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ELLE也在秀場現場,遇到了演員馬伊琍。作為二度受邀觀秀的她,以一身干練而不失柔和的Prada造型亮相,巧妙展現獨立女性的多面魅力。
這場大秀設在Prada基金會的Deposito空間,一個充滿工業感的場所。腳手架交錯搭建,冷硬的金屬貫穿整個空間,而腳下的地毯卻來自電影藝術家Catherine Martin,帶著細膩的裝飾感。粗糲的工業結構,與精致的藝術紋理相遇,像極了Prada這一季想要探討的女性氣質——既原始,又華麗;既強韌,又柔軟。
如果說“女性氣質”曾經是一幅精雕細琢的油畫,那么Prada 2025秋冬系列更像是一張筆觸凌亂卻筆力深厚的速寫,細節未及修飾,但輪廓已然鮮活,線條之間透著隨性與張力,反而更顯真實生動。正如Prada想要表達的女性形象——她可以溫柔,也可以鋒利,可以精致,也可以帶著棱角,在矛盾中展現自己的多面性。
熟悉的服裝符號被拆解重組,經典的連衣裙不再流暢地勾勒出女性曲線,而是仿佛被撕裂、拼貼,在全新的解構中尋找平衡。布料像是隨意地堆疊在身體上,裙擺在行走間搖曳不定,仿佛女性身份本身——流動的、多變的。
左滑查看更多LOOK >>>
廓形變得自由而松弛,束縛被解除,身體的關系被重新調整。傳統的高腰剪裁被打破,裙裝的比例被重新塑造,肩部線條被拉長,形成一種隨性卻富有力量感的輪廓。身體不再是被塑造的對象,而是服裝與之互動的媒介,讓穿著者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
左滑查看更多LOOK >>>
“未完成感”是這一系列最直白的設計語言。裸露的接縫、刻意放大的粗糙邊緣,讓衣服看起來像是尚未走出工坊,帶著一種未經修飾的真實。
皮革上做舊的視覺,襯衫面料上的刻意折痕,鞋面仿佛已經歷時間的磨損……這些細節讓服裝不再是“完美”的作品,而像是某個獨立女性的隨身物件,帶著歲月的痕跡,也帶著她的經歷與選擇。
材質成為最直觀的表達方式——粗糲與細膩并存,厚重與輕盈交錯。柔軟的羊毛、挺括的皮革、環保皮草與西裝面料在不同單品中交替出現,讓服裝在剛與柔之間取得平衡,使其在自由與塑形之間保持微妙的張力。
左滑查看更多LOOK >>>
黑色裙裝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精致、考究的象征,而是以一種近乎“未完成”的狀態出現。邊緣刻意暴露毛邊,面料表面帶著微妙的不規則感,仿佛剛從布料工坊剪裁下來,還未來得及精細修飾。這種“原始感”讓服裝帶著時間與過程的痕跡,仿佛見證了一場蛻變。
當我們習慣了熨燙平整的衣物,是否也默認了“完美”才是唯一的答案?Prada以一種近乎反叛的方式告訴我們,不完美,才是最獨特的印記,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存在。
色彩上,Prada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比。黑色、棕色、墨綠色等深色調構筑出冷靜而克制的基調,而檸檬黃、正紅、果綠色等鮮亮色彩則打破沉靜,為整體注入一絲跳脫的不羈感。此外,天藍、薄荷綠、鵝黃色等柔和色調的加入,則賦予服裝輕盈的層次,使其在堅韌與溫柔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
左滑查看更多LOOK >>>
糖果色抽象印花連衣裙成為了最意想不到的存在。俏皮的蝴蝶結、色彩斑斕的印花,乍一看,它似乎屬于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更甜美、更符合傳統“女性化”印象的空間。但當它出現在這場大秀之中,它的意義和廓形被重新塑造——一種被重新審視的“女性符號”,成為解構的一部分,成為挑戰的一部分。
本季的配飾展現出一種戲劇化的夸張美學,仿佛是從舊世界遺留下來的珠寶,又或是從未來世界拼接出的工業殘片。巨大的寶石項鏈閃耀著復古的光澤,但仔細看,鏈條卻粗糲如金屬零件。耳環呈現出工業感的結構,像是金屬拼接而成的藝術裝置,硬朗的造型與服裝的流動感碰撞,讓飾品不再只是點綴,而成為塑造女性形象的一部分。
鞋履與包袋的設計同樣延續了這一矛盾之美。高跟鞋和運動鞋的鞋面看似經過時間的洗禮,表層帶著做舊的磨損痕跡,仿佛每一步都承載著故事,與“新”無關,而與“經歷”有關。包袋則保持了Prada一貫的極簡廓形,但材質處理更加隨性,帶著一點不規則的質感,讓奢華的物品變得更具真實感。
左滑查看更多LOOK >>>
圖源:IC、PRADA
撰文:Rainbo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