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銀行2024年財務報告呈現出一幅“穩中有進”的圖景,但深入分析其經營數據與財務指標,仍可發現若干潛在風險與結構性矛盾。作為一家深耕區域經濟的中型商業銀行,杭州銀行在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其面臨的息差壓力、資產質量隱憂及資本約束等問題亦不容忽視。
息差收窄與非息收入的結構性矛盾
從利潤表來看,杭州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83.81億元,同比增長9.61%,凈利潤169.83億元,增幅達18.07%,表面業績表現亮眼,但拆解收入結構可見,利息凈收入同比僅增長4.37%,顯著低于非利息收入20.21%的增速,核心盈利能力承壓明顯。
凈息差從2023年的1.50%收縮至1.41%,9個基點的降幅折射出行業性困境,貸款收益率同比下降35BP至4.25%,而存款付息率僅下降152.04%,資產端收益率下滑速度遠超負債端成本優化幅度。
這種剪刀差擴大的現象在生息資產同比增長11.02%、計息負債增長11.55%的背景下尤為值得警惕,規模驅動的增長模式正在遭遇邊際效益遞減的挑戰。進一步分析貸款結構,公司貸款余額增長19.86%,遠超個人貸款9.20%的增速,但制造業貸款占比不足10%、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攀升至6.65%的數據顯示,對公業務擴張可能伴隨著風險偏好上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票據貼現余額下降23.16%,或暗示實體信貸需求疲軟背景下,銀行通過票據沖量的傳統手段已難持續,資產荒壓力逐步顯現。
風險遷徙與零售信貸的暗礁
資產質量方面,0.76%的不良貸款率雖與上年持平,但遷徙率指標的異動揭示潛在風險。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陡增7.3個百分點至49.79%,次級類貸款遷徙率躍升14.66個百分點至62.13%,意味著未來12-24個月不良生成壓力顯著加大。
零售貸款不良率上升0.18個百分點至0.77%,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從1.10%升至1.20%,暴露線上信貸業務的風控短板。盡管撥備覆蓋率保持541.45%的高位,但年內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同比下降7.72%,且金融投資減值轉回15.21億元的操作,可能削弱風險抵御能力的可持續性。
值得關注的是,重組貸款余額減少4.88億元,但可疑類貸款損失占比提升,反映存量風險處置進入深水區,清收難度加大。從區域分布看,浙江地區貸款占比78.69%,其中杭州地區占43.01%,高度集中的業務布局雖受益于區域經濟韌性,但也可能放大地方債務、房地產調整等系統性風險。
負債端管理成效構成業績亮點,存款總額突破1.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74%,增速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但結構分析顯示,定期存款占比持續攀升,公司定期存款增長42.99%,個人定期存款增長30.52%,而公司活期存款下降2.46%,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資金成本剛性。
資本約束與成本剛性的雙重擠壓
盡管通過發行100億元永續債和100資本債優化資本結構,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提升至8.85%,但仍接近監管要求下限,制約風險加權資產擴張空間。
流動性覆蓋率從153.03%躍升至244.42%,看似流動性充裕,實則反映資產配置保守化傾,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激增48.25%,可能以犧牲收益率為代價換取安全性,這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長29.66%的數據形成微妙對比,暗示短期交易獲利難以持續。
中間業務發展呈現分化態勢,理財子公司存續規模突破4300億元,增長17%,帶動資產管理收入增長,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微降0.18%,其中投行業務收入減少1.07億元,反映債券承銷市場競爭加劇。
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至36.28%,主要依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增長74.83%及投資收益增長29.66%,這種與市場波動高度掛鉤的收入結構,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可能加劇業績波動。
值得肯定的是,國際結算量突破700億美元,自貿區客戶增長80%,跨境金融成為新增長極,但外匯衍生品名義金額增長85%,匯率風險對沖成本上升可能侵蝕利潤。
成本管控方面,業務及管理費增長9.65%,其中員工費用增長9.93%,高于營收增速,人均效能提升有限。29.41%的成本收入比雖保持穩定,但在營收增速放緩背景下,費用剛性可能擠壓利潤空間。
科技投入的具體數據未單獨披露,但“數智杭銀”建設的階段性成果體現在信用小微貸款增長30.47%、數字化訪客平臺生成商機4萬條等指標,不過線上信貸不良率抬升也提示與風控能力同步升級。
從現金流量表觀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同比下降8.89%,主要因貸款投放增加導致現金流出擴大,這與資產負債表貸款增長16.16%相印證。
投資活動凈流出擴大20.34%,顯示金融投資規模擴張,但債權投資收益率下降28BP至3.30%,可能影響未來投資回報。籌資活動凈流入53.58億元,主要來自債券發行,但核心一級資本內生積累能力(ROE 16.00%)與規模擴張速度的匹配度值得持續關注。
綜觀全局,杭州銀行的經營表現呈現三個突出特征:其一,規模驅動模式尚未根本改變,存貸款增速均超15%,但凈息差收窄導致利息收入增速滯后;其二,風險管控面臨新舊挑戰交織,存量風險處置與新興業務風險并存;其三,戰略轉型進入攻堅期,科創金融、財富管理等新賽道投入產出周期較長,短期業績貢獻有限。
這些特征在中小銀行中具有普遍性,但杭州銀行較高的區域經濟依存度使其更需要精準把握地方產業結構升級機遇。
從平衡術到戰略攻堅
面向未來,建議管理層著力三方面改進:首先,優化資產負債擺布,提高零售貸款、綠色金融等低資本消耗業務占比,通過客群細分提升定價能力;其次,強化動態風險監測,對遷徙率異常上升的領域實施壓力測試,平衡撥備計提與利潤平滑需求;再次,深化負債結構改革,依托交易銀行生態圈建設提升結算存款占比,降低對高成本同業負債的依賴。
此外,需警惕數字化轉型中的“重投入、輕產出”傾向,將科技投入精準導向客戶體驗提升與運營效率改善。唯有在規模、質量、效益的三維平衡中找準支點,方能在行業分化加劇的競爭格局中持續領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