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整理辦公桌抽屜,一張燙金證書忽然滑出——昆明市盤龍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授予的"漢族傳統(tǒng)婚俗代表性傳承人"字樣映入眼簾。指腹摩挲過"陸明"二字,忽覺這紙箋竟有千鈞之重,壓著數(shù)十年青燈黃卷的夜,也壓著灶臺火光里浮沉的文脈星辰。
案頭孤燈依舊搖曳,竹影婆娑間鋪開泛黃古籍,墨香里浮動著千年光陰。指尖撫過《易經(jīng)》和《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殘卷,忽覺硯池中暈開的不僅是松煙,更是無數(shù)個獨對青燈的晨昏——那些煮豆?fàn)C手的夜,那些無人問津的堅守,都在此時的非遺證書上凝結(jié)成溫?zé)岬膭渍隆?/p>
孤島上的星子:慎獨者的修行
少時讀《禮記》,最難忘"君子慎其獨也"。檐下聽雨時,總見祖父在老家的天井?dāng)[一方書桌,暴雨打濕書角亦不為所動。他教我讀《毛選》教我批注《易經(jīng)》卦爻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天道輪回,亦是守藝的骨血;又展開《左傳》竹簡,指點"春秋筆法"里的微言大義。那時尚不懂得,為何要在電子屏閃爍的時代,捧著線裝書在煤油燈下耗損視力。直到深夜默誦《道德經(jīng)》,"致虛極,守靜篤"的余韻混著灶火聲漫過小屋,才忽然明白:孤獨從來不是寂寞,而是與先賢對話的秘徑。
昆明席子營二區(qū)菜市的清晨至今清晰:十四歲起為貼補(bǔ)家用,在菜市場支起銅鍋賣酸淹菜、賣豆,夜晚在家中廚房守著慢火煮豆麥、白云豆,紅豆,小白豆。母親是個好人非常誠信不許加堿破豆,說"小火煨出真滋味",正如《論語》"欲速則不達(dá)"的深意。午夜添水時,火光映著膝頭《易經(jīng)》,乾卦"天行健"的爻辭在蒸汽里明明滅滅。下午菜市場賣豆時偶有菜販經(jīng)過笑我"書呆子",卻不知我在《孝經(jīng)》里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在《荊楚歲時記》里記民俗婚儀,看《詩經(jīng)》里的埸景在書海中若隱若現(xiàn)。
青燈黃卷里,我學(xué)會用《論語》"學(xué)而不思則罔"研磨典籍,以《道德經(jīng)》"大器晚成"慰藉時光。當(dāng)同齡人在舞廳、卡拉OK廳、游戲里征伐天下,我在《左傳》里辨春秋義理;當(dāng)霓虹照亮夜市,我的案頭始終亮著豆大的燭火,映著《易經(jīng)》里的陰陽魚紋。有人笑我是"文化孤島"上的愚者,卻不知這孤島之下,根系正深扎在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中。
懸梁刺股的星途:火種的遠(yuǎn)征
三十歲那年,帶著祖父批注的《易經(jīng)》殘卷踏上異國土地。在紐約唐人街支起民俗展臺,金發(fā)碧眼的觀眾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魅力驚嘆時,忽然想起敦煌壁畫里的行腳僧——千年前,他們也是這樣背著經(jīng)卷穿越沙漠,讓文明的火種在異域生根。在巴黎左岸的咖啡館,用《論語》"和而不同"闡釋婚俗禮儀;在柏林的漢學(xué)研討會上,以《道德經(jīng)》"道法自然"回應(yīng)生態(tài)之問。那些用英文譯介的《左傳》典故,那些在多倫多大學(xué)展演的傳統(tǒng)婚儀,都是灶火旁埋下的種子,在萬里之外長成參天大樹。
記得在首爾青瓦臺旁的茶寮,一位韓國漢學(xué)家摩挲著我所講的;“我述而不作,性而好古。”說:"您的堅守,讓我們看見文化原初的光。"那一刻忽然懂得,孤獨的守望從不是困守,而是如《易經(jīng)》所言"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當(dāng)你真正與千年文脈同頻,便不再懼怕形單影只,因為每個字、每道儀軌都是并肩前行的知己。
勛章上的星光:守藝者的天命
打開非遺證書時,忽然想起王陽明的"心外無物"。這張薄薄的紙箋,承載的不是功名,而是"為往圣繼絕學(xué)"的沉甸甸的囑托。想起在比利時古堡里,為一對新人行漢族婚俗時,當(dāng)"三書六禮"的儀軌緩緩展開,新娘頭蓋下的淚光與千年前的女子并無二致——原來文明的基因,早已刻在每個華夏子孫的血脈里,只待有人拂去塵埃,讓它重新綻放光華。
如今案頭多了幾本嶄新的筆記本,那是留學(xué)生們記下的《易經(jīng)》心得與中國婚俗筆記。當(dāng)年輕的手在《道德經(jīng)》抄本上圈畫"上善若水",當(dāng)"禮之用,和為貴"的教誨隨著茶香飄向五洲四海,我終于明白:孤獨的守望者從來不是一人獨行,青燈照亮的,是代代相承的精神長卷;灶火旁的苦讀,終將化作"為萬世開太平"的星火燎原。
窗外,春的細(xì)雨叩打著多年栽種的臘梅。放下證書,重新翻開《左傳》"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章句,字跡在燭光中明明滅滅。原來真正的傳承,從來不是孤芳自賞,而是如儒家所言"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守住心中的文化根本,便是為天地立心的開始。
風(fēng)動簾櫳,吹落案頭一片臘梅新葉。拾起時驚覺,這葉上的脈絡(luò),竟與易經(jīng)銘文64卦的符號如此相似——原來文明的傳承,本就是一場生生不息的輪回。而我,愿做這輪回中永遠(yuǎn)的守?zé)羧耍栽罨馂槟嗑頌榧垼m(xù)寫中華五千年未斷的文明長歌。海平于欣都龍城27F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