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上午,由云南省書法家協會主辦、寶華書畫院協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提供學術支持的“大道傳薪——書法與繪畫的淵源、傳承、流變與發展”專題講座暨張澤石導師作品分享會在云南昆明寶華書畫院隆重舉行。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省文聯名譽主席梁公卿,云南省武警總隊原政委、云南長城書畫院院長王永銀,云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呂云芳,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副總經濟師于濱,云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杜建民,云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包朝陽,云南大學教授趙浩如,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祥和,云南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趙月秋,云南印社黨支部書記、副社長謝國銘等領導出席活動。
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省文聯名譽主席梁公卿宣布活動開幕
活動現場
活動包含開幕儀式、學術講座、作品分享及教學集訓等環節,吸引了眾多云南書畫界名家、藝術愛好者及高校師生參與。
云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杜建民致辭
開幕式上,云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杜建民強調:“藝術的傳承,需要‘以心予心’的精神承續。張澤石老師‘深耕傳統、化古出新’的藝術實踐,既是對傳統寫意正脈的致敬,更是對時代創新的叩問。”
云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包朝陽致辭
云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包朝陽表示,張澤石先生的筆下花鳥既得缶翁之蒼渾、白石之天真,又融當代生活之氣象,正是"師古而不泥古"的典范,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時代活力。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副總經濟師于濱致辭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副總經濟師于濱在致辭中說,“張澤石老師數十年來深耕于中國畫領域,承襲吳昌碩、齊白石一脈,以其深厚的傳統底蘊和創新的藝術表達扎根傳統又化古出新,在水墨氤氳間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純正文人畫精髓的傳承和發揚。其作品體現出的藝術理念、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不僅給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同時也給其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給養,夯實了學生們的藝術根基,展現出了新時代下筆墨文化發展的新探索。”
學生代表李君致辭
學生代表李君在致辭時表示,大寫意花鳥自“青藤白陽”開宗立派,經八大缶翁踵事增華。以羊毫攝天地真魂,借水墨鑄丹青氣骨。澤石先生承先賢薪火,深諳"書畫同源、筆墨一畫、道法自然"之道。此次活動,澤石先生百幅佳作陳列,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中華文脈傳承的當代表達。
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花鳥畫創作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張澤石致辭
張澤石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寫意畫院花鳥畫創作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大寫意繪畫研究與教學工作,始終堅守傳承中華傳統文脈、金石書畫一體,弘揚大寫意精神。
作品分享會現場
作品分享會現場
在作品分享會環節,張澤石近年創作的60余幅繪畫精品集中亮相,涵蓋花鳥、山水等題材,這些作品承襲吳齊法脈“重筆墨、尚氣韻”的寫意理念,以“金石篆籀”書法入畫、蒼潤樸拙、渾厚大氣、水墨淋漓,既有古意盎然的傳統題材,亦有化古出新的當代表達,展現了傳統大寫意繪畫的生機與活力。
作品分享會現場
作品分享會現場
作品分享會現場
講座中,張澤石以“書法與繪畫的淵源、傳承、流變與發展”為主線,系統梳理了書法與繪畫的相互影響,提出重拾、重視“書畫一體論”;再從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等名家的筆墨流變,總結中國繪畫的發展文脈;并結合自身實踐提出“深耕傳統、化古為新”的理念。他強調,大寫意的生命力在于“與古為途,與古維新”,唯有扎根傳統、關照時代,方能開創新境。
講座現場
講座現場
現場示范演示
現場示范演示
講座后,將開展為期5天的張澤石寫意繪畫教學集訓。本次集訓將通過口傳手授的教學模式,為現場30余位學員“講述、示范大寫意的技法程式、筆墨心法與人文精神”,推動大寫意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教學集訓現場
教學集訓現場
教學集訓現場
作為當代中國畫大寫意領域的代表性畫家,張澤石的藝術之路印證了“守正者穩,創新者遠”的哲學思想。本次活動通過學術研討、作品展示與互動交流,為云南書畫界搭建了高水準對話平臺,進一步推動了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