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瞬間到永恒,從方寸到寰宇,每一個“神話”的生活故事都可供了百科全書般的可能。好的導演或編劇的標志就是僅僅從中挑選出幾個瞬間,卻能向我們展示其整個“神性”。
看完哪吒2的電影,走出影院后我就有那么七分鐘發呆,想來想去覺得自己應該越來越好才對。
一、神話的 故事的 銀幕的
最喜歡在電影里過日子,一個鏡頭就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后……
“哪吒鬧海”是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從哪吒被標簽化的“災星”出身到自我定義的英雄,將命運抗爭與身份覺醒成為一代人的記憶,而哪吒2在復刻傳統IP神話情節的基礎之上,更注入現代價值觀,個體自由與責任擔當,實現“傳統基因+現代表達”的融合滿足了觀眾的情緒與意識共振。
“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2將娛樂敘事轉化為社會批判的載體,影評上有人表示,它不但揭露偏見、霸權、國際沖突等現實痼疾,又以“逆天改命”的浪漫主義提供精神解藥——通過硬實力和軟實力與集體協作的三重突破,實現個體與時代的共同突圍。
在技術實力和文化實力下,以折疊的隱喻堆砌,用神話故事的重構叩問現代性困境,在光影中完成對現實世界的診斷與療愈。一方面讓觀眾在原生家庭的創傷中,哪個家庭不是無條件接納和規則引導和以命換命的犧牲;二是個人的英雄主義和逆天改命,也離不開家庭和師承與族群的共同努力。
過年,誰家還不吃頓餃子?何況是餃子導演。生活中的隔代一生都需要調停。
有人說,哪吒2是一部將社會矛盾轉化為文化勢能的經典案例,在個體與體制之間,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扭曲力場中,通過情感優勢,讓我們在認清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以創造性的展力重構規則,讓對抗成為新秩序的催化劑。
從李靖夫婦的教育模式顛覆傳統父權,到敖丙之父東海龍王從強加家族使命到反思“父輩經驗未必全對”,哪吒2原生家庭期待與個體自由意志的撕裂,精準捕捉并重構了當代社會的多重矛盾與精神張力,在光影中完成對現實世界的診斷與療愈,在成見的大山下,映射家長從“為子謀前程”到“尊重獨立選擇”的價值觀轉變。
對于一些人來講,應該一張票給自己,一張票贈父母。
二、視覺的 人物的 美學的
三星堆青銅紋飾、川劇變臉等傳統元素與3D建模、流體動力學特效融合,形成“暗黑寫實風”的視覺奇觀,這種美學既區別于好萊塢的光污染特效,又消解了西方對東方文化的浪漫化想象,以技術硬實力+文化軟實力的雙螺旋基因,重構全球動畫的審美范式。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個人英雄主義,是通往世界認知的大門。
人生本是一個格式塔撲朔迷離,時而嚴肅,時而滑稽;時而靜止,時而狂亂;時而意味深長,時而索然寡趣。重大的世界事務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外,而個人的事務又往往鉗制著我們,盡管我們無不努力用雙手牢牢掌握著自己的方向盤。
而逆天改命,在魔丸轉世后實現神生的救贖,是先天宿命與后天選擇的哲學沖突,有笑點、淚點和升華。一方面以喜劇外殼,用哪吒的惡作劇、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等橋段等無厘頭幽默消解沉重主題;一方面用哪吒的肉身消散的悲壯場景,觸發觀眾對生存困境的深層共情;最后在哪吒“神性”被剝離后,重構為具有Z世代特質的反叛少年——我是小妖怪,其焦慮與迷茫引發年輕觀眾共鳴。
而在整個仙界,無量仙翁表面威嚴實則腐朽,敖丙在使命與良知間掙扎,申公豹因歧視走向極端,這些角色的復雜性消解了傳統正邪對立,深化了現實批判性,而人世間何嘗不是?要想成功,你不能是一個神(何況是人)戰斗。
生活中,問題的答案總是在規避著我們。當我們力圖使我們的手段合乎我們的夢想時,當我們力圖將我們的思想融入我們的激情時,當我們力圖將我們的欲望變成現實時,那一總是的答案始終躲藏在飛速流逝、難以捉摸的時間后面。
有人說,當你不試圖改變父母,才是你改變的開始?或許,這是對的。可惜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三、科學的 技術的 宗教的
