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建院120周年系列學術論壇“百廿京醫|京醫薈學科發展論壇”拉開序幕。論壇以“學術引領、規范創新、多科協同、共謀發展”為宗旨,每期圍繞一個主題,積極推廣相關學科發展理念與方法,提升規范化診療及學術水平,合力促進學科高質量發展。
首場論壇為“急診與重癥”專題,牽頭組織部門為重癥醫學科和急診科,邀請了包括急危重癥領域學會主委和頂尖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急危重癥相關領域的臨床診療經驗和最新研究進展進行深入學術交流與討論。北京醫院科研處張鵬俊處長主持了論壇開幕式。
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季福綏院長
北京醫院季福綏院長在致辭中強調,急診與重癥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前沿領域,論壇為全院科研人員搭建了高層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醫護人員需緊跟國際動態,持續創新和完善診療模式,凝聚行業智慧,為醫院學科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次論壇有三大特點:一是聚焦學科特色,緊扣最新研究成果與診療技術,由業內領軍專家分享國際國內前沿動態,推動臨床實踐創新;二是注重實戰經驗,強化臨床決策能力,提升危急重癥救治的規范化和個體化水平;三是融入學術互動,促進跨機構、多學科深度交流,推動科研與臨床轉化的緊密結合。
論壇學術講座高屋建瓴、精彩紛呈。北京友誼醫院急危重癥中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春生教授剖析急診醫學的發展歷程與特點,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未來方向,強調急診急救大平臺建設的重要性。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院長呂奔教授分享重癥凝血病研究的突破性進展,揭示細胞焦亡與凝血功能障礙的分子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姚詠明教授以膿毒癥為例,闡述如何從臨床問題出發開展科研,最終實現成果轉化。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癥”概念,倡導減少抗生素濫用,并分享抗病毒藥物研發成果。北京朝陽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文雄教授系統解析重癥急性腎損傷(AKI)的分子機制與臨床管理策略,強調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張烜副院長、姚德明副院長
論壇圍繞目標溫度管理、膿毒癥免疫治療以及青年醫師培養等話題展開了圓桌論壇討論。在討論環節,張烜副院長指出,科研應回歸醫學本質,科技評價體系應堅持“破四唯”,并呼吁加強急診學科建設。專家們還建議年輕醫師積極參與科研,注重創新能力。姚德明副院長會議總結時表示,論壇為急診與重癥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期待“京醫薈”持續發揮品牌效應,推動學術進步。
本次論壇的順利舉辦,是北京醫院作為國家老年醫學“雙中心”的學科實力和專家風采的集中展現,更是急診與重癥醫學領域邁向為民服務新高度的重要里程碑。學術活動作為喜迎院慶的學術主脈,既承載百廿治學薪火,亦拓啟學科前瞻疆域,更肩負著融匯古今智慧、驅動創新發展的時代重任,為院慶注入深厚的學術內涵與時代活力。未來,醫院將繼續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多學科跨領域交流與成長,以學術創新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人民健康福祉貢獻更大力量。
撰稿:科研處 侯文靜 張弼
急診科 鄭亮亮 溫偉
重癥醫學科 牧心悅 常志剛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黃立學
攝像:宣傳處 張靚
審校:科研處 張鵬俊
宣傳處 孔競 馮世領
主編:孔競 監制:杜元太
編輯制作:宣傳處 李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