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一直被認為是“老年病”,其平均診斷年齡為 66 歲。但《英國醫學雜志腫瘤學》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1990 年至 2020 年間,18 至 49 歲成年人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上升了 79.1%和28%。
也就是說,過去30年間,癌癥不再是“老年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不管是新聞報道的,還是身邊發生的,事實就是20、30歲的年輕人患上癌癥不在少數。
為何患癌的年輕人增多?
熬夜
熬夜會導致生物鐘錯亂,進而可能改變基因的表達,致使人體免疫細胞比例發生變化,從而可能影響到免疫細胞消滅癌細胞的能力,導致癌癥發病率升高。
不良飲食習慣
很多癌癥的發生與不良飲食習慣都有一定的關系,比如經常吃一些咸菜、咸魚這種高鹽飲食,可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隨之發生一系列病理改變。這類食物當中含大量亞硝酸鹽,在胃酸作用下,可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生成致癌物亞硝胺,誘發胃癌、腸癌、食道癌等癌癥。
另外,喜歡吃熱食、喝熱飲等,會增加食道癌發病率。
還有缺乏膳食纖維、過量攝入動物及油類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等,也是近年來癌癥患者增多關鍵因素之一。
精神緊張
長期處于高壓狀態下,或負面情緒積累,尤其是抑郁,與癌癥關系非常密切,甚至有人認為是抑郁催化了腫瘤。
不僅如此,在查出癌癥后,如果無法管控好情緒,還會導致病情惡化。
不運動
長時間保持坐位,加上飯后不運動,食物不消化,對腸道的消化功能可造成一定影響,出現便秘,而時間久了,極有可能發生癌癥。
多項研究顯示,運動水平不足可增加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癥的患病風險。
煙酒
煙當中含7000多種化學成分,甚至超69種被證實為致癌物,一旦被吸入體內,可引起DNA損傷、誘發基因突變,進而導致癌癥發生。
而酒當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進入人體后,主要由肝臟分解,繼而產生乙醛,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可導致肝細胞生長速度異常,損害細胞DNA,發生基因突變,最終誘導癌癥發生。
這5種癌癥最易找上年輕人
通常年輕人高發的癌癥有以下這些,如果出現相關癥狀一定要注意: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目前年輕人很容易患的一種癌癥,其早期癥狀不明顯,但是只要注意觀察,身體還是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
如甲狀腺結節明顯增大,質地變硬,吞咽時上下活動度小,還可伴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頸部甲狀腺周圍出現較硬的淋巴結等。
腸癌
腸癌早期可有以下表現:排便習慣發生改變,腹瀉或便秘會交替出現,便后常有大便不盡的感覺;出現腹痛腹脹,一般在下腹部。
后期可能出現貧血、體重減輕、低熱等全身癥狀。
乳腺癌
乳腺癌早期可在乳房內摸到蠶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移動,一般無明顯的疼痛。腫塊局部的乳腺皮膚隆起,有的皮膚會有橘皮樣的改變。乳頭回縮、糜爛、溢液、出血等異常現象,有的還會出現腋窩淋巴結腫大。
胃癌
早期胃癌有時很難和胃炎、胃潰瘍等良性疾病相鑒別,也可表現為餐后有胃部脹痛、脹滿、沉重的感覺,還可表現為食欲減退、嘔吐、胃部反酸等癥狀。有時糞便顏色會有所改變,表現為黑色或柏油樣的大便。
白血病
白血病是青少年惡性腫瘤中的“罪魁禍首”。所以,如孩子有身體不適、精神狀態不佳等狀況,應及時就醫。如果有白血病家族史,青少年也要做好定期體檢。
本文綜合自:
①健康時報2025.03.05《30年間,年輕人患癌激增近80%?背后原因原來是這些,抓緊改!》
②澎湃新聞2023.04.20《【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癌癥為什么會“盯上”年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