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2024成績單:賺了五百億,研發砸了快兩百億
昨天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交出了2024年的成績單,幾個關鍵數字在業內炸開了鍋。先說大家最關心的錢袋子:全年總收入3620億,凈利潤507億,比去年多掙了15%。相當于每天進賬近10個億,凈利潤每天凈賺1.4億左右。
市場表現這塊,寧德時代繼續穩坐全球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頭把交椅。雖然具體市占率數據沒公布,但從行業機構統計看,他們連續第七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不過要注意的是,第二名比亞迪和韓國LG的追趕速度正在加快。
研發投入這塊是真金白銀砸了186億,相當于每天花5000萬搞研發。這個數字在制造業里絕對算大手筆,比很多互聯網大廠的研發投入還高。具體成果方面,他們的電池產品線現在覆蓋了電動汽車、儲能電站、電動船舶等多個領域,還傳言在開發航空用電池。
股東們這次能分到253.7億現金,其中特別分紅占了大頭。簡單算賬的話,每持股市值100萬的股東大概能拿到近7萬塊分紅。不過有分析師指出,在新能源行業普遍加大投入的背景下,這種高比例分紅策略是否會影響后續發展還值得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里沒說的幾個點:海外市場收入占比依然徘徊在20%左右,主要收入還是靠國內市場。動力電池單價從三年前的0.9元/Wh降到了0.72元/Wh,雖然成本也在降,但利潤率壓力明顯加大。
在技術路線方面,他們依然押注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兩條腿走路。最近新推的"麒麟電池"量產進度比預期慢,原計劃2024年裝車的車型多數推遲到了2025年上半年。儲能業務增長倒是超出預期,收入占比從18%提升到了24%。
現在最大的懸念是,面對碳酸鋰價格劇烈波動和歐美市場貿易壁壘,寧德時代這個"雙料冠軍"的位置還能坐多久。有業內人士算過賬,他們現在的研發投入是韓國三大電池廠總和的兩倍,但專利轉化效率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今年剛開年,已經有七家車企宣布要自建電池廠,這對電池供應商來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普通消費者可能更關心的是,這些數字背后意味著什么。簡單說就是:短期內電動車電池價格還會繼續下探,續航焦慮有望進一步緩解。但電池廠和車企之間的博弈也會更激烈,未來買電動車可能會遇到更多定制化電池方案。至于投資市場,現在寧德時代的市盈率已經降到15倍左右,這個估值在新能源板塊算是中等水平,值不值得入手就見仁見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