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的集團揭曉了2024年度的業績報告,一系列數據躍然紙上,初看之下,無疑是一份耀眼的成績單。營收跨越4000億元的里程碑,高達4090.84億元,同比增長9.47%;凈利潤則攀升至385.39億元,同比增長14.29%,毛利率亦穩步提升至26.2%。這樣的業績,對于任何企業而言,都是值得驕傲的輝煌成就。
然而,這增長的步伐,真的已經足夠迅捷了嗎?與行業內的其他佼佼者相比,美的是否真正擁有了足夠的優勢?在繁華似錦的增長背后,實則暗潮洶涌,美的正面臨著諸多發展的難題與挑戰,而這些,僅僅從表面的數據上,是難以窺見全貌的。
市場份額蠶食
當我們深入剖析這些數字背后的真相時,便能發現其中潛藏的危機。
營收與利潤的增長固然值得肯定,但增速相較于往昔的輝煌年份,已顯現出明顯的放緩趨勢。曾經美的在市場中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卻不得不面對增長乏力的現實困境。智能家居業務雖然收入依舊可觀,但市場份額卻在悄然間被侵蝕,這意味著美的在傳統優勢領域正面臨著愈發激烈的競爭壓力。
在空調市場這片紅海之中,美的雖然銷量有所增長,但市場份額卻微降了0.6%。傳統競爭對手格力和海爾,一直以來都是美的在市場上的強勁敵手,它們在技術、品牌和市場份額上與美的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角逐。格力在空調領域,始終以其核心技術為利刃,堅守高端市場陣地,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認可度和美譽度。盡管近年來市場份額有所波動,但格力依然是美的在空調業務上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海爾則憑借其完善的全球布局和高端品牌卡薩帝,在國內外市場上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品類中,海爾的市場份額更是不容小覷。海爾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給美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除了傳統對手的步步緊逼之外,美的還面臨著新興品牌和跨界企業的猛烈沖擊。小米以智能家電為切入點,憑借其高性價比的產品和豐富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在空調、掃地機器人等品類中,小米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對美的的傳統市場造成了顯著的沖擊。
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小米空調在中國線上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了11.82%,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4.31個百分點的顯著增長,成功躋身線上市場前三甲之列,對美的的市場份額形成了直接的蠶食和威脅。
在眾多競爭對手的圍攻之下,美的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侵蝕和瓜分。以空調市場為例,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4年美的空調銷量達到6140萬臺,同比增加15.5%,增速高于2023年,但卻低于全行業的整體增速。這意味著美的的市場份額較2023年或是略有下降,根據產業在線的測算數據,約下降了0.6個百分點。在冰箱、洗衣機等其他家電品類中,美的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和挑戰,市場份額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的趨勢。
高端化之路:坎坷前行,道阻且躋
在高端市場的賽道上,美的積極布局、蓄勢待發,推出了COLMO、東芝等高端品牌,試圖在這片利潤豐厚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美的對這些高端品牌寄予了厚望和期待,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推廣,都力求展現出高端品牌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然而,美的的高端化進程卻充滿了坎坷和挑戰。品牌溢價能力弱、渠道體系錯位等問題凸顯,使其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
盡管美的在中低端市場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較高的市場份額,但在高端市場,其品牌形象與西門子、博世等國際知名高端品牌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和不足。
消費者在購買高端家電時,往往更加注重品牌所代表的品質、工藝和服務水平。而美的在這些方面的品牌溢價能力相對較弱,導致其產品在高端市場的定價和利潤空間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壓縮。以萬元以上的冰洗市場為例,美的品牌的認知度僅為海爾的三分之一,這使得美的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
此外,美的的渠道體系與高端定位之間存在一定的錯位和不匹配。線下高端體驗店布局滯后,全國僅有300家COLMO智感體驗館,且80%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難以覆蓋更廣泛的高端消費群體和市場。反觀海爾旗下的卡薩帝,已建成1500家場景體驗店,并深度布局高端百貨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優質、便捷的高端購物體驗和服務。
在線上渠道方面,美的也出現了價格倒掛的現象和問題。京東平臺數據顯示,COLMO產品的促銷頻率是卡薩帝的2.3倍。頻繁的促銷活動雖然在短期內可能促進銷量的增長和提升,但從長期來看,卻嚴重損害了品牌的調性和形象,讓消費者對COLMO的高端定位產生懷疑和質疑。
智能家居短板:生態構建的艱難險阻
在智能家居的賽道上,美的雖然早早布局、蓄勢待發,卻始終難以突破重重困境和挑戰,構建起完善、成熟的生態體系。入口級產品缺失、缺乏自主操作系統和平臺、場景化能力薄弱等短板暴露無遺。
在智能音箱這一重要的語音交互入口市場中,美的智能音箱的市場份額不足5%,與頭部品牌天貓精靈、小米(含紅米)、百度相比,差距懸殊、難以望其項背。而在智能電視這一家庭娛樂入口方面,美的更是缺席和空白。盡管與創維等企業實現了互聯互通和合作,但與擁有自有智能電視品牌的小米、華為等相比,美的在家庭娛樂入口的布局上明顯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
華為憑借其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5G通信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展開布局和拓展。通過與家電企業合作或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華為試圖打造全場景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其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能夠實現家電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智能控制,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智能家居體驗和服務。
在智能家居核心入口的布局中,與華為的鴻蒙系統相比,美的在操作系統層面的缺失和不足,使得其在智能家居設備的互聯互通和系統整合方面,缺乏底層的支持和統一的標準與規范。同時,美的在無屏設備和帶屏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也較低,這使得美的在吸引和留住用戶方面,與競爭對手存在較大的差距和不足。
美的智能家居的場景化能力也較為薄弱和欠缺。現有的智能場景仍停留在“語音控制”的基礎層面,缺乏主動智能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在健康管理場景中,格力已實現與華為運動健康數據的深度整合和融合,這使得美的在健康管理的智能化服務方面,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待。在廚房場景中,美的的食譜推薦準確率比方太低,這暴露出其AI算法能力的短板和不足,無法為用戶提供精準、個性化的廚房智能服務和體驗。
無論是高端化之路的坎坷,還是智能家居生態的短板,都是美的未來發展中必須跨越的障礙。面對諸多難題與挑戰,美的能否迎難而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