,一旦遭到資本輾軋就非常被動了。
雪上加霜的是2005年三甲資本巨頭無情撤資。為自保,ATL最終只能以一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東京電氣,就這樣,曾毓群及其團隊成為東京電器的員工。
顯然這并不是他們的初心,這件事更堅定了曾毓群想回鄉創業的決心。他以團隊作為籌碼要挾總部,如果不同意去寧德建廠,就帶著整個團隊辭職。
最終在2008年,ATL在寧德成立了《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寧德時代園區環境(圖源@雨霏)▼
2008年,也是中國大力推崇新能源汽車的一年,商業嗅覺敏銳的曾毓群看到了動力電池的巨大商機。
于是正式進軍動力電池,僅僅三年時間,便獨立研發出動力電池,轟動整個行業。
之后曾毓群再次把動力電池獨立出來,成立寧德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這次獨立相對比較徹底,母公司ATL只占股15%。
2012年,寧德時代拿下了寶馬新電動車“之諾1E”的項目,以“寶馬供應商”打響名頭。接下來輕松拿下上汽、長安、吉利、宇通等一系列公司的訂單。
寧德時代正式成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核心企業,然而寧德時代的危機卻依舊潛伏。
現今自主開發動力鋰電池的企業太多了: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推廣免費換電、免費充電的蔚來,當然還有野心勃勃的特斯拉……
所以寧德時代的危機不會因成為核心企業而解除,而這份危機感自然而然地轉移到員工身上。
寧德時代的福利似乎不錯,和所有的大型企業一樣,也是按級別劃分資金福利。并且寧德時代還為員工提供住宿,當等級達到11級以上,更可以享受單獨的宿舍環境及種類繁多的自助餐。除此之外,健身、休閑、教育也是一應俱全,活脫脫一個小型社會。
寧德時代周邊環境(圖源@雨霏)▼
當然,寧德時代此舉主要也是為了吸納人才,畢竟一般情況下更多的人會優選一線城市安家就業。
如果真的要選擇來寧德時代工作,也要做好辛苦付出的準備。
整個寧德時代很像工廠,寧德時代也確實稱自己為“廠”,并把“廠”的精神徹底的發揮出來。
薪資透明化,待遇透明化,晉升透明化,學習資料透明化,培訓透明化。不僅如此,就連工牌在這也是叫“廠牌”,處處透露著工廠文化。
同時,寧德時代也學習著互聯網的企業文化,那就是無止境的加班。這里的很多員工基本上每周工作6天,每日晚10點以后依然有人熬夜加班,來到寧德時代必須時刻做好抗壓的準備。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科技日新月異,這也是時代的無奈。雖不知寧德時代未來如何,但曾經默默無聞的寧德市,確實因寧德時代而崛起!
寧德沈海復線高速,圖片較大,請橫屏欣賞(圖源@攝圖網 )▼
隨著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強勢崛起,青拓集團、中銅東南銅業、上汽集團等產業巨頭相繼在寧德落子布局,在這片熱土上構建起“四輪驅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最新數據顯示,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已形成“雙千億+雙兩百億”的產業集群矩陣,2023年寧德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5800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連續五年領跑全省。
從昔日的東南沿海后發地區,到如今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寧德走出了一條“鏈式集聚、創新突圍”的跨越式發展道路。全球每三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搭載“寧德芯”,不銹鋼新材料產能問鼎世界單廠規模之最,銅冶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三大“世界級”產業地標的崛起,不僅重塑了區域經濟版圖,更成為福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這座閩東工業新城正錨定“雙碳”目標加速轉型,以全球視野謀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創新走廊建設。隨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縱深推進,以及“電動福建”戰略的全面實施,寧德正以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書寫更為壯麗的時代答卷。
這片承載著“弱鳥先飛”精神的熱土,正以昂揚之姿向著萬億工業體量邁進,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獨具特色的寧德樣本。
【參考資料】
1.福建共青團2021-09-18《寧德工農武裝暴動第一槍——霍童暴動》
2.福建新聞網2007-06-19《寧德市情況介紹(寧德市委書記陳榮凱講話)》
3.澎湃網2022-04-13秦朔朋友圈《寧德的時代》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