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探客紀
創作團隊 | 千城記
撰文| 楊辰可
編輯 | 聞靜
年薪80萬招聘中學教師?這并不是虛假消息,它真實發生于浙江寧波。
就在前幾日,寧波一所私立中學發布招聘信息,學校給出的薪資待遇極為優厚,特級教師年薪最高可達80萬元,正高級教師年薪為70萬元,就連普通教師年薪也是從20萬元起,最高可達50萬元。
除了高薪之外,學校還提供了一系列極具誘惑力的福利。
為教師提供宿舍,解決教師的居住問題;享有帶薪寒暑假,保障其休息與進修時間。并且學校安排旅游療養活動,關注教師身心健康……就連教師子女也是福利滿滿,可享受免費就讀學校的機會。
這則消息不但讓眾人看到寧波對教育的重視,更讓眾人見識到寧波的雄厚財力,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經濟實力。
寧波市位置圖(圖源Google地圖)▼
今天我們來聊聊依靠民營企業“撐起半邊天”的寧波。
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有一座海港城市,它枕山擁江、攬湖濱海,兼具江南水鄉的溫婉與海港城市的豪邁,它就是寧波——《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地。
寧波之名取自于“海定則波寧”,蘊含著先輩們對安寧生活的深切期許。
帶著這份美好的期許,寧波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也愈發令人矚目。
它曾與廣州、泉州并稱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是大運河南端出海口,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海上茶路)”的東方始發港。
七千年前,寧波這片土地迎來了它最早的主人——河姆渡先民。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稻谷、紡織品及各類海洋生物骨骸等古物,足以證明寧波早就有人類生存的足跡,寧波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寧波逐漸成為吳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寧波的名稱為“鄞”。
寧波城市風光,圖片較大,請橫屏欣賞(圖源@攝圖網)▼
如今,寧波被譽為“中國民營經濟的創造搖籃”,千年寧波是如何創造今日成就的?
故事要從秦朝講起,因為秦朝時寧波正式被納入中國的行政區域。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郡縣制,寧波地區被納入會稽郡。自此,寧波與中原文化的融合變得豐富起來。
到了漢朝,寧波已經有了手工業制品的生產和海上貿易,其生產的手工藝品,如越窯青瓷、麻布等遠銷海外,寧波逐漸成為東南地區的重要城市。
唐朝時期是寧波發展的重要轉折。寧波地區屬于江南東道,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在此置明州,這里也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地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之一,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寧波港對外貿易愈發繁榮。
無數的商船揚帆出海,載著精美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駛向遙遠的異域。外國商人也紛至沓來,帶來了異域的文化和商品。寧波的港口繁忙而充滿活力,成為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
除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這里也出現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文化遺跡。如“初唐四大家”書圣虞世南,詩人兼書法大家賀知章等都為寧波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時寧波的佛學文化也發展到了成熟期,成為全國佛教的中心地區之一。天臺宗以延慶寺為基地、云門宗以雪竇寺為基地,推動著全國佛教的發展。
寧波鼓樓,始建于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圖源@攝圖網)▼
宋朝時期,寧波的經濟和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成為中國的四大名港之一。宋朝政府重視海外貿易,設立了市舶司來管理海外貿易,寧波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港口。南宋時期,由于都城在臨安,寧波因兼具港口與運河的便利,成為“京畿要地”。
寧波的港口有多發達?
一艘滿載貨物的商船到明州(寧波)市舶司領取一張公憑即可出發。遠洋而來的船只剛卸下海外的珍禽、寶石、香料,便立即被茶葉、絲綢、瓷器所填滿,再次起航。
也因為航海貿易的發達,宋朝時寧波的造船業異常繁榮,北宋末年高宗從明州逃往海上,“倉促之間”聚得千船,足見宋朝時期造船業的發達。
佛學文化在宋朝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天童禪寺(建于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和阿育王寺(建于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雪竇寺(建于晉代266年-420年)同列為禪宗“五山十剎”,成為名揚海內外的禪宗名剎。
寧波奉化雪竇山雪竇寺(圖源@攝圖網)▼
這一時期,寧波的文化也得到了發展,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如王安石、范仲淹等。
得益于宋朝的繁榮基礎,元朝時期寧波依然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樞紐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貨物聚集。
明洪武十四年,明州改稱寧波府,“海定則波寧”便是朱元璋所取,寧波之名正式開始沿用,時至今日。
到了明清時期,寧波繼續保持著繁榮的發展態勢,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港口城市。
除此之外,寧波人文薈萃、文風鼎盛,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內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探尋和品味。
許多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如明朝著名的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的“陽明學派”流傳海外;明朝思想家“正學先生” 方孝孺所著的《遜志齋集》內容醇深雄邁;明末清初“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黃宗羲的“浙東史學” 都是前人留下的瑰寶。
寧波天一閣,建于明嘉靖年間(1561年—1566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圖源@攝圖網)▼
此時,一個對寧波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群體——寧波商幫在明末清初逐漸形成,自中國近代史以來,寧波商幫在多個產業領域占據著主導地位。
近代寧波的發展是曲折波瀾的。
在鴉片戰爭中,寧波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戰場,經歷了英軍的占領和人民的英勇抵抗。
五四運動期間,寧波的學生和青年們積極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開展了抵制日貨、倡用國貨的運動,并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變革。
