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通識課——書法沒有秘密》
寇克讓 著
什么是書法?為什么要學習書法?如何臨摹?從哪種書體開始入門?進階階段,如何選擇自己的主攻方向?歷史上中國書法碑帖有哪些流派?如何提高字外功夫?王羲之、王獻之、張旭這些名垂千古的書法名家,他們到底厲害在哪里?每一個對書法感興趣或者想要開始學習書法的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很多人來說,書法藝術高深莫測、充滿玄妙,普通人更是難以找到入門之徑。
日前,知名書法家寇克讓修訂版《中國書法通識課——書法沒有秘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八章,從“名正而言順”開始,講解書法的源流、習字通規、臨摹方法、碑帖及流派,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如何融會貫通、如何切磨箴規、如何選擇書法器物以及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和他們的書法故事等。
寇克讓1968年出生于陜西岐山,1998年入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研究所,200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獲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書法創作與研究,出版著作《條條大路通書法》《書法沒有秘密》《我的草書二十年》等。修訂版較上一版新增插圖近100幅,高清碑刻、法帖圖共130幅。從入門到進階,從看懂書法到會寫書法,作者用八節書法課,帶領讀者了解書法的方方面面,領略書法之美。
若想入書法之門,第一件事其實是忘掉這個“門”,也就是寇克讓說的,“書法沒有秘密”。但一步步學習書法,寇克讓則給初入門者提供了許多可資遵循的經驗。比如,學習書法,從哪里開始?寇克讓從書法史講起,看到一個現象:古人學習一般都從學習時人開始。學習時人,既是因為在古代,各家作品的摹本、拓本都不易得;也是因為對于古人來說,書法是家常便飯,一個要學習書法的人,很容易便能從身邊找到可模仿的對象,得到親授師傳。對于今人來說,依然可以使用這個方法。學習時人,可以躬親授受,或者大量接觸時人真跡,便于短時間內在筆墨、結體、篇章等各個方面快速提高,不用多久便可以基本成形。以前人的字跡不論藝術格調如何,是雅是俗,起碼能夠成形,和直接學習時人有很大關系。因此,如果有條件,寇克讓主張在啟蒙階段模仿一些身邊人的字,這樣就能很快熟悉筆性。但是,寇克讓也提醒書法初學者,模仿時人要適可而止,在用筆熟練但未成習氣的時候,要能及時放棄學習時人,進入臨摹古人階段。
另一個學書者面臨的基本問題是,學習書法從什么字體入門?寇克讓認為,幾十年前這不是個問題,師長怎么說,學生也就怎么辦,很少懷疑長輩的說法。但這些年來大家的看法有了分歧,想從各種字體入門的都有,主要是隸書。如果只要求達到一定的水平,相對于楷書而言,隸書顯得更容易一些,這是以隸書入門的主要原因,也是“隸書入門說”迅速傳播的原因。但寇克讓認為,大多數人最終的目標字體還是傾向于楷書和行草,所以學書還是要從楷書入門。這倒不全是因為楷書容易。楷書字形相對穩固、篇章行列均勻、墨色基本一致、書寫速度比較緩慢,這些都是楷書相對容易掌握的一面。但是楷書運筆中的起、收、轉折、鉤不比其他字體簡單,甚至更復雜,這是它難的一面。甚至隨著要求的提高,原來容易的東西也變得難上加難。“學然后知不足”就是這個道理。正因為楷書在每一個環節上都相對穩定,變化少一些,所以要想把楷書寫得有聲有色反而更難。從這個意義上講,楷書是寫字要過的第一關。另外,從前人的經驗看,楷書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歷史積淀,也是最深厚的歷史積淀。最后,從寫字的技術層面看,用筆的相似性也使楷書成為行草的津梁,因此要想學行草,最好也先學楷書。
選擇主攻方向、選擇合適的書寫器具,也是書寫開始的重要一步,本書中均有詳細的分享。除以上這些書法實踐,作者還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講述了書法理論的相關知識,比如書法的誕生史、書法的碑帖及流派、書法史上的名人與名帖等。在這個部分,讀者可以深入了解魏碑與唐碑、行書與草書,知曉每個流派的發展和鼎盛。同時,也能從各個作品出發,深入了解那些書法史的知名書法家,如漢末之張芝、蔡邕、鐘繇,晉之王羲之、王獻之、陸機,唐之“初唐四家”及孫過庭、張旭等等。從多種史料中,作者梳理出這些鼎鼎大名的書法家和他們關于書法的細枝末節。總之,作者深入淺出地用八節書法課,幫助書法愛好者從入門到進階,從理論到實踐,會看、會寫,了解書法的方方面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