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安卓領域專家Mishaal Rahman在Android Authority網站發文稱,谷歌證實將從下周開始完全在內部分支開發安卓操作系統。這一消息迅速引發熱議,甚至出現了“谷歌終止開源安卓”的錯誤解讀。
實際情況是,谷歌此舉并非終止開源,而是調整開發流程。長期以來,谷歌同時維護兩大安卓主要分支:面向公眾開放的"安卓開源項目(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分支"和谷歌內部使用的"內部開發分支"。前者任何開發者都能實時訪問,后者僅對谷歌自身、安卓設備制造商(OEM廠商)以及持有谷歌移動服務(GMS)許可協議的公司開放。
谷歌此次決定將所有開發工作轉移至內部分支,不再實時更新AOSP代碼,而是在新版本發布后才提交完整代碼。從當下看,這只是簡化開發流程、節約開發成本的舉措,其舉動本身符合谷歌在當下激烈競爭環境中的發展需求,但從長遠來看,此舉將整個安卓應用生態發展模式做出了改變,為未來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
這種開發模式的調整,將直接影響不少安卓生態App的更新節奏。許多第三方開發者、定制 ROM 團隊以及硬件廠商,都依賴于 AOSP 的實時更新來優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然而,隨著谷歌逐步將開發工作納入內部,外界獲取最新代碼的時間節點會延后,會使許多App的開發成本變高,使用體驗更新滯后。
例如,文件管理器、備份工具、安全防護類等依賴系統底層API的功能性應用,通常需要與系統底層緊密配合。部分這類應用的開發者無法提前適配系統變化,可能導致新系統版本推出后,應用出現不兼容、功能異常、閃退等問題。
第三方啟動器、狀態欄增強工具、屏幕錄制工具等系統增強類應用與工具,則往往依賴于對系統組件的定制和擴展。當系統底層變更時,這類應用需要大量重寫代碼才能適配,現在開發者只能等到系統正式版發布后才能進行,適配周期將大大延長。
基于第三方ROM的應用服務,如LineageOS、Pixel Experience等開源ROM上的專屬應用,它們的更新節奏將完全受制于AOSP代碼發布時間,功能創新也將受到限制。
對咱們普通用戶而言,目前或許不會又明顯感知差異,但未來當安卓系統推出重大更新后,可能會經歷這樣的情況:部分常用App功能異常、更新緩慢,甚至長時間無法適配新系統。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開發者不努力,而是由于他們無法提前獲取系統變更信息,被迫處于被動適配狀態。一些小型開發團隊可能因無法承受適配成本而放棄應用維護,導致市場上可選應用數量減少。
面對這一變化,作為用戶,我們可以這樣應對:安卓重大系統更新后,可適當延遲升級,等待常用APP完成適配再更新系統。對于長期未更新的應用,可以嘗試尋找類似功能但維護更積極的替代品。
對于應用開發者而言,也需要調整策略。例如,加強與手機廠商的合作,通過合作獲取系統預覽版,提前進行適配。盡量使用穩定的公開接口,降低系統變更帶來的影響。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開發者可以實行多元系統開發策略,通過其它操作系統生態用戶、商業變現的提升,來降低安卓生態的風險。例如,以鴻蒙為代表的全場景操作系統正在快速發展,其開放的生態建設理念受到開發者歡迎。去年10月開啟公測的鴻蒙5,生態發展迅猛。截至目前,鴻蒙開發者已超過720萬,生態設備數突破10億臺,鴻蒙5應用與元服務已超過20000個,為用戶和開發者提供了安卓和iOS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而且,鴻蒙生態對開發者也極為友好。例如,華為推出了“鴻蒙星河計劃”,提供10億元的補貼及流量扶持,以吸引開發者加入鴻蒙應用的開發。多省市出臺鴻蒙產業扶持政策,例如武漢光谷3月發布新政策,以最高3000萬元獎勵支持鴻蒙應用的開發。據機構預測,鴻蒙生態將撬動萬億級市場空間,覆蓋智能家居、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20+垂直領域。
總結
未來,當你的安卓手機App更新速度變慢或功能體驗不如從前順暢時,或許需要理解這背后復雜的生態變化。問題的根源,可能并非開發者或應用本身的問題,而是安卓系統開發模式調整所帶來的連鎖反應。而谷歌此次舉措,或將為更多新興操作系統帶來更多成長空間,促進操作系統格局從兩極化向多元化格局逐步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