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山東青州府有個李家村,村東頭的山口住著個李老漢。他承了祖上的家業,在鎮上開了家小酒館,為人實誠又勤快,生意做得紅火,攢下不少家底,就是沒兒沒女,這成了他的心病。
李老漢有個侄子叫李栓柱,快四十了也沒孩子,怕跟叔叔一樣斷了香火,就打算買個年輕媳婦。這天他跑到酒館找李老漢借錢,說是要辦這事。李老漢一聽是為了延續香火,當即就應了。
栓柱說要十五貫銀子,李老漢正從柜臺里往外拿錢呢,就聽見酒館外頭有人哭得特別慘。他看侄子支支吾吾的,臉上還有點不自在,趕緊放下銀子出去瞧瞧。
門口一對年輕夫妻正抱在一塊兒哭,李老漢走過去問:“兩口子這是咋了?遇著啥坎兒了?”那女的蒙著臉一個勁兒掉淚,男的抹了把眼角,嘆著氣說:“俺叫王順,這是俺媳婦張氏。俺倆從豐縣逃荒過來,盤纏早花光了,連飯都吃不上,沒法子才想把媳婦賣了——好歹她去了別家,總比跟著俺挨餓強。”
李老漢這才明白,敢情侄子要買的就是這媳婦。他轉頭對栓柱說:“老話講,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你看人家小兩口感情多深,這是實在沒轍了,你咋能做拆散人家的事?要找媳婦咱再想別的法子,缺錢的話,幾十幾百貫我都借給你,一分利息不要。”
栓柱本就有點猶豫,聽叔叔這么一說,也覺得這事不妥,當場就說不買了。王順夫妻倆挺感激,可一想到眼下的難處,又愁眉苦臉的:“謝大爺好意,可俺倆身無分文,照樣得餓死啊。”
李老漢想了想說:“你剛才說要賣十五貫是吧?這錢我給你們。”王順正要磕頭謝恩,張氏卻哭著說:“大爺救了俺們,可俺們是外鄉人,租房就得花一半錢,剩下的也撐不了多久,到頭來還是得走老路……”
李老漢琢磨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俺村外有幾間空房,先給你們住著,房后頭還有幾畝地,你們種種地,日子總能過下去。”他又拍了拍王順的肩膀:“小伙子,記住了,男人再難,也不能賣媳婦,好好干!”
王順夫妻倆“咚咚”磕了十個響頭,跟著李老漢去了村外的住處。這兩口子是苦日子過來的,特別珍惜這機會,天不亮就下地干活,省吃儉用的。過了幾年,不光攢夠了當初的十五貫,還余下不少,連本帶利給李老漢送了過去。
李老漢看小兩口實在、懂感恩,只收下了本金,利息說啥也不要。打那以后,王順夫妻倆總來酒館幫襯,李老漢落得清閑,安安穩穩地享起了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