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公關】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收到公關知識
我是資深二次元姚素馨
來自春節(jié)檔只看了《哪吒2》的啊嘿噠公關
《哪吒2》的票房有多好,刷新多少記錄,把剛上的《美國隊長4》壓了幾頭,鋪天蓋地都是報道,不需要再贅述。
海外發(fā)行之后,這幾天還能看到很多采訪外國觀眾反饋的切片,呈現(xiàn)廣受好評的狀況。按照公關原則,外人(第三方)說好,才是真的好。
今天聊個跟電影本身沒有很大關系的話題,臺灣地區(qū)看不到《哪吒2》,你對于這個話題的思考與解讀,能到哪一層。
01
第一層,直觀反應。
全球票房第9,熱度巨高,“想看”是普遍心理。
《哪吒2》已經(jīng)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上映,據(jù)光線影業(yè)消息,還將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埃及、南非、巴基斯坦、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上映。
偏偏,同樣說中文的連翻譯都不用搞的臺灣地區(qū),不上映。
把選擇權交給觀眾是普世敘事角度,看不看是我的權利,不讓我看就是你的不對了。
因此,臺灣地區(qū)“不上映”,公眾最直觀的反應不會可能是正向的。
電視節(jié)目上也吐槽,“心胸不夠寬廣”。
我們這邊也跟著補刀。
還有人說臺灣不敢播。
順帶手宣傳各地文旅,撈人。
基本上,“不讓”的信息一出來,公眾直觀反應會傾向于“指責”。注意,這類指責都是直接上滿價值的,而非就事論事。
02
第二層,尋找依據(jù)。
在做判斷之前,信息處理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去查一下信源和依據(jù)。
《哪吒2》這事兒的信源沒有疑問,需要去找一下就是臺灣地區(qū)不能上映的原因。
知道原因,不一定會影響你對事情的評述。
但也很有可能,一旦知道原因,回頭再看有些已經(jīng)說出來的話,就像笑話,清澈而愚蠢的那種。
我們查了一下,《臺灣電影法》沒有關于大陸電影的限制性規(guī)定。
然而,有份臺灣地區(qū)制定的“兩岸關系條例”,里面有明確大陸電影在島內上映的規(guī)則。
第一步,審查。
必須由影片發(fā)行公司提出申請,接受臺灣地區(qū)相關部門的審查。審核通過,才OK。
這點不用大驚小怪,也沒什么文章好作,全球都會審的。
要說區(qū)別的話,電影主題必須是愛情文藝、倫理親情、溫馨趣味、宮廷歷史、武俠傳奇、懸疑驚悚和冒險動作。其他品種不行。
第二步,抽簽。
審查通過的,進入“池子”,進行抽簽。不管多少部通過審查,每年中簽名額都是10個。
我們辦公室看到這條的時候,驚呼“真的就靠抽啊”。是的,不是根據(jù)“好壞”來選哪些影片可以上映,全憑“手氣”。
根據(jù)去年11月20日的公示結果,2025年中簽的10部大陸電影分別為:
《來福大酒店》《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獨自上場》(原名《李娜》)《深海》《默殺》《長安三萬里》《笑傲江湖》《尋龍訣:覓蹤》《獵金·游戲》和《尋她》。
據(jù)說,運氣特別好的是關于李娜的《獨自上場》,2020、2022和2024年連續(xù)中簽,都棄權了,2025年又中了。
換句話說,《哪吒2》不在中簽名單,所以,這部電影2025年不能在臺灣地區(qū)上映,這事兒在2024年11月20日公布“搖號”結果的時候就定了。那個時候,誰也沒有看過《哪吒2》,也不知道電影好不好、票房高不高。
臺灣地區(qū)一直就是按照這套規(guī)則來運作的,不是故意針對《哪吒2》,不是看它太紅了要壓一壓,也不是不識貨、瞎了眼。
要被吐槽的是這套規(guī)則,“10部的數(shù)量限制”和“抽簽”才是槽點。退一萬步,或許還能加個不懂變通。沒有其他的了。
03
第三層,不要輕易得出結論。
不在中簽名單,是否就等于《哪吒2》就肯定不能在臺灣地區(qū)上映?
