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全然地看見自己。
hi,我是貓。
命好不是手持多少金幣、財富,更不是生養多少孩子,晚年是否兒孫繞膝,而是這一生,每一個起心動念你都能看到,并且權衡之后,思維、情緒、行動三者交織在一起,積極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推進,無限地接近,在不知不覺之間,命運達到了一個圓滿的狀態。
一念起萬物生,一念落萬物滅。起心動念,牽一發動全身,你的結局就走向了另外的一個方向。行動是思維的產物,但一定不是負念,擁有正念需要建立在對規律、對事物、對人性、對自我的充分理解上。
當你理解了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運行規律都是一體兩面的時候,就會知道江湖有陰陽之別,事物發展有顯隱性、任何性格特質都具備兩面性,人性也無男女之別。你不會對自己有更多的苛責和情緒,甚至連自己粗糙,見不得光的那一面,也生出了寬容之心。
況且粗糙,見不得光也許只是掉入社會主流評價標準體系而已,并非真的粗糙,或者見不得光。一個怯懦的人,另一面是善良;一個人冷漠,反面可能是智慧;一個人的深情,另一面就是偏執,欣賞一個人的寬容,也要體諒他心中空無一物。
都是特點,并非優劣、殘缺之別。
人眼中的自己不是自己,看到的別人才是真正的自己。懂得欣賞他人的復雜性、一體兩面性、灰色性,你自然就破了很多執拗,因為心中已經沒有法官了,只有一個每時每刻展露出來的真實自己。
人在什么時候能成為真正的自己?當你不執著于向外界(父母、家人、同事、陌生人、社會等)自證以期許他人肯定的時候,目之所及都是圍繞著我之需求展開的行動,從而更順利地能真正做到看見、閱讀自己,欣賞自己,洞見發展自我的需求,不斷地打磨自己,朝著更好的自己前進。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人是天生有自驅力的?因為這類人就全然地沒有看清楚過自己,一味地把自己交給他人、外界,做的都是別人眼中的自己,更別說讀書、找工作、結婚生子這些所謂人生大事,都是茫茫然,渾渾噩噩地在做決策。
他們對真實自我不感興趣,甚至只能接受被動輸入的人生。試問看不到自己真實需求的人,又豈會生出自驅力這種東西呢?
但需要警惕一件事,當任何一種價值敘事經由網絡肆意傳播的時候,信息的通達性跟效率,會讓一些真正的洞見變成一句紙片化飛舞的口號,比如做自己、主體性。很多人就會把這種概念標簽化,等同于利己、等同于標新立異,等同于盲目拒絕他人,自私自利,這就掉入另外一種假性主體思維中。
做自己,是尊重自己感受的自信自主思維,而非“一切必須按照我的意志執行,不合我愿均是他人之過”,這是一種退化。
有些人把跟世界對著干,偏離主流當成是做自己的范本,這是為了反抗而反抗,并非真正的實現自我。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叫做回旋鏢,你叫我做什么,我偏不。他們都沒有認真地叩問自己,這樣做,你就能真正解決自己的需求了嗎?
跟外界對著干,你就能真正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物質跟精神都有容身之處了嗎?
跟孩子對著干,你除了過過到那短暫的虛假權力之癮,能當好你想做的父母嗎?
跟伴侶對著干,除了惡語相向,你就能從情關中真正闖出來嗎?
跟領導對著干,除了出了短暫的惡氣之外,你能真的贏得晉升和金錢嗎?
答案不是是與非,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擁有主體性”,“個人成長”,看似是很美好的口號,但是沒有交付生命的熱情和信仰,沒有實打實地行動支撐,符合個體性的體系鍛造,是很空泛且不可持續地。
這里的支撐是充分洞見自我真實需求,我想要做什么,我不愿意讓渡什么,我為了實現自己想要的,可以付出什么。
這個世界信命的人很多,認命的人也是絕大多數,可信命但不認命的人,少之又少,而往往這類人才有機會扭轉乾坤。
人與人之間比較起來,資源稟賦天壤之別,信命是為了讓自己不較真,不要莫須有給自己施加過多的壓力,但不認命主要還是不讓自己的斗志消沉,在充分覺知自己的情況下,往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去爭取。
每個人就是在這種期待自己不斷變好的愿景中前進的,而自負盈虧,擁有自我獨立的決策權,不僅能幫助你做自己,還能讓別人幫助你“做自己”。
試問你都比別人還堅定、還耐心、還果敢了,他們恐懼、被吸引、被折服還來不及了,豈會一直使絆子呢?一個目的性強,能自負盈虧的人,全世界都會自動給他讓路,因為他的心中已經沒有阻礙的高山了,唯一的障礙只有自己罷了。
而這個障礙,也會在全然看見自己,做好每一個當下真實的自己時候,突然就消失了。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