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千禾味業發布澄清公告,眉山市(四川省地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公司成品庫房、商場超市在售的相關產品進行監督抽檢。經檢測,結果符合企業標示的釀造醬油國家標準(GB/T 18186)。
這是在21日官方微博、23日董事長伍超群接受媒體采訪后,第三次澄清。終于止住了千禾味業的股價連續五天的下跌,24日收盤每股報11.60元,25日報11.61元。但是前面五連跌市值蒸發13億,其中單日市值蒸發5億。
事情源于3月19日《消費者報道》的一紙檢測報告。在其送檢的13款“零添加”醬油中,12款檢出致癌物鎘,其中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鎘含量達0.0110mg/kg。而千禾的涉事產品瓶身,赫然印著醒目的“千禾0”商標,被質疑刻意混淆“零添加”概念。鎘是人體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風險。
(圖據網絡)
布局18年的“千禾0”商標背后,還是“零添加”的概念營銷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背后千禾味業的商標布局長達16年。2007年千禾味業率先打出“零添加”概念,搶占市場心智。2018年一開始申請“千禾零添加”“千禾零添佳”商標被拒。到當年9月,千禾味業申請并成功注冊了30類“千禾零”“千禾零加”“千禾0”“千禾0+”“千禾零零”等商標
2020年注冊“千禾0”商標,瓶身設計刻意放大“0”字。這一次,千禾味業對“千禾0”申請了兩個商標,一個分類仍是30類方便食品,群組為3015、3016,商品/服務項目主要是3015醋、醬油,3016料酒、豆豉、調味品等。另一個是35類廣告銷售,群組為3510,商品/服務項目為3510廣告宣傳等。為了讓更多群組有商標使用權,2023年千禾味業又追加了8個群組再次申請“千禾0”商標,追加群組涉及到3001咖啡、3014食鹽、3019烹飪用嫩肉劑等,目前該商標狀態為駁回復審中。
之所以千禾這么長時間不斷申請注冊“零添加”,還是想主打概念股,拉升業務。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教授一度公開指出,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實現真正的“零添加”幾乎是不可能的。食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各種食品添加劑和配料,“零添加”更像是一個營銷噱頭,實際上就是偽概念。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當前許多品牌將“零添加”作為提升產品價值的手段,導致產品價格虛高。以目前的食品工業研發和生產水平,完全實現“零添加”并不現實,對于“零添加”概念的界定仍需進一步明確。
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在對類似“零添加”“無添加”這類標簽加強管理。2020年發布的《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提出了新規范,對“零添加”“特供”“特制”“特需”等詞語都不允許出現在食品標識上。
營收和凈利雙下滑,“零添加”概念紅利殆盡?
旗下醬油產品檢測出微量重金屬鎘,加上“千禾0”商標標識問題,最近的千禾確實在輿論漩渦之中。有意思的是,民眾討論“零添加”,千禾卻在談標準。等大家分析標準,千禾又在說原料。
時間回到1996年,創始人伍超群放下國企鐵飯碗,和哥哥伍學明共同創辦千禾味業的前身——四川省恒泰食品添加劑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那時,伍氏兄弟的產品,主要供應海天、李錦記等醬油巨頭。2001年,恒泰實業正式更名為“千禾”,2007年率先打出“零添加”概念。
(圖據網絡)
2016年千禾上市后,作為“零添加”醬油營銷概念的“領跑者”,千禾味業似乎摸對了路子。隨著“零添加”調味品受到市場熱烈追捧,業績也水漲船高。財報顯示,2021年至2023年,千禾味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25億元、24.36億元和32.07億元,同比增長率依次為13.7%、26.55%和31.62%;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21億元、3.44億元和5.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58%、55.35%和54.22%。
不過,2023年第四季度,千禾味業就已出現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態勢,其中營收下降0.82%,凈利潤下降8.47%。進入2024年,海天味業等同行發力“零添加”產品,該賽道逐漸擁擠,千禾味業業績增長放緩。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22.88億元,同比下降1.9%;凈利潤為3.52億元,同比下降9.2%,雙雙下滑。
千禾味業2023年度股東大會資料顯示,公司2024年度經營目標為營收38.55億元,同比增長20.21%;實現凈利潤6.83億元,同比增長28.91%。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輿情壓力疊加“零添加”競品增多,或將再次增加千禾味業經營壓力,按照此前業績來看,幾乎不可能實現既定目標。
把脈千禾味業,當下面臨3大挑戰
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失速,千禾顯然遭遇挑戰。“零添加”已經成為調味品企業必爭之地,除了千禾,海天味業、加加食品、李錦記等調味品企業無一不在布局。產品的品質過硬,對任何企業來說,一直是根本。什么科技與狠活兒,什么概念營銷,終究抵不過品質的追求與把控。
(圖據網絡)
千禾當下面臨的首要挑戰,就是產品的品質遭到質疑。食品安全雖然老生常談,但卻是社會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調味品行業,應該說同質化競爭很激烈,各家公司產品大同小異。人們對物質生活的品質要求在日益提高。類似千禾這次醬油檢出致癌物鎘,還在送檢產品中含鎘量最高,產生的安全質疑和風波,對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值等方面,會造成不小影響。
如果真如千禾所說,在原料溯源上出了狀況。那么供應鏈的管理和上下游業務的布局,千禾也有挑戰。食品生產和安全,嚴格來說沒有容錯率,也不允許出錯。與其做那么多概念營銷,投入不少的廣告費用,不如進一步把資金花在上游生產基地建設和原料質量提升上。同時,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創造真正安全、健康的調味產品。
這次含鎘風波,讓千禾遭遇市場信任危機。而從市場角度講,國內已經是存量市場競爭,海外是增量市場。2024年5月的股東會上,伍超群曾說人口接近3億人的印度尼西亞或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歐美國家的一些消費者也開始使用醬油產品。同年,千禾開拓了部分海外市場。目前,不少調味品企業布局出海,比如海天味業擬借助港股上市,拓展海外市場。
千禾應該從含鎘風波中吸取教訓,加強國內存量市場的品控,并對海外增量市場進行重點發展。靠“零添加”概念拉升250億市值,已成為過去,如今回落到110億左右,腰斬是殘酷的事實。想要消費者滿意,接下來千禾必須在扎實做好產品本身和差異化競爭下功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