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當10歲的孩子問:“我們為什么要讀書?”時,該怎么回答才好?
一起來聽聽,有過多年實踐教育經驗的教育學博士李懷源是怎么說的吧?
為什么要讀書?
“讀書”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是為了“生存、生活、生長的需要”。
哪怕現在才10歲,眼前所掌握的很多能力,也需要通過學習掌握。不管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長大后,都離不開“學習”。
不這樣做會怎樣?
既然了解了“學習的好處”,不如再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下“為什么要學習?”,也就是——不學習會怎樣?
李懷源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不學習,我們基本就放棄了自己成長變化的唯一通道。
因為“不學習”,知識儲備會不足;學習能力會退化;將來很可能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關于“為什么要學習”和“不學習會怎樣”的兩個回答,來自于李懷源的《學習之書·我為何學習》。
為什么要學習的答案,這里都有
除了以上這兩個關于“學習”的回答,孩子們肯定還有其他想要了解的疑問。比如我家老二,曾經問過:
- 為什么要有作業?
- 為什么要有考試?
我家老二的這兩個疑問,在《學習之書·我為何學習》里,李懷源老師都給出了回答。“寫作業”不僅是鍛煉能力的方式,也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更可以通過寫作業來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感”。至于“考試”,是一種反饋、體檢、坐標。
孩子不同,對于“學習”的疑問肯定不同。沒關系,在《學習之書·我為何學習》里,李懷源老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孩子們疑惑的問題做了一一的解答。
問題解答之后,可能有驚喜
看起來,這本《學習之書·我為何學習》的內容,好像只是回答孩子們關于學習的困惑。
但老母親想說,有疑問的孩子,如果在這本書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他們的學習自驅力,很可能就來了。
當孩子的學習自驅力出現,將會讓大人“震驚”。雖然不太喜歡“震驚”這個詞,但真的會讓大人“震驚”。
我家老大這學期開始,有過“短暫”的自驅力顯現。當她自己有很強大的意愿去學習的時候,學習的主動性、行動力,真的讓人驚訝。
為什么說我家老大的自驅力“短暫”?因為她給自己安排的學習計劃太滿,甚至有一部分是以壓縮睡眠時間為代價。從開學到期中,滿打滿算,她雞自己雞了兩個月。
那她的學習自驅力,怎么就忽然來了呢?
據她分享,是因為看了某位學習博主的視頻,那位博主描述的具體內容,就是一直困擾她,但她自己又說不清的問題。
困擾她的問題,我們在日常也有提起過,但都沒讓她理清思路。直到那次偶然的視頻觀看,讓她豁然開朗,有了好好學習的動力。
學習自驅力,真的在孩子身上體現的時候,用“小宇宙爆發”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因為有了我家老大的這次經歷,所以當老母親在看這本《學習之書·我為何學習》時,有了一種很奇妙的感觸:也許,書中的某一個問題解答,會成為孩子學習的頓悟時刻。
孩子只要真正理解“學習”是為了什么,他們的“小宇宙”真的會爆發。當然,在“小宇宙”爆發之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掌握學習方法
有學習自驅力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我家老大持續了兩個月的超強學習力,持續不下去的原因除了她安排得太滿,還因為她仍舊在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關于學習方法,可以聊的內容有很多。那些最普遍、最關鍵的內容,李懷源老師都分享在了這本《學習之書·我如何學習》。
在這本《學習之書·我如何學習》,孩子們將會了解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這兩本書都特別適合孩子閱讀。
字體大小合適
字體大小這么重要嗎?當然,適合的字體,能給孩子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篇幅短
這兩本寫給孩子看的書,在內容的設置上,篇幅都很短,一般都是三頁一解答。看、翻一頁、結束,一個問題解答好了。
有漫畫
書中不僅有文字,還有漫畫配圖,輕松好讀不燒腦。我家老二最先看的是書中的漫畫,看完漫畫,他的感受是:漫畫很好看。
持續時間長
這兩本書涉及的內容,都是孩子們容易遇到的學習困擾,可以從一年級用到小升初。
把這兩本書擺在孩子們的書架上,有困擾的時候,隨手翻閱,指不定哪天就在書中,找到想要的解答。
孩子們通過閱讀這兩本書,從“為什么學”,到“如何學”,把這兩件事弄明白,他們的學習之路,大概率會輕松很多。
有效的陪伴者
這套“學習之書”,除了有兩本是給孩子閱讀的以外,還有一本是給家長的。
關于育兒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一般都是如何處理?
見過家校聯合,家長自己搞不定的事,找老師幫忙;見過搜社交軟件上的育兒博主或專家們的意見,照搬到自己家;見過報名各種網絡或線下育兒課程……
很遺憾的是,這些途徑的效果都不怎么樣。找老師幫忙的,孩子容易陽奉陰違;社交軟件上的意見,通常不管用;各種課程,價格貴效果不一定。
那怎么辦?
想影響孩子,從家長開始改變。
如何改變?
低成本又有效的方式,是閱讀有效的育兒書籍。比如,在孩子們的學習上,這本《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能解答家長很多困擾。
- 孩子的心思不用在學習上,一心想玩怎么辦?
- 孩子總是怕困難,遇到不會的就想放棄怎么辦?
- 覺得孩子有進步的空間,該怎么和孩子溝通?
這些困擾家長的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在《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里都有解答。
家庭的親子組合不同,困擾每個家庭的問題都不一樣。拿我自己來說,閱讀《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的過程中,帶來比較大的觸動是以下三點:
一是李懷源老師提到的,家長可以做孩子的“教育治療師”。
二是書中提到: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起于哭、止于哭”。
細想一下,有時候,還真的是。
三是書中分享的糾正孩子寫作業的姿勢沒成效,其中有孩子“自我意識問題”的原因。這一點,倒出人意料,值得深思。
這三點是個人讀《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帶來的啟發,不同家長閱讀會有不同的感受,書中列出的問題比較細,也都是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內容。
如果家長對孩子學習方面有很多困擾的,那就讀一讀《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會有收獲的。
這本《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給大人的閱讀體驗也很輕松,篇幅短、有指點。
比起從app上搜答案、找老師上課,讀《學習之書·有效的陪伴者》,來得簡單又快速。
寫在結尾的話
最開始老母親看到這套“學習之書”,以為三本書都是給大人看的。
結果拿到手發現,其中兩本是給孩子看的,只有一本是給大人看的。
等看完書中的內容,發現這樣的組合,很妙。
妙在哪?
兩本給孩子看的書,讓孩子自己明白“為什么學習”“如何學習”。一本給大人看的書,讓大人明白如何“做好有效的陪伴者”。
孩子做好孩子的事,大人做好大人的事。
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母慈子孝,家庭和睦,說的不就是這樣嗎?
“學習之書”,看起來是說“學習”,其實也道明了親子相處的秘密。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