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纖維化是致命肺病,初期癥狀隱匿,確診多在中晚期,嚴重影響生活與壽命,其五年生存率甚至低于許多癌癥。
肺纖維化的表現
輕度肺纖維化患者劇動易喘常被誤診,病重時靜息也喘且可伴干咳無力,超半數患者有杵狀指、紫紺等體征。
肺纖維化若未有效治療,肺組織結構破壞、功能喪失,纖維組織替代肺泡,致呼吸不暢、缺氧酸中毒,患者失勞力,終或呼吸衰竭而亡。
我國科學家突破性進展
干細胞療法攻克難治性特發性肺纖維化
1月2日,中國科學家研究發表于《eBioMedicine》,為難治性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帶來佳音。該研究重點探討小支氣管上皮干細胞在IPF治療中的應用潛力。
研究團隊借助創新支氣管鏡刷檢技術,成功自患者小支氣管采集擴增高質量干細胞。動物實驗證實其可修復肺損傷。后三位重度肺纖維化患者接受自體基底干細胞輸注,肺功能改善,且主觀癥狀減輕、呼吸困難減輕、運動耐力增強。
研究揭示改善機制:肺纖維化進展與抗炎蛋白CCSP缺失有關,基底干細胞移植可促其表達以修復氣道;且干細胞分泌PGE2,能緩解氣道痙攣、抑制炎癥、促進血管生成,并發揮抗纖作用改善肺功能。
眾多研究證實:干細胞療法
是肺纖維化治療的有效選擇
近年干細胞臨床治肺纖維化領域成果頻出,研究證實其在修復肺組織、緩解炎癥、遏制纖維化方面潛力巨大。眾多患者接受治療后,肺功能提升,典型癥狀緩解,生活品質改善。當前間充質干細胞應用最廣。
2022年,王福生院士團隊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發表論文,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可促COVID-19重癥患者肺實性病變加速消退、提升肺儲備力,為肺纖維化治療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2年5月,意大利布雷西亞研究中心團隊于《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發突破性研究,首證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可減緩肺纖維化進展。經多項肺功能指標對比,患者組經其治療后可抑制肺纖維化惡化、助力肺功能恢復,提升生活質量。
2019年《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發布研究,將20名特發性肺纖維化伴肺功能急降患者分干細胞治療組與安慰劑組。結果顯示,間充質干細胞展現干預功效,有效抑制肺纖維化快速進展,且安全性良好。
2018年國內某醫院開展間充質干細胞(UC-MSC)治放射性肺纖維化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均耐受良好,無嚴重不良反應,6例癥狀改善、肺密度下降,表明該療法安全且有效,降低肺纖維化密度。
結語
隨著技術迭代、研究深化,干細胞移植有望成對抗IPF的利器,且或為其他肺病及多器官修復提供治療新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