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永平府撫寧縣有個姓李的人,自幼對文字頗為敏感,稍大些,便對刑律訴訟展現出超乎常人的熱衷與天賦。
能將一條條繁雜的律法條文背得滾瓜爛熟,說起各種訴訟案例也是頭頭是道。憑借這本事,他在縣衙謀得了小吏一職。
初入縣衙時,李某倒也兢兢業業,處理起案件來公正嚴明,時常能巧妙地運用律法為百姓解決難題,在百姓間也有了些好名聲。
可日子一長,見多了案件中各方當事人為了利益爭得面紅耳赤,甚至不惜奉上錢財以求勝訴,李某的心里漸漸起了變化。他覺得斂財原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利用自己對刑律訴訟的精通便可辦到。
這么想過后,李某開始在暗中耍起了手段。每當有案件送上來,他會仔細觀察當事人的情況。
遇到那些家境殷實又急于勝訴的,他就會隱晦地暗示對方,想要官司順利,得付出些 “代價”。
若是當事人領會了他的意思,奉上錢財,他便會在訴訟過程中想盡辦法為其周旋,或是巧妙地曲解律法條文,或是在證據上動點手腳。
而那些不肯 “配合” 的,他則會故意刁難,將案子拖延,或是在關鍵時候給出不利于對方的建議,讓其敗訴。靠著這般手段,李某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他的這些行徑,旁人不是沒有察覺,只是沒有確鑿的證據,不能將他怎樣。李某很得意,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
縣里有一座歷史頗為悠久的城隍廟,平日里香火還算旺盛。廟中有個小道童,名叫清風。清風年約八歲,生得眉清目秀,機靈聰慧。他自幼父母雙亡,被廟里的老道士收留,在這城隍廟中長大。因著在這廟里生活久了,時常聽聞一些鬼怪之事,倒也見怪不怪了。
一日夜里,清風像往常一樣在廟中走廊巡查。月光灑在地面上,泛著清冷的光,周圍一片寂靜,只有他的腳步聲在空蕩蕩的走廊里回響。
走著走著,清風忽然聽到一陣細微的說話聲,他心中一驚,停下腳步,側耳傾聽。
聲音似乎是從走廊盡頭的一間偏房里傳來的,這么晚了,還有人在那兒?
清風覺得奇怪,腳步放輕,小心翼翼地朝偏房靠近。躲在房門外,透過門縫仔細往里面瞧。
偏房里沒有點燈,就著從窗戶灑進去的月光,清風看見屋內有兩個身影,穿著黑色長袍,面容瞧不清楚,只是覺得有種陰森感。
其中一個手中拿著一本賬簿,另一個則在一旁看著,兩人像是在對賬簿核算賬目。
“他如今得到的錢財三四萬兩都不止了,該用什么辦法給他消耗掉?”拿著賬簿的鬼吏問道。說完,便低頭沉思起來。
另一個開口道,聲音低沉而沙啞,“一個翠云就夠了,用不著費多少周折。”
清風心中疑惑,這 “他” 是誰?翠云又是何人?本能地覺得屋里是兩個鬼吏,在算計消耗某人的積蓄。
他正想著,屋內的鬼吏似乎察覺到了外面有人,突然停止了交談。清風嚇得大氣都不敢出,轉身悄悄跑開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城里沒什么新鮮事情出來,清風就以為這件事過去了。
可不久之后,縣城里來了一位名叫翠云的小。生得花容月貌,肌膚白皙如雪,透著微微的粉嫩,恰似春日里剛綻放的花瓣,嬌嫩欲滴。
妓女
纖細的腰肢不盈一握,與豐滿的胸脯相互映襯,勾勒出令人驚嘆的曲線。舉手投足間,盡顯萬種風情。
翠云初到縣城,就吸引了眾多男人的目光,皆被她的美貌迷得神魂顛倒,其中就包括小吏李某。
要想贏得美人的青睞,往里砸錢準能行。李某頻繁出入翠云所在的青樓,出手極為闊綽。翠云見他如此大方,也是百般討好。
李某在翠云身上耗費了大量的錢財,短短時間,便花掉了自己積蓄的八九成。可他絲毫不在意,依舊沉浸于溫柔鄉中。
有日,李某突然發現身上長了一些紅色的疹子,又癢又痛。起初并未在意,隨便找大夫要了些藥膏涂抹。可沒想到,疹子不但沒有消退,反而愈發嚴重,很快便蔓延至全身,還開始潰爛,散發出陣陣惡臭。
李某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四處尋醫問藥。可城中的大夫們看了他的病癥后,皆是搖頭嘆氣,開出的藥方也毫無效果。
李某的病情日益惡化,為了看病吃藥,他不得不拿出剩下的積蓄。可即便如此,病情依舊沒有好轉的跡象。漸漸地,他變得形容枯槁,往日的精明勁兒早已消失不見。
翠云見李某如今這般模樣,又沒錢可撈,便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他。
李某被病痛折磨得厲害,躺在床上東想西想,覺得是自己平常那些行為造了孽才導致如此。心中悔恨,但也無力補救。
想多了,精神就開始崩潰了,李某整個人變得瘋癲起來。后來,突然就死了。
可笑的是,他生前斂了那么多錢財,到死后,竟然連一副裝殮的棺材都買不起。
聽聞他的死訊,人們有的嘆息,有的則拍手稱快。
清風在城隍廟中也時常聽到一些關于李某的傳聞,心中想起那晚鬼吏的對話,隱隱覺得這中間可能有什么聯系。
就將此事告訴了廟中的老道士,老道士聽后,微微嘆氣,說道:“世間的一切,皆有定數。命里只有一升,卻貪心要一斗,這能不還回去嗎?”
接著,摸了摸清風的腦袋,繼續說道:“你要記住,莫要讓貪婪蒙蔽了雙眼。人生在世,德行才是立世之本啊。”
清風猛勁地點頭,“我記下了。”
后來過了很多年,城隍廟依舊香煙裊裊,見證著世間的悲歡離合與善惡輪回。
清風還在廟中潛心修行,有前來祈福的百姓,問他財富之事。
清風便會將李某的故事說與他們聽,最后告誡道:“財富與名利皆如過眼云煙,唯有堅守正道,方能問心無愧。李某因貪念迷失自我,最終落得凄慘下場,便是最好的警示。世間萬物,皆有其平衡之理,妄圖打破規則,過度索取,必將承受惡果。”
是啊,敬畏因果,收斂貪欲,方能行穩致遠,更能收獲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富足。
(此文由笑笑的麥子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