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虎
誰和叨叨一樣,想躲開北京的大風(和柳絮)。
《風味人間》:+1。
循著《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的脈絡,叨叨在“風味之旅”—風味人間|尋味廈門·香遇南洋的活動中,跟著總導演陳曉卿逛吃廈門。
看了明媚的海,逛過煙火市集,品味南洋美食,聽專家講故事,這趟旅程真的很“香”。
香料很神奇,大腦會在聞到某種味道時瞬間喚醒記憶。香氣或許私有,但香料卻是世界通用的貨幣,這也是為什么《風味人間5》會聚焦到香料。
陳曉卿說“人類在食物面前非常渺小”,美食作家林衛輝則分享“鄉愁藏在食物里”。用食物慰藉人心,既是一次突如其來的逃班旅行,也是美食紀錄片通過屏幕傳遞的聯結享受。
早茶晚咖,香料環繞
廈門Style新融合
廈門的春天,是陽光和風的默契合作,新綠的枝葉,三角梅旺盛開放,連潮濕度都剛剛好。
隨《風味人間》節目組吃過閩南早茶,逛了廈門八市與中山路,在筼筜書院邊吃邊聊。傍晚,雀越·Queen餐廳的老板娘分享了一首閩南童謠《圍爐歌》,結合這首歌并融合各地香料與南洋風味,一場“風味”晚宴給這次旅行留下完美注腳。
在中山路,叨叨和當地居民一同品味“茶桌仔”,近距離觀看美食的制作過程,聽攤主聊食物背后的故事,還欣賞了特色非遺表演“布袋木偶”與“南音”。
漂亮精致的南洋騎樓,仿古屏風和戲臺,穿著傳統服飾的娘惹店家,絲竹之音,執節者歌,廈門確實給人文化大融合的感覺。
廈門在唐代古稱“嘉禾嶼”,是泉州港的外圍節點,自宋元時期開始,廈門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悠久的“下南洋”移民史和頻繁的海外貿易,讓廈門飲食深受南洋風味的影響。全球化時代,香料是標志性的流通物,香料貿易助力了南洋的繁華,也讓香料成為廈門美食中必不可少的一味。
叨叨在廈門吃的每頓飯,必少不了沙茶醬的香郁,潮汕辣醬的酸甜,花生醬和花生湯是一種懷舊淳樸的風味,飲料中的青提、薄荷、紫蘇,甚至有牛肉湯入飲,都讓廈門美食遍布驚喜。
陳曉卿定義廈門的香料“張揚而復雜”,僅僅一個酸就有閩南米曲釀造的醋酸、水果直接加進去的果酸、菜頭酸這類發酵過的酸,“就像廈門的鳳凰花,特別艷麗?!?/p>
這種融合的艷麗,與閩南人的拼搏心、向心力分不開。海洋造就了閩南人的冒險精神,同時他們重視族群觀念,無論開枝散葉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最后都要落葉歸根。林衛輝說“廈門是世界的味道”,把閩南人這種“愛拼才會贏”的文化表現在香料中,就是“把閩南的帶出去,回過頭我們還會把外面的味道帶回來?!?/p>
客家人總在遷徙、“做客”,有非常強大的適應能力,陳曉卿調侃中國小孩個個都是“神農嘗百草”,用堅韌和包容對抗世界食物流通的水土不服,造就了廈門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廈門味道不僅是一種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種跨越海洋的文化記憶,也充分展現了南洋香料、飲食是如何融合、逐步影響本地飲食文化的。
這次叨叨還學到了一種廈門年輕人的新生活方式:早茶晚咖。福建有豐富的茶文化, ?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武夷大紅袍皆出于此。同時也是咖啡較早進入中國的城市之一,這里的單位咖啡館密度達到全國最高,鼓浪嶼亦被稱為“咖啡之島”,這樣的融合背景讓廈門年輕人養成了“早茶晚咖”的新習慣,早上一杯早茶熨帖精神,晚上一杯咖啡享受夜生活。
廈門飲食再次在今天融合出了新的方程式,為了把握住這種特性,《風味人間5》以在中國最早登陸廈門的花生為主題,選擇了融合中西方飲食習慣的新式龜粿印花生蛋糕為切入點。騰訊視頻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朱樂賢分享,《風味人間5》想以更廣闊的、全球化的視野來看待廈門美食,而不僅僅局限于閩菜的范疇之內,“對于廈門這樣的地方,我們不僅僅關注其特色食物本身,更是借助香料從全球化的視野下去看廈門的文化變遷”。
叨叨也是習慣了吃外賣的上班族,有關食物的許多記憶都被固定在了辦公桌上,直到這次的線下之旅,才再次感受到了食物的鮮活魅力,就像朱樂賢所說,“美食就應該真正去親自品嘗”,食物是與環境,與城市、人群發生關系的產物。當吃著廈門的沙茶面、土筍凍,迎面吹來海風時,這場對閩南美食的印象才變得完整。
