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事情的認知是最關鍵的,你對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這件事情上的競爭力。”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曾經如是說。
簡單套用一下:
對智能汽車的認知,就是智能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最近,李想越來越樂意聊他對于智能汽車(AI時代的空間機器人)的理解,也展開了基于這些認知的企業運營舉措。
最新的一例是:李想宣布,理想汽車將自研的汽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OS”進行全面開源。“把最好的操作系統開源給汽車行業,與所有同仁共享碩果,讓中國的創新技術普惠每一位汽車用戶。”
李想是在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做出如此表態的。3月29日,李想又在百人會論壇再度表達了相同意思。
所謂開源,意味著其源代碼完全開放并且可自由獲取和修改。李想說,理想星環OS由兩百人的研發團隊歷時近三年開發,累計超過十億的研發費用。
如果有車企或者供應商采用星環OS,李想說“任何一個品牌每年可以節省千萬甚至上億的操作系統授權費用”。
李想為什么這么做?
在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掌握主流操作系統的企業——微軟、谷歌、蘋果都是行業巨頭。而在李想的眼里,“一個能夠以最高效率、最強性能,管理全車資源的汽車操作系統,是汽車行業智能化下半場的中樞,也是通往高階智能體的基座。”
這么重要的東西,為什么要拱手送人?
01
汽車OS是什么?為什么要自研?
隨著汽車從功能機變成智能機,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開啟,汽車操作系統(汽車OS)這個名詞,逐漸高頻出現。
此前,盡管汽車上也有很多硬件和軟件,但是它們都各自為戰,而且只服務于某個具體功能,雖然不同軟件硬件之間也經常交互,但往往是單線聯系。
但在智能汽車時代,電子電氣架構走向融合,各硬件、軟件之間完全打破了界限,域控制器甚至汽車大腦開始統率所有軟硬件。此時,操作系統呼之欲出,全車需要一個總指揮官(參數丨圖片)。
在分散的電子電氣架構時代,就有AUTOSAR(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架構——一個全球合作的項目,提供開放和標準的汽車軟件架構,起到近乎操作系統的作用。但是,其目的只是統籌分散的電子控制單元,而不能深入其中,直接干預。
但是,AUTOSAR不能支持全車硬件和軟件的完全解耦和復用,所以,前沿的智能車企都考慮自研操作系統。
正是如此,特斯拉自己寫了全程所有軟件代碼——等于自建操作系統;小鵬自研了智駕智艙操作系統天璣系統;蔚來開發了SkyOS·天樞整車全域操作系統。
理想汽車是什么時候開始自研操作系統的?
“理想汽車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的直接動因,是2020年的全球芯片荒。”
李想在中關村論壇演講時說,自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面臨芯片結構性短缺問題,芯片交貨周期嚴重滯后,在這場長達三年的芯片荒中,整個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李想說,要更換短缺的MCU芯片,使用AUTOSAR的操作系統來和全新芯片的適配、驗證周期一般需要6個月以上,“這樣的周期會給我們帶來上百億的營收損失”。
“該系統在行業內占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面對這樣巨大的不可控的風險,我們不得不思考自己來研發操作系統。”
于是,在2021年,理想汽車啟動了汽車操作系統自研項目。在此過程中,“我們投入了兩百人的研發團隊,這些年累計超過十億的研發費用,我們在2024年首次實現自研操作系統上車。”
自研的操作系統有什么好處?
“我們自研的操作系統實現了軟件和硬件的解耦,能夠在四周內完成芯片的適配和驗證,比使用AUTOSAR的時候最多節省5個月的時間,大大縮短芯片適配時間。同時,我們的自研系統還能夠支持市面上主流的車規芯片的架構,實現芯片選擇的自由。”
除此之外,自研的操作系統在多個關鍵指標上做到比AUTOSAR更優的性能,實現了在核心性能、安全性和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全面領先。
李想舉了一個緊急避讓功能的例子。“我們自研的操作系統相比AUTOSAR響應速度快了1倍,響應穩定性提高了5倍。體現在功能上,在高速120km/h行駛下AEB的剎停距離縮短7米,也能更平穩地完成AES自動緊急轉向,更好地保障車內乘客的安全。”
在提升車輛性能的同時,理想的自研操作系統還能有效降低成本。“每年整體降低了幾十億元的BOM成本。”
李想說,“企業省下來的成本,最終是為消費者節省購車成本。同樣的價格,消費者將獲得更多的安全和舒適配置,享受到更優質的體驗。”
此外,自研操作系統也會有更強的安全性。
02
開源,開財源?
