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向你吹虛自己認識這個認識那個,一般來說,也證明了他很可能是個沒什么本事的人,因為只有自己一無是處、暗淡無光,才需要用別人的光環照亮自己。
——坤鵬論
第十二卷第六章(1)
從第十二卷第六章開始,就正式進入到了亞里士多德的“神學”領域。
他采取了三個決定性的步驟:
第一步:從感性世界有生滅的實體世界進入到沒有生滅的永恒的非物質的實體世界。
第二步:他提出了不動的推動者。
第三步:從沒有質料的實體進入到純思想的至善的神的境界。
而這就是從客觀地觀察研究物質世界進入到幻想中的神的世界。
這也表明了,所謂“神學”,其中的“神”就是幻想的產物,是思想的虛構。
原文:
本體曾說有三類,自然實物本體二,不動變者一,
于后一類本體,我們必須說明宇宙間應該有一個永恒不動變本體。
解釋:
曾經說實體有三類,其中兩類是自然實體,另一類是不運動實體,
自然實體包括:永恒的如諸天體與可消滅的,如植物、動物等。
關于不運動實體,現在我們務必要闡明世間還應當有某一個永恒的、不運動的、不是自然的、非物質性的實體。
為什么一定會有這樣的第三類實體呢?
原文:
諸本體為最先存在的事物,如本體均為可滅壞,則一切悉皆滅壞。
解釋:
因為實體是眾多存在著的事物中的第一、最先存在的。
如果實體都是可消滅的,那么萬物也終將會毀滅了。
原文:
但說運動或存或亡,時間或存或亡,這都不可能(運動或時間均應常在)。
解釋:
但是,對于運動來說或存或亡,時間或存或亡,這么說都是不可能的,
因為運動和時間都屬于永遠存在的,既不能被生成,也不能被消亡。
原文:
倘無時間存在,先與后均不能有。
解釋:
因為如果沒有時間存在,也就沒有了先和后。
原文:
運動與時間的意義一樣,也是延續的;
時間或者就是運動,或者是運動的屬性。
解釋:
運動在這層含義上與時間相同,它們都是連續的;
或者時間就是運動,或時間就是運動的屬性。
換言之,時間或者是=運動的,或者是運動的一個屬性,所以運動必定是連續的正如時間是連續的一樣。
原文:
除了空間運動以外無延續不息的運動,
空間運動中只有圓運動為延續不息。
解釋:
除了空間運動之外,就沒有了連續不停的運動,
而空間運動中只有圓周運動是永不停止的。
亞里士多德以上這些論述總讓人覺得有點問題,似是而非。
第一,因為,實體如果可以消滅的話,一切事物都是可消滅的,這是對的,
但是,這并不等于這個世界就消滅了,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本來就是有生有滅的,同樣也是有滅也有生的,就這樣生生不息,這是一種永恒的規律。
亞里士多德在這里只是否定了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可消滅的了,認為這是不可能,他甚至不把這個包含的意思說出來,即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
因為,這樣的結論似乎顯得太過荒謬。
第二,亞里士多德指出,運動和時間也是永恒的,這恰恰說明了這個物質世界是永恒的(在這存在著這個意義上,而不是在它不變化的意義上),
因為運動和時間的連續不斷恰恰是來自這個物質世界的連續不斷。
所以他所證明的,恰恰是他在前面(比如第一)已經否定的。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