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時時刻刻都deeptalk。
hi,我是貓。
怪累的。世事變遷,人全身的細胞7年就徹底更換一遍。
尤其是到了中年,你會發現好人緣不取決于雙方交談內容的深邃,能一起吐槽天氣,吐槽伴侶、孩子的人,比起能談人生理想的,往往相處之間的氛圍更舒服,磁場也更契合。
一旦觸及一些女性主義、社會立場、生命價值觀,氣氛就尷尬別扭,你只會覺得對方沒有內容、很淺薄,對方也會覺得你這個人太傲慢、太裝了,得到的可能是“反正我沒碰到這種事”“你想太多了”的敷衍回復。
我就喜歡把深度拿來跟讀者分享,一來得到的理解比現實世界多,二來大家關系自由,互相篩選,不會受累。在現實中,一上來就把靈魂掏出來晾曬,得到的不一定是對方的欣賞,反而是一種漠視跟不理解,萬一對面人不行,一鬧矛盾,你的觀念、情懷、全都會變成對面攻擊你的一把利刃。
我認為關系需要劃分層次,在初見、初相識階段,還沒有過雙方篩選進入下一關的程度,是可以膚淺一些的,中年人的心力時強時弱,強的時候,一整天連軸轉也不覺得疲憊,心力弱的時候,特意跑一趟下樓去扔垃圾都沒有勇氣。
既然心力如此不穩定、不可控,那我們就要趁著心力強的時候,把它們用在產出更高的范疇,比如事業、比如自我成長,在弱的時候,修身養性,朋友之間聊美食,天氣,熱播劇,其樂融融,還很解壓。
心力弱的時候,依然對一段關系有高標準,人就會陷入持續性挫敗,比如堅定地認為一場deeptalk就會讓別人喜歡上你自己,這是妄念。
沒有人一上來就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衣柜,甚至把臭襪子拿出來讓別人聞,企圖得到他人理解的。但把糖果、玩具端出來招待別人,得到的反而是別人的善意跟禮貌的回應。
Deeptalk發生需要具備條件,往往要你自我剖析,還需要對方跟你的更新能在一個區間范圍之內,還要雙方二人磨合,時間澆灌下,才能毫不設防地發生,指望很迅速在我看來像一種作弊。
況且一些smalltalk也未必就膚淺,它們往往更普世化,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接住對方的情緒。而深度需要的反而是信任,是隱私,是個人、是復雜的。
試問值得你把自己扒干凈,毫無保留地將這十幾年,幾十年全部事物所積攢的、拼湊形成的所有觀念、整個的人格都呈現給對方,一定是某些人,大部分人基本的范疇就在伴侶、三兩摯友等,但絕不會是所有人。
而且人際關系有一個同質性網絡和異質性網絡原理,你會發現往往是不怎么熟悉的人能夠給你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幫助,而熟悉的人與你資源高度重合,能給你的早就給你了。
很多人被家里推送給遠方親戚屋檐下打工,最后發現還不如自己混,賺得更多更自在。為什么有族旺留原籍,家貧走他鄉這一說法,很多人會粗淺的認為是因為外面的機會更大,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更深一步的因素是因為人。
太熟悉你的人了解你的底細,有些人根本就不愿意幫助你。而有些點頭之交,跟你不熟,也不知道底細,幫助你純粹是從自己的時間,解決能力和事情的難度出發,顧慮反而是沒有那么多的,幫助你的可能性比較大。
回顧我這三十多年人生經歷中遇到的“貴人”,他們隱藏在陌生人跟熟悉的人之間,基本上都是因為欣賞自己身上的某一個特質,或坦誠、或積極進取,而愿意主動伸出援手幫扶。
一是,有點熟悉,不排斥幫你,甚至覺得你有用,更樂意幫你。二來,看到你呈現出來的積極一面,容易信任、有動力幫助你。三、熟悉度不夠,尚未發現隱藏的不堪和弱點,容易信任或者高估你,給你匹配好的資源。第四、暫時沒有利益糾葛,不介意你變得更好,甚至不介意你比他“好”。
而那些看似交情深刻,刀子捅的最深,傷害的后遺癥也更持久。人與人之間,熟悉之后就會產生很多突破自我原則和邊界的模糊地帶,你很難在像平時一樣就事論事了。所以這各中的尺度把握,半熟不熟,其實是剛剛好的狀態。
無背景之人最好的生存策略,不是整天追求跟別人deeptalk,而是在這些smalltalk之間經營好自己的口碑,在這些細碎的交談中,不斷地優化自己,不斷地積累自己的人脈資源。
世界在不斷地熵增,人那么復雜,由人組成的世界只會更復雜,所有東西運行都有其底層邏輯在,語言是具備欺騙性的,很多時候深度對話會因為過多的自我暴露帶來不安全感跟危險,這不是讓你不要明牌策略,而是有意識地把人際關系做一個劃分,場面之上不用太deep了,容易出問題。
了解了心理學家Jeffrey Hall的研究就會發現,從陌生人到不同程度的朋友需要的時間是不同的。比如一般熟人通常需要大約50個小時的相處;普通朋友則大約需要 90個小時;而親密的朋友可能需要200-300以上的共同經歷和互動。
時間是建立深厚情感聯系的基礎,大部分的人填充相處時間縫隙的方式都是說“廢話”,就連深度綁定關系也不例外。
年紀越大,越發現沒有那么多嚴肅話題要聊,有時候一些日常瑣碎、吐槽、八卦、愛好甚至是惡趣味等,會讓彼此在這種緩慢細碎的過程中,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好惡、脾性甚至是一些小怪癖,在這種過程中把對方不知不覺邀請進自己的世界中去。
聽說企鵝喜歡在伴侶的巢穴丟一塊鵝卵石,告訴它,我來過,很關心你。多可愛呀,這簡直算得上更深刻的生活哲學,不是膚淺社交,而深藏在廢話中。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