自研操作系統這么香,可以成為智能車企的差異化競爭力,李想為什么要開源呢?
李想在微博上說:“當年,特斯拉的開源,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最近DeepSeek的開源,帶動中國AI產業邁上新臺階。而汽車操作系統是汽車行業智能化下半場的大腦中樞,所以今天理想星環操作系統的開源,勢必也能推動我們國家甚至全球汽車產業的智能化。”
“我們希望多年以后回頭再看,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上,有今天,有我們,有理想。”
回到事實本身,特斯拉的開源——主要指的應該是電池管理系統的開放,業界有多少企業去使用恐怕要畫問號。因為極少企業走了特斯拉的圓柱路線,即便一開始跟隨的企業,后來也沒再跟隨。當然,其熱管理等策略,肯定啟發了不少專業人士。
特斯拉推動全球汽車產業化,主要還是親身示范,和開源關系不大。
DeepSeek的開源呢?“國運”系于此,就不討論了。
即便前兩者達到了如此效果,汽車操作系統的開源,能否有相當效果呢?
我沒有答案。
但我的理解是,汽車操作系統的開源可能無法如此類比。一,作為實時操作系統,車企對于穩定性安全性高度敏感,敢用其他車企的嗎?二,有很多車企都在開發甚至已經應用自己的操作系統;三,理想的星環OS操作系統,是否真的像李想說的那么好,能否贏得業界認可?
有一些關注理想汽車的投資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角度。開源操作系統,可以給理想汽車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但是,我相信李想在此并沒有什么增收的考慮。
不過,開源星環OS對于理想汽車而言,確實有很多好處。
首先是提升科技、AI企業的品牌形象。如今,自研、操作系統、開源……等等,已經成為科技企業的標簽。
就以開源為例,不開源,似乎就成了落后象征。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反思閉源模式說,“我們可能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百度李彥宏在DeepSeek風暴之后,一改開源是智商稅的說法,也同樣擁抱開源。
其次是,開源展示了理想的技術自信,同時相當于開放共創,全行業的開發者能夠參與監督和完善。
就如同DeepSeek開源之后,越來越多人用,也幫助它越來越好用。
03
李想的腦袋
企業老板最核心的競爭力如果是認知,理想汽車競爭力之一,就是李想的腦袋。
這個沒上過大學的家伙,其實有業界幾乎是最強的學習能力。
如果觀察理想汽車的發展,我們容易看到的是,它引領了增程、引領了六座SUV……
不容易看到的是,李想對于汽車行業的認知,一開始就足夠深入,又隨著電動、智能的深入而不斷升級。
還不容易看到的是,李想作為一度的“微博之王”,對于汽車行業的理解、邏輯甚至語言,有很大影響力。
而我們往往會看到他有“閉麥”的時刻,或者是產品攻勢已經展開,或者聚焦于內部;或者是他專注于新課題的學習。
最近我們看到的,是他對于AI的重點學習和研究之后的“思想匯報”,包括三場AI TALK。
在他對于AI時代汽車形態預判的基礎上,他做出的系列決策,目前來看沒有什么錯誤,正在引領行業。
比如,理想汽車在智駕開發上,最為堅決地跟隨了特斯拉走向端到端的開發架構,繼而又有所創新的提出了“端到端+VLM”雙系統架構,現在又向行業首個應用VLA模型開發智駕系統沖刺。
開源星環OS,是否會像李想所說,成為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智能化歷史上的一頁,現在固然無法判斷,甚至也可以稱之為野望。
不過,在造車之前,確實得有PPT;在夢想實現之前,得有夢想;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