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劇本》雜志、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承辦的江蘇文藝名家晉京——羅周編劇作品展演系列活動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舉辦。
本次展演通過六大劇目展演,進行跨越時空的戲劇對話,作為展演劇目之一,詩韻越劇《織造府》于4月2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該劇首次進京亮相,同時是國家藝術基金公益場次,以全場零元票的形式通過保利劇院、越劇愛好團體、文化媒體等多渠道分發,惠及千余名市民、學生及文藝愛好者,演出現場氣氛熱烈。
現場還設置演后簽售環節,觀眾排起長隊爭相與演員交流合影。
此前,在《織造府》南京演出現場,南京市越劇團就曾攜手水滴公益“愛心梔子花”項目助力整修鄉村校園。
此次公益演出,亦是踐行國家院團的多重社會價值與文化擔當,推動文化藝術資源惠及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打造公民美育課堂,培養潛在受眾群體,存續傳統藝術。
《織造府》是南京市越劇團“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由“曹禺戲劇獎”得主羅周編劇、“梅花獎”導演翁國生執導,“梅花獎”“白玉蘭獎”雙料得主李曉旭領銜主演。
劇目以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心路歷程為核心,講述其重返江寧織造府后“魂穿”書中世界,與林黛玉、薛寶釵、賈母等角色展開虛實對話,探討文學經典的精神內核與未竟之謎。
全劇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篇章,串聯起曹雪芹與書中人物的情感交織,最終以“八十回足矣”的慨嘆收束,呈現空靈寫意的紅樓幻境,通過精巧的劇本結構和詩化敘事將南京的歷史文脈與文學經典熔鑄為一爐,展現了越劇藝術的文學高度。
《織造府》延續“金陵三部曲”對南京歷史文脈的挖掘,從江寧織造府這一南京著名人文景點出發,一展曹氏家族興衰縮影,同時也展現了南京在清代作為江南文化中心的繁榮景象。
通過越劇的婉轉唱腔與詩化臺詞,劇目將《葬花吟》《好了歌》等經典段落創新演繹——首次由畢派小生李曉旭與王派花旦殷春蕾對唱《葬花吟》,賦予傳統名段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
劇目突破傳統鏡框式舞臺,在樂池上方架起品字形延伸舞臺,大寫意的舞美構建起多維時空變換:春葬花、夏品茗、秋夜宴、冬淚盡,虛實場景隨劇情流轉。
主演李曉旭在中年落魄的曹雪芹和擁有曹雪芹靈魂的賈寶玉之間無縫切換,結合戲曲“四功五法”展現高難度身段,如斜坡平臺上摔僵尸、風雪中疾馳圓場、揮袍跪倒等動作,極富感染力。
此外,“05后”新生代演員飾演金陵十二釵,以青春氣息為經典文學形象注入活力,被觀眾贊“滿臺朝氣蓬勃”。
據悉,今年10月南京市越劇團將再度攜詩韻越劇《織造府》進京亮相北京大學,期待屆時金陵風雅在京華秋色中再度煥發新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