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了,柳芽便冒出來了。嫩黃的,尖尖的,排著隊從枝條上鉆出,爭搶著要一探這個世界的究竟。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包裹嚴實的人們仰頭看它一眼,眉頭和四肢就舒展了。
老話說“春吃芽,夏吃葉”,可我一向未曾食過柳芽,直到前日友人饋我一盤柳芽包子。咬一口,先是清香,繼而微苦,末了竟回甘。這味道頗奇,仿佛已將整個春天盡收腹中,連帶著那些未及言說的心事,也一并細細咀嚼……
幼時家中多柳。父親每每春日插枝,總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猜小小的柳苗應該是聽得懂這份厚望的——隨意剪一枝,插入土中,甚至不管正插倒插,不消幾年,便亭亭如蓋矣。它只管活著,不惜活得很土氣、很隨便。
柳樹之生,實在頑強得可驚。無論沃土瘠壤,水畔旱地,但凡有隙可乘,它便生了根,發了芽。我曾見一株柳,生于殘垣斷壁之間,根須竟穿透磚石,硬生生擠出一條生路來。其根如虬,其干如鐵,顯出一副"我偏要活"的神氣。
柳樹的用處也多。木可制桌椅,條能編筐簍,便是最不濟,也可當柴燒。它似乎天生就知道,活著總得有些用處,否則便對不起這一身枝枝葉葉。然而它又并不因有用而矜持,依舊垂著枝條,任風吹拂,顯出幾分隨遇而安的姿態。
人說柳樹無心,我看不然。春日里那漫天飛舞的柳絮,豈非它那藏不住的心事?白茫茫一片,無拘無束,洋洋灑灑,分明是一顆雖身處卑微卻抵擋不住在天地間自由馳騁的心。柳樹的心,大約比許多自詡有心的人,還要有情懷些吧。
柳樹又是有根的。無論枝條如何招搖,如何向著四面八方伸展,它的根總是向下,扎向豐厚的泥土。柳樹的根,是它最硬氣的地方。這倒像極了那些大徹大悟之人,表面隨和得很,內里卻自有定力。
柳樹算不得名貴。它不如松柏之挺拔,不似桃李之嬌艷,不及楠梓之貴重。它只是柳樹罷了,隨處可見,俯拾即是。然而它活得自在,活得理直氣壯。風來了便搖曳,雨來了便承澤,干旱時便忍耐,水澇時便適應。它不爭什么"玉樹臨風",也不圖什么"花枝招展",它只是做一株柳樹,做得心安理得。
人生在世,若能如柳樹一般,倒也未嘗不好。不求顯達,不慕榮華,只將根扎得深些,將枝條放得軟些。得意時不必驕矜,失意時無須頹喪。風來便隨風,雨來便沐雨,橫豎都是一生。
那就做一株柳樹吧!
沐春光而不驕,歷風雨而無悔。春吃它的芽,夏取它的葉,秋折它的枝,冬伐它的干。它不惱,來年又綠。
(來源:心理學家李不言百家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