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供石?
對于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石頭,石界普遍冠以“賞石”之名。為了突出賞石大多以奇絕瑰怪的外型與秀特通靈的氣質為勝,人們又普遍愛用“奇石”“靈石”這類稱呼。中國傳統賞石大致可分為文房石和園林石兩類。以“供石”為名,是對中國文人書齋賞石從形制、體量到功能、特質的整體關照。
“供石”者,清供之石也,其名大約來自于蘇軾詩文中的“石供”一語(如“賴有銅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瓏”)。雖未明言“供石”,而“以石供”之石,自然就是“供石”了。《說文》說“供”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陳設,“設也”,一個是“供給”。這兩個意思,一個說形式,一個指內涵,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一開始都和祭祀活動有關。至于文人在書齋中陳設的石頭,其所供養的對象,自然是一顆熔鑄萬象的文心了。
古人認為石為氣核——“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而石亦能生云,是為“云根”,云是至潔至清之氣,由天地之精的石化出,這真是一幅美妙的畫卷。這便是文人精神,因為崇岳,所以身至而神居;因為崇岳,所以畫山疊山置石而臥游;因為崇岳,所以自喻自省自釋而心棲。
以石明志,以石喻人,是傳統文人所最衷愛的,用石疊山而居,以石架陳于案,石在,心便有所依附,或是岱宗恒岳、或是黃山天目、抑或瀛洲方丈、許是丹穴鹿吳,游思如身輕,駕云而至,終日繾興而忘歸、忘倦矣,及此,如何不能明了米元章之于漣水,林仁甫之于素園?
文人養心,以石載物。文人供石具有什么樣的氣質?文人供石的氣質,像什么,是什么,甚至是為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石頭中蘊含了文人的風骨,清靈、高雅、守拙,這便是從供石中抽象出來的文人特質----“石文”。瘦風骨,漏清靈,透高雅,皺古拙,這恰恰應了“瘦漏透皺”賞石論。這四字要訣,若用一字囊之,便是“丑”字,這便是所謂的“石丑”。石文而丑,如此邂逅,好不妙哉。
在以文為業,以研為田、以石為伴的讀書生涯中,供石既是文人追求大智的小憩,又是尋找自我的歸途。他們偏安一隅,或隱于朝,或隱于市,或隱于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石,世間最雅致大方的莫過于此。
石離不開文人的傳承,文人離不開石的熏陶,若文石分家,則靈魂游走。文人供石從不喧囂,性和易,通禪理,蕭閑拙,終日無俗語。文人對喧囂也避之不及。每遇閑暇之際,他們或一手書卷,或一手摩挲,或以意念之,以心沐之,以臉拂之,手到之處,皆是環肥燕瘦,蒼勁溫婉,纖細扶搖,挺拔堅韌,一丘一壑,可置期間,仿佛置身山林,怡然自得。它一文一丑,恰到好處的向中國文人表白了自己,中國文人也在此得到了認同和歸屬。
時下,供石越來越成為文人門客,來到書香之家。那些有古意,似故人,清和淡遠,抽象頑拙,憨態可掬,寧樸勿華、嶙峋滄桑者深受歡迎。它們或通禪宗之理,或通玄妙之門,或通心學之境,或通理學之上。這是供石文化一個新的風向標,而這個風向標,執牛耳者必為時下文人。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交流/商務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