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腎臟病學領域臨床和基礎研究活躍非凡,從基礎研究不斷揭示腎臟病發生新機制到高質量臨床研究證據不斷刷新腎臟病診治新策略,創新成為引領腎臟病學科發展的新動能。本文扼要回顧2024年腎臟病學領域的一些重要進展,并展望未來腎病學創新研究發展的新方向。
【一、腎臟病臨床:新證據 新策略】
1.慢性腎臟病(CKD)藥物治療新進展
2024年,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在CKD管理中的應用獲得多項高質量研究證據支撐和重磅指南推薦。首先,SGLT-2抑制劑(恩格列凈)使腎臟疾病進展或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降低21%,在停藥后至少12個月內仍具有額外的心臟和腎臟保護效果(NEJM,2024)。此外,2型糖尿病(T2DM)合并CKD 5期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可降低透析、心血管事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急性腎損傷的風險(Ann Intern Med,2024)。不僅如此,研究發現,使用SGLT-2抑制劑的患者在5年內發生狼瘡性腎炎風險降低45%,透析風險降低71%,腎移植風險降低86%,心衰風險降低35%,全因死亡風險降低65%(JAMA Netw Open,2024)。相關研究促進了指南的更新,成人CKD臨床實踐指南提出:對于高/極高風險CKD患者,強烈推薦使用SGLT-2抑制劑;對于低/中風險CKD患者,可建議使用(BMJ,2024)。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因其降糖、減重、心腎靶器官潛在獲益而備受矚目。新南威爾士大學Perkovic V 團隊開展的FLOW試驗發現,司美格魯肽可降低T2DM合并CKD患者臨床重要腎臟結局和心血管死亡風險(NEJM,2024)。荷蘭格羅寧根大學Heerspink HJL團隊發現司美格魯肽可顯著降低蛋白尿和體重,對延緩CKD進展和降低心血管風險具有重要價值(Nat Med,2024)。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受體抑制劑一直以來是CKD防治的基石。Elaine Ku等進行的Meta分析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治療可降低腎臟替代治療風險,但并不降低死亡風險(Ann Intern Med,2024)。Hobbs FDR等建議沒有其他明確治療指征的CKD 3b期患者不應使用螺內酯(Nat Med,2024)。FINE-HEART匯總分析表明,非奈利酮可降低心腎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衰住院和復合腎臟結局風險,但未能顯著減少心血管死亡風險(Nat Med,2024)。非奈利酮可在半年內使尿白蛋白肌酐比降低30%,顯著減少新發白蛋白尿風險(JACC,2024)。
東南大學劉必成和浙江大學陳江華團隊牽頭完成了我國自主研發的Ⅰ類創新藥HSK21542注射液治療慢性腎臟相關瘙癢(CKD-aP)的Ⅲ期臨床研究,證實該藥在改善CKD-aP方面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低,該成果被ASN Kidney Week評為年度高影響力臨床研究(San Diego,2024)。
2.腎小球疾病治療新進展
Heerspink HJL等進行的一項Ⅲ期RCT臨床研究表明,阿曲生坦可顯著降低IgAN患者尿蛋白肌酐比(NEJM,2024)。一項Ⅱ期RCT研究結果表明,阿塞西普可顯著減少IgAN患者蛋白尿和維持腎功能穩定,且其安全性與安慰劑相當(J Am Soc Nephrol,2024)。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補體系統激活在IgAN發生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也逐漸應用于腎臟疾病領域中,德國漢堡大學通過特異性嵌合自身抗體受體改造的NK細胞和T細胞,特異性地清除產生致病自身抗體的細胞,為膜性腎病治療開辟了新途徑(Kidney Int,2024)。
3.血液透析研究新進展
血液凈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和血液透析濾過等多種方式,不同血透方式和透析劑量的優劣尚存在爭議。Vernooij RWM等通過個體數據Meta分析發現:與傳統血液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濾過可降低腎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Lancet,2024)。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Pérez-Fernández X 團隊公布吸附性血液凈化技術為心臟手術相關并發癥的防治帶來了重要獲益。(JAMA,2024)。
4.腎移植新進展
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是腎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靶向CD38抑制同種異體抗體和自然殺傷細胞引起的移植物損傷可能是一種治療選擇。Mayer KA等進行的小型Ⅱ期試驗結果發現felzartamab(抗CD38單抗)在抗體介導的腎移植排斥反應患者中安全性良好,且可有效治療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NEJM,2024)。此外,美國梅奧診所發現CAT-T細胞療法可以精準定位并消除導致腎移植排斥反應的B細胞,從而突破腎移植的難配性及高敏排斥(Kidney Int,2024)。
