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四川省成都崇州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里,渠水繞田,青穗初攢,新抽的稻葉在烈日下閃著光,每一寸拔節的聲響里,都藏著秋來滿倉的期許。
“十四五”時期,四川嚴格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措施,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聚焦農業產業建圈強鏈,以點滴耕耘匯聚成倉廩殷實的圖景,讓“天府糧倉”的豐收圖景在巴蜀大地上可及可感可觸。
嚴守耕地紅線
“先有天府良田,后有天府糧倉”。在四川,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圍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天府良田”面積增加和布局合理、實施更高水平的土地監管,四川多措并舉,取得了顯著成效。
德陽市羅江區金山鎮習慣用“百畝方”“千畝方”來形容經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后的高產示范片,這些原本零散的耕地經過整治后,糧食產量大幅提升。
“金山鎮是四川省20個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鄉鎮之一,全鎮以耕地提質增效為目標推進農用地整理,已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共計9937.78畝,推進建設8個新村聚居點,將對4000余戶群眾進行集中安置,通過‘確權確地’將原有耕地量化到戶,切實保障農民收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胡榮告訴記者。
把耕地面積量化到戶,這是一種既精準又嚴格的態度,其背后是四川壓實耕地只增不減責任的擔當。2020年至2021年,四川一舉扭轉了耕地面積持續減少的被動局面,此后持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截至2024年12月,四川糧食播種面積已連續三年穩定在9600萬畝以上。
面對得來不易的成果,更要有行之有效的保護機制。早在2022年7月,四川就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截至2024年6月,四川已設立五級田長和基層網格員18.76萬名,基本實現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
路過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廣袤的稻田,產業園管委會工作人員王文瑞很感慨,“園區內的‘十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范基地’是崇州農業的門面,我們歷來十分重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和建設,建立了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設立了‘天府糧倉’司法保護示范基地,積極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保險,做到‘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責有人擔’。”
近年來,成都市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最嚴格的標準”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并在全國首創了“耕評”制度,不斷強化耕地源頭管理,促使項目建設優先使用存量土地,有力有效統籌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
為了進一步提升土地監管水平,四川不僅長期推行“長牙齒”的硬措施,還推出了遙感衛星、無人機等高科技監測手段。
“公司依托自主發射的10顆高分辨率光學衛星,實時監測四川省8000余萬畝農田的相關數據,精準識別‘非糧化’‘非農化’耕地,一旦識別到土地撂荒的苗頭,便能精準推送給相關部門。”位于眉山市的環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維工程師王森告訴記者。
一批批農田設施完善、生態良好、適合規模種植的耕地集中連片區已在四川相繼完成建設。四川還結合年度變更調查成果和補劃永久基本農田情況,完成該省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補充更新并上圖入庫。
提高糧食產量
2022年底,《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印發,四川將“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為十大重點任務之首。
南充市蓬安縣計劃今年完成新(改)建高標準農田8.2萬畝的任務,建設速度自開年便處于“滿弓”狀態?!坝辛烁邩藴兽r田,才有高收入農田。”南充市蓬安縣泥巴寺村黨支部書記陶麗娟說,村里約900畝即將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土地,預計畝均產量將提高50公斤。“土地一下就更搶手了,還沒完工就有種糧大戶找上門,流轉了將近400畝地?!碧整惥晷χf。
四川將2024年確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攻堅年,安排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73.4萬畝。2025年3月1日,《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邁入法治化、規范化的新階段。今年5月,財政部下達四川省2025年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96.6億元,用于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
四川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000萬畝以上,面積位居全國前列。良田之外,良種也是提高糧食產量不可或缺的要素。四川是全國四大育種制種基地之一,農業種質資源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國家級制種大縣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種業創新、企業扶優等,四川加快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每年研發水稻新品種約20個。當前,糧食高產依然是基礎目標,但也要客觀看待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需求,因此,我們圍繞創新與轉化相結合,加大了對優質加工型水稻品種的研發?!彼拇ㄊ∞r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長蔣開鋒告訴記者。
眉山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涔說,當前市場普遍追求綠色健康的優質農產品,為此公司開發的“東坡大米”在生產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的種植理念和綠色生態種植模式,精選環境優良、土壤肥沃的種植基地,從100余個品種中精心篩選長粒香米品種。
造“良田”、抓“良種”,還應當育“良匠”。為了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四川早在2023年就開始對成都平原區和丘陵山地高原區實施種糧大戶差異化補貼政策。2024年,四川實現種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今年,四川將丘陵山地高原區的種糧補貼標準從150元每畝提高至200元每畝。四川還通過成立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委員會、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人才資源信息庫和分類管理服務平臺等,讓越來越多的年輕“新農人”投身到種糧事業。
聚焦全鏈發展
聚焦農業強省建設目標,四川在今年初印發了《千億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建圈強鏈培育方案》,并于6月30日啟動千億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建圈強鏈“雙培”行動。
“2025年,四川各級儲備‘雙培’行動項目465個、總投資1994.1億元?!彼拇ㄊ∞r業農村廳副廳長伍修強說,隨著培育產業、培育企業“雙培”行動啟動,該省將著力打造多個重點產業,助力農業產業攀向“質的高峰”。
秦巴山區達州市宣漢縣胡家鎮鴨池村原本有大量位于半山坡的撂荒地,村里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解決了撂荒地的問題,接著又通過推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全面提高了農田的畝均產值?!傲继镆獙崿F‘增值’不僅靠種糧,也靠產業規?;l展,現在每畝田每年可以收獲魚300斤左右,賣魚每年可以掙4000多元。”鴨池村黨委副書記趙向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一個村有自己的“賬本”,一個省有詳盡的規劃。從糧油全產業鏈發展的角度出發,四川提出以成都平原“天府糧倉”為核心區,建設川東北、川南、川中丘陵、安寧河谷4條糧食安全產業帶,抓好成都平原糧油集中加工區,川中、川東北特色糧食加工集聚區,川南、攀西名優產品加工優勢區的打造,集中推進8條特色產業鏈建設,形成“一核四帶三區八鏈”發展格局。
效益高不高,要看鏈條牢不牢;產值靚不靚,要看加工強不強;銷路廣不廣,要看品牌響不響。因此,四川持續寫好“土特產”文章,不斷推動建強“川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四川今年提出,以“天府糧倉”為引領,加快打造“省級公用品牌+優勢區域公用品牌+重點鏈主企業品牌+重要鏈條產品品牌”的產業鏈品牌體系,新培育“天府糧倉”精品品牌100個。
通過貫通產加銷、協同農文旅,成都蜀嘉禾農旅有限公司正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肮疽幠;N植了2300畝土地,每年收購、精加工稻谷近3萬噸。今年6月,我們啟動建設了一個以養魚為主,集種養循環、田園采摘于一體的觀光農業基地,期望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成都蜀嘉禾農旅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勇告訴記者。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具象化為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四川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26.8億斤,比上年增加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全省提前下達中央財政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稻谷補貼共計75.6億元,發放種糧大戶補貼8億元以上,同比增加近六成。超預期補貼之下,2024年全省種糧大戶增加7505戶、規模種糧面積擴大128.5萬畝。(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