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區作家協會第二次全員大會于4月19日上午在區圖書館舉行。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討論并通過了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和主席團成員。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以及普陀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東昌到會并先后講話。普陀區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旅局局長周涵嫣,區文旅局副書記兼副局長孫勇參加了大會。
馬文運代表上海市作家協會,對大會的成功召開表示衷心祝賀,向普陀作家協會的各位會員,表示最誠摯的致意!他說,普陀區是我黨領導的上海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有著“赤色滬西”的美譽,也是上海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蘇州河沿岸曾密布紡織、面粉、機械等工廠,見證了民族工業的崛起。如今,普陀區的文化融合了歷史底蘊、工業遺產轉型、現代藝術創新和多元社區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風貌。普陀作家協會自2017年成立以來,全體會員緊跟時代步伐,謳歌普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繁榮普陀區的文學創作,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馬文運指出,區作協工作一定要把握好大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區作協的各項工作,要始終牢牢把握好這一大方向。
馬文運指出,作家的創作一定要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大眾。希望廣大會員深入普陀的企業、社區、街道、醫院、學校、政府機關,與各行業的群體多交流、多接觸,加深了解,反映心聲,反映生活,創造出有血有肉,個性鮮明,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立于世、成精品、傳下代。
馬文運強調,要創作出更多具有普陀特色、上海特征的好作品。廣大會員要要緊扣時代脈搏,用文學的筆觸,記錄、呈現、描繪、謳歌普陀區廣大人民敢擔當、勇創新、重實干、樂奉獻的文化價值理念,潛心講好普陀故事、蘇州河故事、上海故事,讓更多的百姓熱愛普陀,熱愛上海,共創美好的文化前景。
劉東昌代表區委宣傳部、文旅局等單位對普陀區作協第二次會員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區作協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也對未來幾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劉東昌指出:一是要深入挖掘普陀特色,豐富創作內涵。廣大作家要深入挖掘普陀特色元素,將其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創作出更多具有普陀印記、反映普陀風貌的優秀作品。二要關注普陀發展,反映時代變遷。廣大作家要關注普陀的發展動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普陀在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方面的新變化、新成就。三要注重創新創造,提升作品品質。要結合普陀的實際情況,創作出既有深刻思想內涵又具有高超藝術水準的優秀作品。四要加強隊伍建設,培養文學人才。積極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創作平臺,提高會員的創作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還要加強與市內外作家和文學團體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普陀區文學創作事業的繁榮發展。
會上,周涵嫣局長還為今年新入會的會員代表頒發了證書。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成員。 同時,大會還確定了協會秘書處成員。隨后,選舉出以楊揚為主席,陳倉、蔡駿、楊繡麗、詹東新、葉德慶為副主席的新一屆主席團。
此外,大會特聘趙麗宏為名譽主席,聘請錢漢東為顧問,他們將憑借豐富經驗和專業視角,為協會發展提供重要指導與支持。
此次大會的勝利召開,為普陀區作家協會未來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奠定了基礎。相信在第二屆理事會和主席團的帶領下,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普陀區作家協會定能匯聚各方力量,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生動展現普陀的獨特魅力與時代風采,在蘇州河畔譜寫文學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為繁榮區域文化、推動社會進步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攝影:朱驍偉、 撰稿:林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