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必須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3月5日,李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地區都要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嚴守耕地紅線,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加強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治理,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補助水平。
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耕地保護被擺在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嚴守耕地紅線。2025年初,隨著國內領先的AI大模型DeepSeek的落地應用,耕地保護迎來“智慧升級”——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高性價比特性,正為守護“飯碗田”注入新動能。
扎根湖北的時空智能領軍企業吉奧時空,以時空大數據+AI大模型技術為核心引擎,通過本地化部署DeepSeek-R1、阿里Qwen2.5等大模型,將耕地保護政策和指標數據進行深度訓練,打造三大“智能武器”:政策“隨問隨答”的問答系統、一圖統攬的智能地圖、數據智算的耕地“一本賬”,讓耕地保護更精準、更高效,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1智能問答:政策“隨問隨答”,基層減負
“耕地占補平衡怎么落實?”“撂荒地塊如何復耕?”過去,基層工作人員遇到這類問題,往往需要翻閱大量文件。如今,依托AI大模型技術,賦能監管部門搭建“耕地保護智能問答系統”。只需用日常語言提問,系統便能快速響應,精準匹配政策解讀、操作流程和案例參考。這一創新不僅打破了傳統人工查詢的繁瑣,更讓基層干部騰出精力,聚焦田間地頭的實際問題。
2一圖統覽:耕地“數字畫像”,風險早預警
在智能化耕地保護的實踐中,吉奧時空創新融合DeepSeek人工智能與地理信息技術,構建“語音交互+可視化地圖”的智能交互模式。工作人員只需通過語音指令,就能快速調取指定區域的耕地紅線數據,耕地“一張圖”躍然眼前并快速定位目標區域,地塊屬性、歷史變更記錄、實時監測信息實現智能化呈現。系統還能自動識別違法占地、耕地撂荒等風險場景,實時生成預警分析報告,真正實現“數據支撐決策,一圖統管全局”。
“過去跑斷腿,現在點一點,問題地塊無處遁形!”基層工作人員感慨,智能平臺讓問題地塊風險早預警,不僅處置效率大幅提升,更讓耕地保護從“人防”轉向“技防”,為守牢糧倉安上“智慧之眼”。
3數據智算:耕地“一本賬”,決策更科學
耕地面積是否達標?質量如何提升?面對這些關鍵問題,通過引入AI數據分析技術,構建“耕地保護分析智能體”。智能體通過深度挖掘土地現狀、規劃和管理等多維度數據,自動生成統計圖表,面積增減、質量等級、流失風險等指標一目了然,還能進行預測未來趨勢、模擬推演不同保護措施的效果。
過去做決策靠經驗,現在靠數據,用數據代替經驗,用算法輔助判斷,以科技之力推動耕地保護從“粗放管理”邁向“精準治理”,為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質量穩步提升提供堅實支撐。
【結語】
耕地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靠人力”到“靠算力”,從“經驗判斷”到“數據驅動”,智能化技術正為湖北耕地保護注入新動能。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不僅守護著每一寸沃土,更筑牢了糧食安全的根基,讓“荊楚糧倉”豐盈,讓百姓飯碗端得更穩、更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