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大部分初中成績好的孩子,其實在小學就已經能看出來了,小學時期,這幾種孩子到了初中很容易脫穎而出,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1、數學成績不拖后腿
從小學到高中,數學始終是第一重要的學科。然而到了小學五六年級,不少孩子在數學科目上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
有規劃的孩子在五年級左右會結束小學數學,六年級開始至少以提前一年的量開始學習初中數學,這樣的進度可以保證初中數學始終在兩遍的學習和刷題頻率上,然后初三可以提前出一年做查缺補漏和總復習。
小學數學的難度基本上是四年級左右開始拉開的,所以最晚從四年級左右要開始規劃起來,每日計算,適當的奧數思維訓練,提前學的進度要明晰。
到了初中后,數學成績好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自信和動力。
2、閱讀量大
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什么自家孩子小學一直名列前茅,經常滿分,上初高中后就被一些小學不起眼的孩子狠甩后面,后勁越來越不足。
閱讀量少會導致孩子理解能力差,分析能力不足,小學時期在語文閱讀理解,寫作文筆上會很吃虧。但是到了初中,你會發現孩子連讀數學題都會變得很吃力。
閱讀量少的孩子知識儲備量不夠,初中的小四門,數理化對孩子的知識儲備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孩子沒有了解過,上課很容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對授課內容反應不過來。光背這些瑣碎的陌生知識點就能讓孩子已崩潰。
小學階段,務必要培養孩子海量閱讀的好習慣。就算不愛閱讀,也可以讓孩子多聽音頻,想辦法擴大孩子的知識儲備。
3、家庭關系和諧
家庭關系和諧穩定是學霸成長的重要保障。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環境,能夠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相反,家庭矛盾和不穩定因素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凡是成績好的孩子,從來不會在親子關系上出現內耗。正相反父母會盡一切努力托舉孩子,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如果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有問題,等孩子到了初中進入青春期后,家里免不了雞飛狗跳,孩子根本無心學習。所以作為父母,要深知環境的重要性,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家庭關系很重要。
4、良好的學習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所有的好成績都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好習慣托舉出來的。很多孩子每天花大量時間,大價錢在外面補課,如果學習習慣不好,一樣都是白費。
想讓孩子持續保持優秀,每一個微小的習慣都必須養成打好,好成績才能水到渠成。
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形成的。初中的緊張學習+青春期的叛逆,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會換來各種各樣的抵觸和爭吵。家長務必抓住小學黃金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自律性。
學會科學制定計劃,懂得如何預習,如何復習,掌握背單詞背課文的小技巧,養成熱愛閱讀和運動的好習慣等等。
小學六年是初高中的基礎,這句話真的有道理。等到了初中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小學養成的習慣,積累的知識,學到的能力到了初中后就會爆發,成為最強輔助。想讓孩子初中更好輕松,家長務必要在小學多抓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