你需要更多的信息,來作判斷。
能到這層的人,我覺得至少已經(jīng)跑贏95%的公眾了。
再次強調,信息處置是公關工作必須嫻熟掌握的基本技能。信息都盤不清楚的人,不可能做好任何公關。
2月12日,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被問了《哪吒2》在臺灣地區(qū)的上映問題,表示“我們希望相關電影能夠盡快在臺灣上映”。
我們都知道抽簽梗,《哪吒2》不在10部名單里。國臺辦發(fā)言人肯定也知道。
知道不在名單里,還呼喊盡快在臺灣上映,只有2個路子:
要么把規(guī)矩改了,廢掉10部中簽。感覺……不至于為了《哪吒2》搞這么大動作吧。
要么大手一揮直接給個名額,特批。
這兩個路子的執(zhí)行者,都是臺灣方面。如果沒能上映,那么沒能上映,阻攔者也是臺灣方面。
朱鳳蓮發(fā)言里還跟了一句“讓更多臺灣民眾直接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了解大陸電影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實力和強勁勢頭”。怎么說呢,你是臺灣那邊管事兒,看到這句話,你會批嗎?
另外,翻材料仔細一些的話,還有一條寫在規(guī)則里的,可以明面上拿“外卡”方式:
“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威尼斯電影節(jié)、柏林電影節(jié)、奧斯卡獎競賽單元獎項或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者的大陸電影,可以直接引進上映。”
《哪吒2》極大概率會去申請獎項,如果拿獎,還是有機會在臺灣地區(qū)上映的。
再退一萬步講,注是2025年的名單上沒有,還可以去申請2026年的額度。
04
第四層,追溯根本原因。
歸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但歸因錯誤卻相當常見。再強調一遍,缺乏信息吸納能力,就做歸因,簡直就是笑話。
《哪吒2》為什么不在上映的名單中?
爭取2025年在臺上映資質的大陸電影一共有53部,然后抽簽,53中10,確實跟上海拍車牌的中簽率差不多了。
再稍微找一下的話,可以翻到公示的《114 年度大陸地區(qū)電影片配額核配順序抽簽結果》。
給53部電影抽了順序。順序排在前10的,直接獲得上映資格。前10里面有棄權的,按順序還可以候補。
把53部看過一遍,一邊感嘆這么多電影還在排隊啊,一邊發(fā)現(xiàn)《哪吒2》不在這個名單上。
還記得么,上面說了分兩步,第一步審核,第二步抽簽。
不在名單上,精準描述就是,《哪吒2》卡在第一步,而不是第二步;《哪吒2》不是沒中簽,它根本就不在抽簽的池子里。
觀察者網(wǎng)用了很直接的標題:
不在池子里,等于審核沒通過嗎?
不是。不在池子里也有2種可能性:
1)沒送審;
2)送審,但沒通過。
我們查了外部公開信息,無法得知是沒送審還是沒通過導致的。
假如,我是說假如根本就沒送審。臺灣地區(qū)看不到《哪吒2》的鍋,怎么算呢?
多說一嘴,《哪吒2》海外發(fā)行的大頭,是在華人文化旗下華人影業(yè)手里。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補信息。我不展開說了。
05
第五層,橫向對比。
我們要怎么看待找出來的那個“原因”,需要更大量的信息支撐。對比是個最簡單最實用的方式之一。
不是很復雜的對比,就能讓你有更多機會脫離偏見和被迫害妄想。
我還挺喜歡說一句話“世界就是這樣的”。
臺灣地區(qū)關于大陸電影的上映限制,是有針對性的嗎?
