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虧損累計虧損35.97億元后,光大永明人壽再次經歷了重大人事變動,去年末董事長孫強被免職,總經理張晨松代其職責。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光大永明人壽2024年所經歷的第二次重大人事變動,3月,原總經理劉鳳全辭職,孫強代行其職務,直至8月張晨松被正式任命為總經理。
2002年4月,由具有逾百年海外壽險經驗的加拿大永明金融與實力雄厚的中國光大集團攜手組建,是中國北方第一家合資壽險公司。對于光大永明來說,這位含著“金湯勺”的天之驕子也即將迎來自己的23歲生日,但前路卻愈發的迷茫。
1月27日,光大永明人壽披露了其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從報告結果來看,光大永明迎來了成立以來虧損最為嚴重的一年,2024年,其實現保險業務188.17億元,同比下滑3.37%,同時,凈利潤虧損達到17.27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期的6.48億元大幅增加236.6%。
把視角拉長來看,自2010年成功完成“合轉外”后,光大永明人壽進入了“高光時刻”。保費收入從2013年的30.19億元一路飆升至2024年的188.17億元,十年間保險業務收入翻了超過六倍。
但在凈利潤端卻不盡如人意,自2012年虧損4.29億元后,便開始一波小高潮,2013年至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0.11億元、0.41億元、3.26億元、1.23億元、0.21億元、0.3億元、0.83億元、1.23億元、1.50億元。
隨后的2022年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13.57億元的虧損也將過去連續九年的凈利潤總和虧損殆盡。
2024年,在保費端收入下滑的同時,光大永明還經歷了另一項陣痛,在股市普漲的背景下,大多數人身險企業的投資收益率有所提升,但反觀光大永明,在投資收益層面,2023年,光大永明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為4.29%,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37%,均低于彼時公布的近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和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
且該公司202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均為負,這一情況也延續至今年前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8.11%和-1.13%。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不僅無法有效應對持續虧損的局面,還面臨著更大的再投資壓力。
翻看其歷年財報不難發現,光大永明在業務結構方面嚴重失衡,銷售長期依賴銀保渠道。數據顯示,2022年該公司銀保渠道的業務占比超過70%。
盡管“短錢長投”的產品能迅速擴大規模,但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首先,高昂的渠道費用大幅壓縮了利潤空間,某些產品的首年費用率甚至超過了120%。
其次,負債端成本與資產端收益倒掛現象明顯,預定利率在2.5%-3.5%之間,而實際投資收益率卻持續承壓。
當監管機構叫停“長險短做”后,其產品結構的問題徹底暴露無遺——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業務價值率僅為8.7%,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15%。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其居高不下的退保率,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光大永明人壽綜合退保率達到2.41%,較一季度末的1.85%大幅上漲0.56%。其中,“光大永明附加豐盛投資連結保險(A款)”年度累計退保率更是高達48.41%。
“光大永明穩保豐兩全保險(萬能型)”和“光大永明金保來A投資連結保險”年度累計退保率均超過了20%,分別為20.96%和28.77%。值得注意的是,退保率與退保金額排名前三的產品均來自銀保渠道。
可見,光大永明始終未能擺脫單一業務結構的困擾。
面對種種不利,光大永明的個別人員不思考如何改善問題走出困境,竟將目光盯上了財務造假的手段,2024年5月30日,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發布一則罰單,重錘兩人。具體來看,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四川分公司因為存在財務數據不真實的問題,被監管機構處以50萬元的罰款。與此同時,該分公司時任總經理李云華,因其對公司財務數據不真實的問題負有連帶責任,被罰款8萬元。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背靠光大這顆大樹的光大永明正飽受過于依賴股東的苦惱,未來,光大永明人壽需要通過戰略調整、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以期在風云變幻的保險市場中找到新的立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