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對于普娃來說,簡直沒有一個簡單的知識點不是重點和易錯點。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之比較大小,做過一些小測試后,發現孩子在3類問題上特別容易失誤,比之前的學習內容錯誤率還要高。
下面按照不同題型,從可能出現的錯誤、錯誤原因、正確做法、克服弱點等幾個方面詳細拆解,讓孩子徹底融會貫通,以后不丟分。
題型一,填“>”,“<”
就目前所學知識來說,題型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兩位數和一位數比較。
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填反,漏填。
錯誤原因:
做題不夠專心,讀題不仔細,匆忙做題導致錯誤或跳做。
對符號的理解不夠深入和扎實,符號方向相反、視覺相似、容易混淆;
可能對數位概念不清晰,比較步驟混亂,容易比較個位忽視了十位的優先級;
正確做法:
首先,比較數的位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大,比如兩位數>一位數。
其次,位數相同時,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大。
最后,十位上的數相同時,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大。
也可以根據數的順序進行比較,排在后面的數大。
攻克弱點:
1、做題專注力訓練:定時做題,讀題三遍,檢查確認。
2、形象化記憶“>”和“<”:大魚吃小魚,開口朝大數。
3、針對性糾錯分析:
收集出現過的錯題,引導孩子用正確解題步驟進行分析。
設計易錯題,如十位相同個位小、個位相同十位小、十位小個位大、十位大個位小等,讓孩子反復練習鞏固。
題型二,填合適的數字
1、兩位數,給定個位或十位,補充缺少的十位或個位
可能出現的錯誤:填寫的十位數和另一邊相同,比如寫成了83>(8)4,(5)5>57。
錯誤原因:
忽視了符號的存在,理解為按規律填寫數字,而不是比較數的大小。
正確做法:
看清題目要求,是比較大小,不是找規律。
當括號在十位時,直接比較十位數,無需比較個位。根據符號想已知數大于幾或小于幾,填入對應數字。
當十位相同,括號在個位時,比較個位數,方法同上。
比如,83>()4。比較十位數,想8大于幾?8大于7,那么,括號中可填7。
()5>57。比較十位數,想幾大于5?6大于5,那么,括號中可填6。
7()>74。比較個位數,想幾大于4?5大于4,那么,括號中可填5。
53>5()。比較個位數,想3大于幾?3大于2,那么,括號中可填2。
攻克弱點:
再次強調審題三遍的重要性。
收集出現過的錯題,引導孩子用正確步驟解題,并口頭表達,看是否真正理解。
模仿錯題設計易錯題,如個位相差1、個位都是奇數、十位相同、個位相同等等,讓孩子反復練習鞏固。
2、最大或最小能填幾?
可能出現的錯誤:
沒有按要求填最大數或最小數,而是隨機一個數。比如25-(1)>20,60+(4)<68,65>(55),(43)<50等等。
大小比較錯誤。比如55<(54),38>(39)等等。
填寫了用于比較的數字,而沒有進行逆計算。比如40+(44)<45。
錯誤原因:
沒有看清題目中要求的“最大”或“最小”,直接比較大小。
混淆“>”和“<”,符號錯亂,認知不扎實。
做題步驟缺失,顧此失彼,只完成了比較大小的步驟,而忽視了還需要進行加減運算,要扣除已有的數字,才是正確答案。
正確做法:
讀題三遍。確認題目要求填“最大”還是“最小”。
掌握做題原則。最大能填幾,是指比已知數剛好大1的數字。最小能填幾,是指比已知數剛好小1的數。
逆運算。如果需要運算,要在算式下面畫橫線,把用于比較的數寫在橫線下方,再想如何計算得到這個數,把算出來的數寫在指定位置。
(這樣做,思考過程一目了然,孩子很快掌握,親測有效。熟練后,可把用于比較的數字寫在邊角,直至不再遺漏計算,可省去書寫標記輔助記憶。)
比如,47-()>40
在47-()下面畫橫線,想41>40,想47減幾等于41?是47-6=41,那么括號內填6。
60+()<68
在60+()下面畫橫線,想67<68,想60+幾等于67?是60+7=67,那么括號內填7。
攻克弱點:
收集出現過的錯題,讓孩子改錯,并給家長講做題步驟,看是否真正理解。
模仿錯題設計易錯題,如兩數相加小于一個數,兩數相減大于一個數,一個數大于兩數相加等等,讓孩子反復練習鞏固。
題型三,根據大小關系解決問題
錯誤集中在用不同符號標記答案題型上面。
可能出現的錯誤:選擇錯誤,符號使用錯誤。比如,張老師摘得比王老師多的多,應該選94個,而選成了53個。
錯誤原因:
審題不夠仔細,沒有區分符號使用。
對“多得多、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多一些、少一些”等兩數關系理解不夠清晰明確。
正確做法:
讀題三遍,確認分別用什么符號畫出,可能是對號“√”,可能是圓圈“?”,也可能是三角“△”,不要根據慣性選擇。
理解概念。描述相差較多的兩個數的關系時,用“多得多、大得多”;描述比較接近的兩個數的關系時,用“大一些、小一些、多一些、少一些”。
根據題目文字描述,找到符合“多得多”、“多一些”等要求的數字,畫上指定符號。
比如,上圖題目。
李老師說摘的梨比王老師少一些,也就是說數字要小于48,還和48相差不大。
比較發現,小于48的數字有14、44,44和48更接近,那么選44。題目要求李老師摘的個數畫“√”,就在44下面畫“√”。
攻克弱點:
收集出現過的錯題,讓孩子改錯并講解做題步驟,直至做到真正理解。
找類似題目,讓孩子反復練習鞏固。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看似簡單,實則卻是考試中的“隱形陷阱”。從測試結果來看,3類易錯題是高頻丟分重災區。本文針對每類題型進行了詳細解析,并附上相關練習題,讓孩子從“似懂非懂”到“穩拿滿分”。
我是@凝媽悟語
家有兩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讀12年后重新出發
分享學科學習、閱讀、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