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好的固態硬盤之一,金士頓KC3000系列固態硬盤早已不是新手村選手了,但它依舊擁有旗艦級性能表現,所謂強者恒強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KC3000采用2280規格設計,標準PCIe 4.0規格、NVMe 1.4協議,并擁有獨立緩存,例如我們手中的2TB容量版本,其獨立緩存高達2GB,這可以充分保障其讀寫性能。
同時它采用雙面顆粒設計,因此厚度略高一些,所以要特別留意安裝位置,高性能PC、部分迷你主機以及性能向的筆記本電腦更適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KC3000表面還覆有一個石墨烯鋁制散熱片輔助散熱。
金士頓KC3000一共分為四種規格:512GB、1TB、2TB和4TB,除了容量差異,在緩存容量、寫入速度和隨機讀/寫幾個部分會有些許差距,另外需要注意它們的總寫入字節也不盡相同。
CrystalDiskinfo下可以看到硬盤的基本規格,本次測試為裸盤直接安裝,未額外使用散熱裝甲,待機溫度50°C、滿載溫度全程未超過75°C,帶有石墨烯的鋁制散熱片起到了關鍵作用。
CrystalDiskMark測試,金士頓KC3000的順序讀速度為7022MB/s、寫入速度為6855MB/s,這是當前旗艦固態硬盤的“標準答案”。更值得關注的是,TLC顆粒(寫入延遲更低,緩存釋放更平穩)+優秀的主控寫策略算法(優化調度)+獨立緩存(高并發、低隊列深度場景下,寫入合并與緩沖、吸收寫入峰值作用甚為明顯)的組合下,4K隨機寫入性能十分驚艷。
TxBENCH下,金士頓KC3000的順序讀速度為6952MB/s、寫入速度為7048MB/s——算法的差異讓TxBENCH和DiskMark看起來有些許不同,但無疑可以互相印證固態硬盤本身的性能。
ATTO Benchmark測試中金士頓KC3000的性能表現很驚人,從128KB的數據讀寫就達到了峰值性能。
在AIDA64 Linear Write寫入測試中金士頓KC3000表現優異,緩存內最高可以達到5962.9MB/s的寫入速度,緩存外最低速也達到了驚人的917.8MB/s——實際上一次性寫入超過約750GB的數據時才會耗盡獨立緩存,日常使用中很難遇到這種情況。而且即便是緩存之外,KC3000的寫入性能也遠超一眾PCIe 4.0固態硬盤。
在PCmark 10的快速系統盤基準測試中,金士頓KC3000得到了4034分的成績,存儲帶寬為696.68MB/s。
接下來是PCmark 10的完整系統盤基準測試,金士頓KC3000的測試成績為2885分,存儲帶寬為476.33MB/s。
最后是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的測試——固態硬盤的性能會影響不同大模型的加載時長,測試中PHI 3.5加載時間1.22秒、Mistral 7B加載時間1.93秒、LLaAMA 3.1加載 時間2.52秒、LLaMA 2加載時間3.32秒,這個成績是當前PCIe 4.0規格下最好的表現了。
很顯然,金士頓KC3000的性能表現無愧于旗艦二字,在順序讀/寫性能、4K隨機讀/寫性能、獨立緩存內/外讀寫性能等多項指標上看,它都是目前最好的固態硬盤之一。最后,3月7日至3月9日金士頓品牌日期間還將舉辦線下活動,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參考以下信息:
如果不知道線下店鋪具體位置,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