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號文章提到,在倉山區的“滋養”下,閩侯縣已經擁有百萬人口,躋身全國百強縣前五十,并在2024年GDP正式超越倉山。GDP總量和人均都高于倉山,意味著閩侯工作不比倉山難找。這些年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從倉山搬往閩侯,金山的工廠還一點一點被改成樓盤,南臺島就和廈門島、平潭島一樣,逐漸“去工業化”搞房地產。后來又想打造三江口CBD,最終福州“陸家嘴”貽笑大方,倉山便越來越像鼓樓臺江的住宅配套。
在此背景下,有個讓老福州人難以理解的事情變得順理成章,那就是不少年輕人畢業后首先考慮在閩侯購房,而不是過橋買到倉山。這是因為人家在大學城讀書,在高新區工作,多年來早已習慣在閩侯生活,也對這里產生感情,人家覺得落戶到縣也無妨,就近上班沒什么不好。盡管倉山區在教育方面更有優勢,人家暫時還沒考慮結婚生育的事。
也正是這種路徑依賴,讓這批年輕剛需被不懷好意的黑中介和炒房客盯上,他們作為重要購買力,讓閩侯樓市一直火到2021年,房價也比市區多挺了兩年。在這兩年間,面對各種咨詢,我親身體會到這些年輕人平時受到地產業內人士刻意誤導,涉世未深的人很容易被人反復洗腦。
眼看著閩侯房價跟福州市區比肩,有的“殺豬房”報價比倉山還高。有些人盡管在潛意識里覺得哪里不對,可在黑心從業人員的誤導下,居然真就相信商品房有多“糕檔”。比如這個群升江山城,位于高新區與大學城中間,旁邊有個正榮財富中心商圈,確實是閩侯的核心地段。
然而位置再好也是鄉鎮樓盤,以往炒房客動不動開價兩萬多一平方,有些認知能力不強,判斷力出偏差的外地剛需就上了當。如今我們清楚看到,這個超級大盤二手房多,法拍房也多,每年不停有人斷供被收房。炒房客和接盤俠就是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他亡。
時至今日,“縣鄉房”流拍率很高,今年阿里平臺上好不容易拍出一套高層精裝房,建筑面積132.32㎡,成交總價130萬。這套房的產權證編號帶著“2018”,顯然是自住剛需接盤在山頂上。最終裝修這么好,也就賣到九千多一平方,生意失敗血本無歸反欠一屁股債。
想當年閩侯有著低首付的優勢,看似購房門檻更低,但也要多貸多還。前些年不少人看著自己銀行賬戶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月供雖高但收入不低可以覆蓋。只是他們往往忽略了重要一點:自己當下的“高收入”只是暫時的,看似年終分紅幾萬、十幾萬,其實這些錢也是由他們自己印出。
房地產如同“印鈔機”,通過買房加杠桿來開動。這些購房人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也是“印鈔機”上的一顆螺絲釘。鈔票印得多的年份自然錢好賺,一旦到了“印鈔機”開不動之時收入就會下降。
除了高新區的“碼農”,這種敢賭敢貸的心態在地產業內人士身上體現得更加顯著。2017年福州新盤大賣都是“日光”,一年輕松賺到傭金幾十萬,很多銷售就此飄飄然。于是2018年拼命貸款湊錢買了套房,想著將來可以翻倍賺。
等到2019年覺得味道有些不對,房子變得不太好賣;2020年突然發現收入大幅下滑。2021年公司“爆雷”,2022年自己被裁,工資被拖欠一年拿不到。隨著房價持續下降,以往嘲笑“等等黨”的那些話,如今全面反噬到地產業內人士身上。
話說回來,平時有保持閱讀的讀者會知道,像群升江山城、中海寰宇天下這種炒房比例過高的小區,都被列為反面典型,平日里我總告誡購房人繞道走不要看。相比之下,群升江山城會好一些,畢竟開盤時間較早,一手買入成本較低,所以當前同樣精裝修的二手房,報價也已降到一萬,僅比法拍房稍高。
由此可見,那些房東已不再想賺,只求盡量少虧離場。可惜閩侯樓市巔峰已過,一門心思就近上班的人都已死死套在山頂上,剩下的畢業生和剛需面前有很多低成本的居住選項。倉山已有大把一萬以下的新盤,“縣鄉房”不如“市區房”值錢,這個基本道理正常人都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