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相關部委負責人正式對外宣布,“雙一流”高校本科計劃力爭擴招 2 萬人。
消息一經發布,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便紛紛公布了各自的擴招計劃。
擴招并非新鮮事,但今年的擴招情況與以往大不相同,其力度堪稱史無前例。
按照國家“雙一流”高校本科擴招 2 萬人的規劃,全國 147 所“雙一流”高校,平均每所約擴招 140 人。
然而,這 147 所“雙一流”高校僅占全國 2868 所高校(其中本科 1308 所,高職專科 1560 所)的 5%。
僅 5%的高校就能擴招 2 萬人,倘若所有高校都參與擴招,擴招人數至少會達到 40 萬以上。
這將直接使大學錄取率提升 5 個百分點,大學錄取率也將接近 90%。
這意味著,參加高考的考生,只要認真答題,基本都能邁入大學的門檻。
由此可見,此次擴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回顧我國高校歷史,大規模擴招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20 世紀 50 - 60 年代,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帶來了擴招,但受當時各方面條件限制,擴招未能持續太久。
1977 年恢復高考后,招生人數從當年的 27.3 萬人增加到 1978 年的 40.2 萬人,這一階段嚴格來說屬于恢復性增長,并非完整意義上的擴招。
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1999 年我國取消大學畢業生分配工作制度后,啟動了持續性擴招。
招生人數從 1998 年的 108 萬人激增至 2002 年的 320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 9.8%提升至 15%,我國高等教育正式邁入大眾化階段。
此后,隨著高校數量的增加,招生人數逐年遞增,階段劃分不再明顯。
其中,2008 年前后和 2021 年以來有較為顯著的擴招,而 2025 年的擴招堪稱新時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從擴招的驅動因素來看,一方面是相關領域人才缺口巨大,特別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領域人才短缺,擴招有助于為這些領域輸送更多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擴招也有助于緩解社會壓力,通過教育延緩就業壓力,緩沖勞動力市場的矛盾。
同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促進區域間的教育公平。
從高校自身角度而言,擴招也是為了擴大辦學規模,突破辦學空間的限制,許多高校通過建設新校區來實現規模擴張。
面對高校擴招的大趨勢,家長們需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具體來說,可把握以下四個關鍵要點:
一是理性看待學歷價值。擴招可能會導致學歷相對貶值,家長在關注孩子學歷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為這才是孩子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優先選擇優質資源。積極關注“雙一流”高校的擴招專業,如 AI 等新興領域,這些領域通常具有更廣闊的就業前景。同時,要警惕部分地方高校盲目擴招導致教學質量下滑的問題,慎重選擇大幅度擴招的民辦院校。
三是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對于尚未參加高考的孩子,家長應引導他們減少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邏輯分析和實踐操作能力。
四是提前規劃職業路徑。家長要結合擴招趨勢,與孩子共同評估未來的職業選擇方向,為孩子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
高校擴招已成為未來的長期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家長們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理性規劃孩子的教育路徑,幫助孩子提升核心競爭力。
對于此次高校擴招,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發表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