5.腎病進展風險精準評估
腎臟病風險個體化精準評估對于臨床患者精細化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Gupta S等基于接受靜脈注射順鉑的患者易獲取的9個相關變量,開發出簡單模型用于預測嚴重順鉑相關急性腎損傷(AKI)(BMJ,2024);Ravani P等在預測中重度慢性腎病患者腎衰風險和五年內死亡風險方面表現突出(BMJ,2024);Qin X等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研究糖尿病患者中CKD風險,開發出基于蛋白質的風險評分系統,并發現GDF15、IGFBP4等五種蛋白質在CKD中的潛在作用(Diabetes Care,2024)。
【二、腎臟病基礎研究新進展】
1.解析腎臟病新機制
東南大學劉必成團隊發現一種新的促細胞外基質(ECM)重塑巨噬細胞亞型在促進AKI向CKD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制定抗炎與抗纖維化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Adv Sci,2024)。賓夕法尼亞大學Susztak K團隊揭示了腎臟疾病中的細胞異質性和微環境變化(Nature Genetics,2024)。華盛頓大學Humphreys BD團隊構建了包含不同腎臟生理結構的多組學空間圖譜,闡釋了脂質代謝紊亂是近端小管細胞從健康態到疾病態轉變的重要因素,揭示了PLEKHA1基因可能是近端小管特異性腎臟疾病發展相關的標志物(Cell Metab,2024)。
2.腎臟疾病中的新免疫反應
中山大學陳崴等發現,腸道CXCR6+ILC3遷移到腎臟,誘導PD-1表達,促進下游STAT3/RORγt/IL-17A信號通路加劇腎臟纖維化(Immunity,2024)。此外,浙江大學醫學院沈嘯團隊證實了尿液中巨噬細胞可清除腎小管內顆粒物,防止尿路堵塞(Immunity,2024)。
3.線粒體與腎臟疾病關系新發現
賓夕法尼亞大學Susztak K團隊發現LACTB可切割和激活PLA2G6,促進其介導的氧化磷脂酰乙醇胺水解,保護腎小管細胞免受鐵死亡,LACTB缺失可導致腎小管線粒體功能障礙,加重腎損傷(Cell Metabolism,2024)。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團隊揭示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缺乏可導致腎臟脂質累積、促炎因子表達增強以及細胞外基質蛋白的蓄積,進而加重CKD疾病(Cell Metabolism,2024)。
4.足細胞病研發新發現
在足細胞病研究方面,德國漢堡大學Huber TB團隊發現抗Nephrin抗體在足細胞病患者中普遍陽性且其滴度與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關,抗Nephrin抗體成為足細胞病新的有效生物標志物(NEJM,2024)。
【三、前沿科技重塑腎臟病學未來】
1.人工智能提供檢測、預測、監測新方案
首先,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為CKD的早期檢測、風險預測、遠程監測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Anant M等揭示了腎臟微血管與間質微環境的相互作用與腎病發展的關鍵聯系,指出改善微血管氧供應和形態特征可能是減緩疾病進展的重要方向(CJASN,2024)。北京協和醫院陳有信團隊牽頭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通過超廣角眼底圖像預測CKD的人工智能模型,為無創CKD篩查提供了新的思路(NPJ Digit Med,2024)。
2.CAR-T細胞療法
近年來,CAR-T細胞療法的成功也引起了腎臟學家的關注,Schett G團隊報道了15例難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8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接受CD 19 CAR-T細胞治療后病情均得到改善(NEJM,2024)。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毛建華團隊目前已完成20例“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體T淋巴細胞治療難治性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治療(ASN Kidney Week,2024)。此外,Tomas NM團隊利用抗原特異性的嵌合自身抗體受體(CAAR)生成了PLA2R1和THSD7A特異性CAAR NK-92細胞,在體外試驗中證明這些細胞可以特異、有效地清除針對膜性腎病的抗PLA2R1和抗THSD7A抗體分泌細胞(Kidney Int,2024)。
3.異種移植技術
2024年全球一共完成了3例基因編輯豬腎移植手術,其中,首例患者術后無排斥反應,但不幸于2個月后因非腎臟相關原因去世;第二例患者嘗試將胸腺與豬腎同時移植,但也未能成功存活。2024年12月17日,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宣布成功完成全球第三例活體基因編輯豬腎移植手術,目前患者已脫離透析,一般情況顯著改善(STAT News,2024)。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
執筆人: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 劉必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