前面說了一點,會有“審核”。這個不做討論,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對于文化內容產品都會進行審核。你只能懷疑“審核”的尺度是否合適,不能說“審核”本身就有問題。
至于,尺度問題……我們就不要去說人家了好吧,張不開嘴。
關于數(shù)量限制。我們沒有找到臺灣地區(qū)對于其他“引進電影”的數(shù)量限制。有找到的可以評論留言告知。每年10部的數(shù)量,大概率是只針對大陸的“特殊條例”。
作為對比,我們這邊2010年開始,取消了關于臺灣地區(qū)電影的限制。是的,在規(guī)則上沒有任何“特殊”限制,一視同審。
展開說下限制問題。
限制數(shù)量、增加關稅都是最低級的行政手段,本質上是貿易保護,怕外面進來的好東西多了,影響本地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大白話就是“打不過就不讓進來”。
2012年2月,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xié)議,中國政府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這一協(xié)議曾引發(fā)軒然大波,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也在當年受到?jīng)_擊,導致進口影片票房高于本土影片。
能讀明白么?34部的數(shù)量,是被按著頭加出來的。
誰都要保護自己。強,可以開放。弱,就關起門保護自己。這是生物本能,大家也都是這么干的,誰也別說誰。說,就是忽悠。
這幾年,全球化逆向運行之后,“限制”傾向愈發(fā)明顯。電影都算小事兒了,去看看懂王上臺簽的那些行政令。
反過來看,中國觀眾對于“進口大片”的祛魅,也跟強大有關系。2023年中國電影票房前10名影片中,沒有一部是進口大片,“碟中諜”“變形金剛”“驚奇隊長”“蟻人”“閃電俠”等超級IP,也沒有被厚愛。
倒不是說中國電影有多好了,而是國外很多東西也就那么回事兒啊。
在這個基礎上,再看臺灣地區(qū)對大陸影片的數(shù)量限制和抽簽模式,可能有2個出發(fā)點:覺得不能看太多,容易被洗,就限制數(shù)量10,搞少一點;覺得不能看太好,就不挑,直接抽。
06
第六層,綜合解析。
臺灣地區(qū)是否上映,對于《哪吒2》全球總票房的影響,其實不大。
2月7日晚上,《哪吒2》已經(jīng)憑借68億票房,登頂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
目前不算海外票房已經(jīng)120億,斷層領先。不是甩第二名好幾條馬路的程度,甩開好幾個區(qū)了。
單一地區(qū)票房巨高,讓《哪吒2》很快就在全球總票房排到前10。
當然,海外發(fā)行還沒開始多久,反饋好、需求大的話,全球各地還會加開,有錢不賺天理難容。
找了一張別人做的北美上映第一周的數(shù)據(jù),淺看一下。
我們現(xiàn)在不能判斷海外票房占比情況,還是正在進行時。
但,應該可以發(fā)現(xiàn),《哪吒2》單一市場票房的狀態(tài),與全球排名前10、甚至前30的影片,呈現(xiàn)不一樣的狀態(tài)。
雖然拿1997年上映、以160億人民幣票房位列第4的《泰坦尼克號》說事兒,有點放大招的嫌疑。但是,《哪吒2》既然要封神,我們就比個牛叉的,對吧。
我問了問deepseek,要將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160億人民幣,換算成今天的金額,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它一通忙活告訴我:
我們辦公室同事測了好幾次,deepseek最終算出來的結果大概是400億到500億。
為什么想要進行換算?
除了得到數(shù)據(jù),還想給年輕一些的小伙伴描述一下“血洗”的感覺。
《泰坦尼克號》全球觀影人次4.25億(目前還是第一),保持全球票房第一的記錄整整12年。
這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它橫掃一切的砸場子能力。
據(jù)說,《泰坦尼克號》在它上映的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打破了當?shù)氐钠狈坑涗洝?/p>
再讀一遍,打破了全球所有國家的票房記錄,在哪上映打破哪的記錄,這就是屠城的程度啊。
單說中國,1998年之后的12年,都是《泰坦尼克號》憑借3.6億作為冠軍存在。直到被《2012》打破。
不能否認,過去沒有那么多片子分流。但是,《泰坦尼克號》這種能對全球各地票房全面“碾壓”的樣子,還是相當震撼。
更廣闊地接收信息,能夠讓人清醒。
07
想要簡單寫寫,其實文章還是超過了4000字。
考慮篇幅與結構,我把關于全球票倉構成與貢獻、票價漲幅、電影內容審核制度、文化輸出等信息,從文章里刪除了。
但,在我盤信息的過程中,這些都已經(jīng)吸收過了。
想要再次強調,判斷之前要思考,思考之前要有足夠的信息。
沒有信息,一切無從談起。
純扯淡局,我不參與。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