1940年7月的鎮海保衛戰、1941年4月寧波淪陷,寧波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然而,寧波人民并沒有屈服于外來壓力,而是勇敢地面對挑戰,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努力推動城市的現代化發展。
即便在這樣動蕩的歷史背景下,寧波商幫依然像商業戰場上的勇士,克服各種困難逐漸崛起,在金融、貿易、航運、制造等行業大顯身手,占據了中國產業的主導地位,成為中國傳統的“十大商幫”之一。
寧波商幫屬于民營經濟,不僅在金融、貿易、航運、制造等行業嶄露頭角,還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個“第一”:第一艘商業輪船、第一家機器軋花廠(通久源軋花廠)、第一家商業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批保險公司(華興保險公司)、第一家由華人開設的證交所(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第一家信托公司(中易信托公司)……這些成就不僅奠定了寧波商幫在近代中國的產業主導地位,也讓他們成為了中國商業史上的傳奇。
近代寧波商幫,還從事一項特殊行業———民信局,功能等同于現在的郵政局,書信、報刊、契約、金銀、錢票皆可郵遞,兼營護送貨物。這一行業的興起,不僅展現了寧波商幫雄厚的資金實力,更體現了他們在民眾中的公信力。正是這種信任,讓寧波商幫在動蕩的年代屹立不倒。
寧波商幫的活動區域不僅僅局限于本地,他們像蒲公英的種子一般,飄散到上海和其他許多地方,甚至飄到海外落地生根。
統計顯示,清朝末年時,上海人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祖籍寧波,因此“阿拉寧波”也在上海廣泛使用。一時間,寧波人的足跡遍布天下,有“無寧不成市”的美譽,寧波也成為了一個繁華的工商業城市。
寧波南商圈金融高樓,圖片較大,請橫屏欣賞(圖源@攝圖網)▼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來襲,寧波的民營經濟發展更加強勢迅猛,覆蓋了制造業、服務業、貿易等多個領域,撐起了寧波的“經濟大廈”。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是浙江,浙江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寧波!
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寧波共有22家企業入圍,比2023年增加2家,并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寧波入圍企業名單如下(圖源@中國寧波網)
寧波制造業“大優強”104家培育企業中,民營企業91家,占比87.5%;現有83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中,民營企業占比95.2%,總數位居全國城市首位。
不僅如此,民營經濟還為寧波貢獻了85%的就業崗位、95%以上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可以說寧波經濟真的是依靠民營而變得如此發達。
現在的寧波發展到底有多快?
2024年寧波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14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上一年增長了5.4%,占全省的比重為 20.1%。這一增長率在全國范圍內都處于領先地位。
寧波2019-2024年GDP走勢圖(圖源@中經數據)▼
寧波作為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增長達7.5%,增速比上年加快1.8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5.1%。
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寧波的現代服務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特別是金融業,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 34071.6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8.9% ;本外幣貸款余額為 38133.0 億元,同比增長 15.6% 。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化港口,寧波的成績同樣斐然。外貿出口也是連續16年蟬聯世界首位,2024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3.77億噸,同比增長 4% ,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領域獨占鰲頭。
如今的寧波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物流中心。
然而寧波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首先,雖然寧波的制造業基礎雄厚,但在科技創新和高端產業方面相對較弱,缺乏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術企業。就像一個巨人,雖然體魄強壯,但在智慧和創新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
其次,寧波在城鄉發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限,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發展不太協調。
雖然寧波的經濟高速發展,但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還很難跟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寧波的一大問題。
再有便是人才引進困難、流失率高的問題了。寧波市發展研究中心在2023年 12月做了一次調研,調研顯示,新經濟類人才離職人員流向市外的占比高達39.1%,離職人員主要去往杭州、深圳、上海等周邊一線城市,極大限制了寧波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的發展。
所以,雖然寧波入選新一線城市,但是排名卻比較靠后。在平衡經濟上,寧波還處在一個長期摸索前進的過程中。
寧波海曙區月湖柳汀風光(圖源@攝圖網)▼
好在,寧波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前提下,并沒有遺忘自己作為文化古城的使命。
在現代化浪潮中,寧波以其獨特的姿態詮釋著城市發展的另一種可能——經濟與文化并非此消彼長,而是相得益彰。
這座擁有30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千年古城,正以"七彩寧波"的多元文化形象重塑城市品牌。
從佛教名剎到森林公園,從石窟秘境到海灣洞天,寧波將自然饋贈與人文積淀完美融合,展現出超越單純經濟增長的深層發展邏輯。
在守護歷史文脈與擁抱現代文明之間,寧波正探索著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文獻資料】
1.《寧波:中國單項冠軍之城|城市商業系列》星海情報局2023-06-12
2.《5.4%!從寧波經濟增長之“量” 看發展之“新”》寧波日報2025-01-23
3.《數量創新高!22家甬企上榜中國民企500強》中國寧波網2024-10-12
4.《最高年薪80萬!浙江一中學招聘信息引熱議,學校回應》極目新聞2025-02-21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