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關注格拉斯哥(Glasgow )的時候,對它的印象就是一個老舊的城市,有各種負面的傳說,好處頂多就是有個進入世界排名前百名的格拉斯哥大學,工程系的樓是用世界聞名的蒸汽機改進者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命名。
這次因為飛進飛出格拉斯哥,又是久別重訪,會呆幾天,細看一番禁不住印象大變,用一張照片形容的話:就是歷史與今天并存、藝術與現實同行,果然不負為英國第3、世界第57位適宜居住的城市。
格拉斯哥是蘇格蘭的最大城市,位于克萊德河(River Clyde)河口,不僅是蘇格蘭最大城市與最大商港,也是英國的第三大城市。克萊德河是蘇格蘭境內的主要河流之一,它發源于南拉納克郡,流經格拉斯哥市中心,匯入克萊德灣(Firth of Clyde),注入連接愛爾蘭海和大西洋的北海峽,全長176公里,是蘇格蘭的第三長河。河的兩岸建有行人和騎車的通道,漫步看兩岸的風景實在美不勝收。
河邊博物館(Riverside Museum)就位于克萊德河畔,由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筑師扎哈·哈迪德設計,曾獲得2013年歐洲年度博物館大獎。
格拉斯哥綠地(Glasgow Green)也沿河畔,展出格拉斯哥從1750年至今社會史的著名格拉斯哥人民宮(People's Palace)就建在綠地上。
歷史悠久的周末廉價物品市場巴拉斯市場(The Barras)離綠地不遠,我在這里找到了不少很有紀念意義的小東西。
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是一座蘇格蘭國教會的大教堂,曾是羅馬天主教格拉斯哥大主教區的一座主要教堂,也曾是格拉斯哥大主教的主教座位,現在則屬于蘇格蘭國教會中格拉斯哥教務評議會。
而如今羅馬天主教的教堂則是圣安德魯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Andrew),位于市中心河畔,屬新哥特式風格建筑。
開爾文格羅夫美術館和博物館(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距離格拉斯哥大學不遠,它建成于1901年, 2003年起進行了價值2800萬英鎊、歷時3年的內部翻新,于2006年重新開放,目前是英國除倫敦外接待游客量最大的博物館。館內藏品豐富繁多,從埃及木乃伊到法國印象派或荷蘭黃金年代的畫作,還有薩爾瓦多·達利的名作《十字若望的基督》(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并擁有其版權。
而著名的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建立于1451年,是英語世界第四古老大學,其主樓吉爾伯特樓( Gilbert Scott Building)是英國第二大哥特式建筑,亦是2013年電影《云圖》的拍攝地之一。
格拉斯哥是英國西海道鐵路主干線的北部終點,格拉斯哥中央火車站啟用于1879年7月31日,是英國西海岸鐵道主干線的北部終點站,通往倫敦和英國南部其他城鎮,并有專線直達格拉斯哥國際機場,與愛丁堡之間的四條鐵路線是英國最繁忙的鐵路區間之一,單程約一小時。
近年來格拉斯哥逐漸發展成為歐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眾多蘇格蘭企業把總部設于此,而克萊德河畔更是英國重要的旅游和農業地區,在入海口附近造船業非常發達。當然最讓我感到親切的是,格拉斯哥與我的故鄉大連三十多年前就成了友好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