世人對電影、小說和電視劇的消費如此的如饑似渴、不可饜足,故事藝術已經成為人類靈感的首要來源,因為它不斷尋找整治人生混亂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諦,如果人解決不了的,那就用神仙。通過解讀神仙對神化模式的深層探討,進行一種純粹的生活實踐,帶動一個非常個人化和情感化的體驗。
北京有個叫和君咨詢的說過,用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經過三度修煉,方可成就火眼金睛。
沒有平白來的成功。哪吒2的工業水準3D建模也好,物理特效也罷,已達到國際領先,且不必說過138家動畫公司的協作,4000多名制作人員的協作,3D建模與流體動力學技術,已經實現了作坊式生產到工業化的協同,百億的票房證明中國電景也可通過“技術死磕”突破行業天花板。
從《紅海行動》、《戰狼2》,從《流浪地球》、《黑神話:悟空》到《哪吒》等系列國產電影的成功,不僅標志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全面升級,更折射出文化自信與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以及觀眾需求與時代精神的同頻共振,文化自信與民族敘事的強勢崛起。
哪吒2正是憑借扎實劇本與角色塑造贏得口碑,市場正回歸“故事驅動”的本質,從技術上說,中國電影正從追趕者轉變為規則重塑者,其背后是觀眾民族自信的覺醒、工業體系的成熟與創作者對時代的敏銳捕捉;從文化上說,折射出文化自信與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以及觀眾需求與時代精神的同頻共振。
一個人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通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號,將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轉化為個體覺醒的普世宣言。可是能醒嗎?醒了嗎?但看電影是認真的。
我們在這里歡笑,我們在這里哭泣,我們在這里祈禱,也在這里迷惘,我們在這里活著,也在這里死去。
不用糾結什么排名,非要制造個世界前幾,那不過還是弱者的思維。我們應該習慣,在沉默中爆發,在崩潰中創始紀前行。
四、文化的 創新的 陳塘關百姓
票房堆出了成績,東方推高了影響。唯美的東方神話+普世敘事,宏大東方美學+全球議題,哪吒2不但突破文化折扣,更實現跨語境共鳴。
正如導演餃子所言:“改編不是顛覆傳統,而是讓傳統活在當下。”哪吒2通過技術狂飆與人文關懷的雙重突破,既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份關于命運、自由與責任的時代答卷。
陳塘關百姓,我們似乎知道很多,但池塘里的魚兒也只有七秒鐘的記憶。我們想與哪吒或敖丙的命運共生,在善惡交織中與命運抗掙,在家庭關系中,有溫情的互動,更想打破規則,得到那個“綠牌”晉升,困境中想像性解決的方案,曾經熱血過,只不是更多的是選擇了平庸,亦可以中庸。
這么近,那么遠。
但生活比電影很多了,從來不會給弱者安排大逆轉的情節。如同一些外賣小哥,可是自封為“騎士”的,即便戴上了齊天大圣的冠戴,可仍然改變騎電動車送外賣的事實,但千金難買一笑——哥愿意!
包容與理解,痛感與治愈,自信與抗爭,每一部作品都要當成最后一部去創作。這種以極致匠心重構文化基因的實踐,不僅定義了中國動畫的新高度,更為全球觀眾提供了一種超越文化壁壘的情感通用語。
自新年以來,TikTok通過算法適配本土文化,在歐美火了;DeepSeek通過開放模型訓練接口,不但實現了產業鏈的智能重塑,更讓價值標準的實現反向輸出,將中文詩詞、方言識別等“東方插件”融入AI底層邏輯,從“技術應用者”轉向“規則貢獻者”,標準制定權的爭奪,本質是全球化話語體系的重構,在元宇宙里沒有中國不行。
時值今日,企業競爭已從“資源爭奪”轉向“價值觀輸出”。易經云:“小往大來”,中國正以靈活的本土化試點積累勢能,去努力實現全球影響力的指數級擴張,而中國白酒,要想國際市場上展露頭腳,不但需要持續深耕內容,更要擁抱技術革命,堅守中國文化5000年的根性,其本質就是技術的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協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