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六屆上海民營劇團滬劇季正在火熱進行著,上海各大民營劇團攜近400場演出奔赴五個新城”及“兩山一島”(金山、寶山、崇明島 )進行演出,為滬劇文化傳承助力,也給上海市民文化生活添彩。
開幕演出《深秋的淚痕》
意猶未盡,直播互動
今年的演出季于6月28日在上海共舞臺開啟,開幕演出是上海文慧滬劇團帶來的經典滬劇《深秋的淚痕》。此次復排的《深秋的淚痕》,不僅是對經典的一種回顧,同時也是一次創新。這部戲講述了父母離婚后破碎家庭對子女造成的巨大傷害,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提醒人們珍惜當下、重視家庭,關注子女成長。舞臺上,精煉簡潔的舞美設計巧妙地還原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生活風貌;音樂方面,在保留滬劇傳統韻味的基礎上,又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更貼合當代觀眾的審美口味,讓滬劇藝術在新時代有了新嘗試、煥發新活力。
該劇主演楊音時多年再次演繹自己的成名作,臺下坐著的還有很多是當年的觀眾,他說:“滬劇舞臺,讓我們永遠年輕。”演出后,粉絲們還意猶未盡,走進文慧滬劇團的網絡直播間,和楊音分享著當年看這部劇的心情和故事。文慧滬劇團團長王慧莉說:“這部劇能作為滬劇季的開幕演出,我們很開心。這些年來我們特別注重原創劇目的創作,誠邀一流編劇、作曲和舞美設計,先后推出了緊扣時代主題,又不失滬劇的傳統特色18臺大戲,在全市各區、鄉鎮演出時反響熱烈,場場爆滿。接下來,我們還將帶著《深秋的淚痕》前往奉賢等區縣進行演出。”
滬劇觀眾熱情高
數量攀升,貼近大眾
從去年起,每年的這場滬劇盛會已經從最初的“滬劇月”升級為“滬劇季”。過去“滬劇月”30天僅演出20多場,到去年100多天演出300多場,再到今年近400場,滬劇季不只是名稱更迭,更是對滬劇文化傳承發展的堅定承諾。
除了演出數量的不斷增長,在演出質量上也嚴格把關。本屆滬劇季經多輪遴選評審,22臺劇目脫穎而出,涵蓋“優秀核心劇目”4臺72場、“參演劇目”9臺152場、“祝賀劇目”9臺161場 ,精準對接“五個新城”及“兩山一島”文化需求,充實當地文化演出生態。其中,“核心優秀劇目”系列從民營院團優秀作品中精選4-5部大戲,以高質量筑牢滬劇季藝術根基;“參演劇目”系列聚焦基層滬劇團隊成熟作品,經專家評審遴選6-10部,為基層團隊提供展示舞臺;“祝賀演出”系列吸納遠郊有質量、有潛力的滬劇團體,用9-15部作品助力遠郊戲曲力量成長。
作為“上海市優秀民營院團展演活動”的擴展延伸,滬劇季重視題材內容,緊扣“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挖掘城市文脈、百姓生活熱點題材,傳承經典劇目與流派;重視平臺作用,以展演為依托,培育滬劇優秀人才,推動藝術創新與傳播,促進滬劇演出市場繁榮;重視原創與新編,鼓勵原創、移植、改編等優質作品,尤其關注傳承經典流派或新編佳作;重視劇目選擇,優先安排質量上乘、故事完整、內容健康、特色鮮明、受群眾歡迎的經典劇目,讓滬劇貼近大眾、服務大眾。
原標題:《上海民營劇團滬劇季帶著近400場演出走進五個新城和“兩山一島”》
欄目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吳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