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打卡計劃#
在人際關系中,經常聽到傷害和被傷害的事。
那么一個人是怎樣受到傷害的呢?傷害有兩種,肉體的心靈的。
肉體的傷害歸法院管,我們不去談它。
心靈的傷害,我認為多是如此發生的:如果一個人對我的實際態度比我希望他對我的態度要差,我就會認為自己受到了他的傷害。
這種心靈的傷害,往往源于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衡量著他人對我們的態度與行為。
當這把尺的刻度與現實中的表現不符,失望與委屈便如影隨形,悄悄在心中生根發芽。
比如,我期待一個人喜歡我,但實際上他對我并不好,那我就會感到受到了傷害。
再如,朋友間的誤會,可能只是因為一句無心之言,卻被聽者解讀為冷漠與疏遠。
戀人間的爭吵,也常常起因于一方未能滿足另一方的情感需求,那些未說出口的期待,成了彼此心中的刺。
家人間的隔閡,有時僅僅是因為對彼此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久而久之,親情樹上便布滿了看不見的裂痕。
更令人唏噓的是,這些傷害往往出于愛。
我們因為在乎,所以有了期待;因為期待,所以容易受傷。
但真正的成長,是在于學會調整這把心中的尺,理解并接受每個人的局限性,包括自己的。
相應地,如果一個人對我的實際態度比我希望他對我的態度要好,那我就會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傷害,一種內心寧靜被打破的傷害。
更糟糕的是,這為下次受到真正的傷害留下了隱患,因為這提升了我們對別人的希望。
別人的態度是由別人控制的,我怎么能保證別人總對我好呢?
一個我不在乎的人,我對于他對我的態度沒抱任何期待,所以他無論如何對我,都不會跟我的期待發生沖突,所以我絕不會受到他的傷害。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說,如果我們感覺受到了傷害,那并不是別人傷害了我們,而是自己的期待傷害了自己。
如果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可以肯定地說,我們也在某些方面傷害過別人,因為我們對別人的態度不可能總是像他們所期待的那樣。
當我們開始懂得,沒有人能夠完全按照我們的意愿行事,心靈的傷害便會大大減少。
于是,學會寬容,學會溝通,成為避免心靈傷害的關鍵。
在每一次誤解與沖突中,試著換位思考,用愛和理解去填補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
如此,人際關系才能如細水長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愈發醇厚。
古人說寵辱不驚。
那是把對別人的期待降低到了最低點。
這樣的一個人,怎么會在人際關系中受到傷害呢?
別被自己的期待傷害。
請把期待寄托在自己身上,對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那你就永遠不會受到來自人際間的傷害了。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擾,請私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