30還是50分鐘?紀錄片的新變革
《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將視角對準“香料”這一門看似偏門卻廣袤的領域。香料是人類最早的全球化商品,從香料的運用到遷徙、變化,都是全球化的重要進程。而所謂風味,有超過一半是靠嗅覺來感知的,所以陳曉卿選擇講一個“聞得見的故事”。
全球視野一直是《風味人間》的特色,輪到香料更有文章可做。辣椒、蔬果、花葉、蔥蒜,這些香料有些來自海外,有些產自中國,全世界都對這些香料有共通記憶。從四川、河南、福建到東南亞、南美洲、地中?!诤返娜蚧瘹v程被比喻為“最早的世界性香料貿易史詩”,番茄在意大利是披薩的最佳伴侶,到了貴州就成為酸湯原料。通過小小香料,《風味人間5》串聯世界美食,帶味覺連同大腦放假,環游世界。
《風味人間》做到第五季,如何創新自然備受外界關注。陳曉卿分享了兩個創新路徑,一是技術上的革新,在攝影、燈光、剪輯節奏上要做到“第一名”。《風味人間5》開創性地運用了顯微攝影、超高速拍攝(每秒1200幀捕捉肉桂醛揮發)和CG技術,將抽象的氣味轉化為具象畫面,運用HDR Vivid技術增強色彩表現力,為每種香料定制專屬聲場,創作或可愛或恢弘的獨特交響樂,還有對AI技術的運用,都幫助觀眾更加絲滑地走近香料。
第二個層創新在心智邏輯上,“我們會再放松、再放松、再放松一點”,陳曉卿說。他提到BBC大衛·愛登堡解說的自然類紀錄片的節奏感和張力,“各方面沒有那么深沉,更有活力一些”,這也是稻來傳媒未來努力的方向。
朱樂賢則更關注與用戶的關系:紀錄片一面更加細分垂直,研究得越來越深,也要更加洞察當下人群的情緒,更符合當下人們的心境,“逐步把我們做美食從上帝視角、從第三人稱的維度,更多地向第一人稱做轉變,讓大家能有一些親切感?!痹趥鞑ブR、探索深度的同時,做到敘事上更加平和,更易接受。
如今長視頻越看越短,這會給單集片長較長的紀錄片帶來沖擊嗎?朱樂賢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他問林衛輝“風味人間是不是可以更短一點?”經過多項數據反饋和深入調研,單集50分鐘左右的時長,確實給《風味人間》帶來了很大挑戰。
但縮短時長對紀錄片人來說是很大的猶豫,如果從50分鐘降到30分鐘,敘事手法和拍攝方式都會帶來很大變化,30分鐘能夠講透一個故事或現象嗎?對用戶來說,究竟是50分鐘更舒服還是30分鐘更舒服呢?騰訊視頻也在做著探索,他們的新紀錄片《牛奶是部文明史》《尋色中國》都嘗試了30分鐘左右時長,做得更輕盈。
一直以來,騰訊視頻紀錄片不斷通過多角度的內容布局,去反映世情百態,譜寫多元的生活圖景?!革L味IP」作為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制作的美食紀錄片標桿,也深受紀錄片用戶和美食愛好者的喜愛,紀錄片所拍攝的美食也深深給用戶“種草”。而紀錄片內容的商業價值開發,也一直是騰訊視頻紀錄片關注的重點。朱樂賢分別從打造「IP生態」與「IP共建」兩個角度,介紹了騰訊視頻紀錄片內容的商業圖景。
朱樂賢認為,一方面,要打造節目優質IP,從不同維度去豐富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滿足不同受眾需求;另一方面,除了傳統授權模式外,也在多樣化挖掘與拓展,本次“風味之旅”的線下體驗就是一種全新的模式,騰訊視頻還與廈門雀越·Queen餐廳發布了《風味人間》聯名合作產品,包括龜粿印花生蛋糕、東南亞風味叁巴辣椒醬,以及5款南洋風情咖喱醬和百搭番茄精粹醬。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活動,將節目熱度轉化為線下消費力和區域影響力。
在紀錄片中被種草的美食,落實到線下體驗中實際探索,對吃貨來說是一種圓滿,也算是一種“5D”體驗。希望大家都能有這樣的逃班機會,唯美食與生活不可辜負!
視覺| 蛋蛋
運營 | 曉滿、杜杜
請聯系:TDDshangwu(微信ID)
轉載
請聯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愛豆 · 看劇 · 聊電影 · 吃瓜
↓關注【AKA桃叨叨】視頻號,收獲更多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