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之際,35歲的會計李女士發現頸部不自主右偏加重,轉頭時伴有牽拉性疼痛——這是她確診痙攣性斜頸后的第三次季節性復發。臨床數據顯示,每年4-6月痙攣性斜頸復發率較其他季節高出40%,這與氣溫驟升、濕氣彌漫、肝氣亢盛等中醫病理因素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從中醫"天人相應"理論出發,深度解析季節性復發機制,并提供可落地的防護方案。
為何春夏之交成為復發"高危期"?
1、肝風乘勢而作
《黃帝內經》云"春主肝",此時肝陽易亢,內風蠢動。原有肝郁化火體質的患者,頸部筋脈受虛風竄擾,易現頸部肌肉抽掣。
2、濕邪阻滯經絡
梅雨季節地氣升騰,濕邪困阻手少陽三焦經(循行過頸),導致"經氣不暢則筋急"。
3、寒熱交替擾動
晝夜溫差超10℃時,人體衛氣調節失司,頸部裸露部位易受外邪侵襲,形成"外寒引動內風"的病理格局。
在飲食調理方面,春夏之交宜清淡飲食,多吃一些具有滋陰養肝、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比如,可適當食用枸杞,它能滋補肝腎,對于肝腎陰虛導致的痙攣性斜頸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可將枸杞泡水飲用,或加入粥中熬煮。菠菜也是不錯的選擇,其性涼,有滋陰平肝的作用,清炒菠菜既美味又健康。此外,薏仁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用薏仁煮粥,能夠幫助身體排出濕氣,減輕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發的頸部不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體內的濕熱,影響氣血運行,誘發痙攣性斜頸復發。
情緒的調節在中醫防護中也占據著關鍵地位。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調暢情志。長期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郁結,進而影響氣血的運行,加重痙攣性斜頸的癥狀。因此,在春夏之交,要保持心情舒暢,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如踏青、賞花等,讓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放松。也可通過聽音樂、讀書等方式陶冶情操,調節情緒。
【五蟲扶頸湯】是盛勁強醫生專門針對痙攣性斜頸來治療的,其主要成分包含:全蝎,蜈蚣,僵蠶,地龍,蟬蛻等名貴藥材,其具有天然性、無副作用,配方的獨特性、效果的可靠性等優勢,被廣大痙攣性斜頸患者及家屬認可并接受。
平時門診比較忙,大家可以通過以下2個方式找到盛勁強醫生:
①加微信【rxzy6344】,把你的病情詳細說一下
②打電話【156-0089-6344】詳細溝通患者病情情況
如果你、家人或朋友,有看診需求
請添加客服微信預約盛勁強醫生會診號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