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作為郵票壟斷生產、銷售的國有企業,對郵票市場產生郵票打折現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中國郵政對“短腿”郵票一直熱衷于采取“搖號”銷售的策略,力圖控制郵票市場,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削除郵票打折現象。但是事與愿違,郵票打折現象不僅沒有削除,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梢姟皳u號”銷售策略不能削除打折現象。僅以總公司《行者無疆》郵冊為例,該郵冊含《玄奘》新郵套票、型張、小型張四連張,總公司發行價為468元,發行量50萬枚。該郵冊采取搖號銷售,目前市場價僅60元左右。
中國郵政“搖號”銷售政策的初衷,是公平分配有限的資源,減少、防止市場囤積和炒作,增加集郵愛好者的參與度,提升公眾對郵票發行的信任度,確保郵票市場健康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沒有將全部郵品投入搖號,搖號過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監管,未參與“搖號”的郵品去向不明,市場出現整箱未開封的“搖號”產品,讓集郵愛好者們不得不懷疑郵政企業內部的個別人在進行暗箱操作。
有人認為,郵票市場上郵票出現打折現象,是因為郵票發行量過多、面值過高、枚數過多造成的。
筆者認為:郵票市場產生打折的根源,不是郵票發行量的多少,而是某些郵政企業低于面值銷售價格向市場傾銷郵票。凡是郵票集團公司嚴令禁止,嚴格檢查低面值銷售的郵票,郵票市場上不會出現打折。如:2021年發行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全套20枚,單套價格24元,發行量達1500萬套,至今未出現打折。2024年全年發行的郵票(不含小型張),平均面值每套不足5元,平均發行量(含生肖票2998萬套)不足730萬套,幾乎全部打折。
中國郵政作為國有企業,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保住郵票的面值,不讓“國家名片”蒙羞,也是中國郵政的責任。特別是在“短腿郵品”的銷售上,要防止某些郵政企業中的害群之馬,為一己私利,損害中國郵政的利益和名譽。
筆者建議:取消“短腿郵品”搖號銷售的方法,改為敞開預訂,“以銷定產”,寬進嚴出,限制棄訂和退款。
1、“短腿郵品”敞開預訂。預訂數量不設任何限制,宣布預訂截止時間,同時為生產郵品留出足夠的時間,集郵愛好者和郵商愿意訂多少就訂多少,全面滿足供應。但前提是必須全額付款,限時提貨。
2、嚴格按照預訂量生產郵品。預訂時間截止后,予以公布預訂量,并確定發行量。發行量可以大于預訂量,但大于預訂量部分,只能作為庫存和資料,供以后集郵活動需要使用,且在五年內不予投放市場。
3、保證足額到位。“短腿郵品”銷售日期前,必須將郵品全部足額發放到基層銷售窗口,保證發行當日希望首日實寄的集郵愛好者能夠足額領取到郵品。
4、設定銷售日期。“短腿郵品”銷售截止時間應設定為三個月。即預訂者應在發行三個月內領取預訂的“短腿郵品”;在三個月銷售期內未領取郵品的為逾期;逾期領取郵品的,應交納郵品價格5%的保管費,同時限制預訂“短腿郵品”一次;逾期六個月仍未領取“短腿郵品”的,視為放棄,放棄領取“短腿郵品”的,應扣10%的保管費,余額由原預訂渠道回,同時限制預訂“短腿郵品”三次;二次放棄領取“短腿郵品”的,永久取消預訂資格。
5、嚴格檢查銷售渠道。所有預訂者必須實名登記,領取“短腿郵品”時,也要嚴格登記領取者領取的郵品號碼。凡市場上查到有打折“短腿郵品”出現時,對該郵品的領取者永久取消預訂資格,以嚴格懲治郵品打折現象。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讓真正喜歡集郵,喜歡收藏的愛好者都能夠買到心怡的郵品;讓量少的“短腿郵品”存于民間,減少郵政企業庫存的壓力,同時保證郵政企業在今后的集郵活動中,有一定的郵品供應。真正使“短腿郵品”成為集郵愛好者喜愛的郵品。
筆者管見,敬乞方家指正。
來源:(本文作者系濟南天橋區集郵協會顧問)作者 劉洪毅
免責聲明:本文章源于互聯網公開信息,不代表本平臺最終觀點
注:以上為中國郵政集郵網廳入口,本號僅提供資訊及直達入
↓↓↓ 辨 偽 研 究 必 讀 ↓↓↓
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