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暢,媽媽今天給你買了新的拼圖,我們一起玩好不好?"我蹲下身,盡量讓聲音聽起來輕快一些。
暢暢沒有抬頭,依舊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積木。他的睫毛很長,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陰影,像極了小時候的我。可是此刻,我卻覺得這張與我如此相似的小臉是那么陌生。
這種“有來無回”式的交流我已經習以為常,不理人甚至可以算作暢暢不錯的反應,因為你不想見到他發脾氣,驚聲尖叫不停的樣子。
沒有太多回應愛總讓人抓狂,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要上演很多次。
我抬頭看了眼墻上的掛鐘,下午三點。陽光從窗外斜斜地照進來,在地板上拉出一道長長的光痕。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還在為暢暢上哪所小學發愁。現在,這些都成了奢望。
1
暢暢確診之路
我從迷茫到釋然又到迷茫
暢暢在幼兒園的表現一直很好,認知能力甚至超越同齡的普通小朋友。考試的成績也很棒,老師經常在家長會上夸他。
可是作為媽媽,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做媽媽的人都懂的吧?
再小一點的時候,他在班級里是最活潑多動的人,帶他出門他就會不顧一切的瘋跑。我本能覺得這樣不太正常,爸爸說男孩子總是更淘氣一些,不要多想。真的是這樣嗎?
更讓我不安的是,慢慢地,他似乎對周圍的人毫無興趣。叫他名字時,他很少會抬頭看我;我蹲下來想和他玩,他的目光總是越過我,落在不知名的地方。
不顧家人的不理解,我帶著暢暢跑遍了本地的醫院,可是每次評估結果都是"發育正常"。醫生們都說我是太緊張了,讓我放輕松些。
直到暢暢五歲那年,我們去了上海。在兒童醫院,當醫生說出"輕度自閉癥伴有感統障礙"的診斷時,我的感覺竟然是松了一口氣。
在診室門口,腦袋也一片空白,暢暢拉了拉我的手,低頭看向他,瞬間一陣恐懼襲來。
之前我怎么樣不敢想我可以只身來到陌生的城市看病。從小我都性格柔和,基本不和人發生爭執,也不會做任何冒險的事情。
可能就是因為如此,我有了暢暢。我這輩子最大的冒險,和最執拗的決定,都甘愿為他而做。
得到診斷前,我已經很多次在網上看到過這個疾病的名字,“終生無法治愈”,“特殊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等種種具有威脅性的信息都一下子涌入我的腦子。
這個小小的他,今后要面對什么?
2
干預的開始
輾轉尋找專業支持
"不管是什么診斷,都可以開始干預。"得到診斷之前咨詢過的一個來自臺灣的幼兒園園長這樣告訴我。她的聲音很溫柔,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當時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開始帶著暢暢輾轉于各個干預機構。可是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有的老師不夠專業,回答不出我的問題;有的機構太過死板,完全不顧及暢暢的實際能力情況。也或許當時我也不知道暢暢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得到確切診斷后,我第一時間聯系了當時那位臺灣園長,雖然價格有些貴,但是還是決定得到她的專業支持。這里的老師會蹲下來和暢暢平視,會用他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同時也沒有一味的只做感統訓練,更多的關注了阿暢的社交主動性。
阿暢感受到了被接受和喜愛,幾個月下來,他的身體核心力量和整體肌肉力量都好了很多,和老師互動時眼神也更靈活了。甚至在他開心的時候會主動牽我的手,我提出要和他一起玩,叫他名字的時候回頭看著我。
我緊提著的心隨著時間慢慢放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暢暢媽媽,除了機構干預,居家干預也很重要哦,現在也許是時候我們一起合作了。"老師的話讓我陷入了新的焦慮。我當然知道居家干預的重要性,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嗎?
我需要更多的專業支持。反復思考后,家里一致決定減輕我的心理壓力,請一位到家指導的老師。
3
梅子老師的到來
新的希望出現了嗎?
"您好,我是暖星到家的梅子老師。"
我打開門,看到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她穿著淡藍色的T恤,戴著眼鏡。眼睛大大的,笑起來就變得彎彎的,像月牙一樣。
"暢暢,你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梅子老師從包里掏出一個彩虹色的風車,輕輕一吹,風車就轉了起來。暢暢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住了,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碰了碰轉動的風車。
"對,就是這樣,暢暢真棒!"梅子老師的聲音里帶著雀躍,"你看,風車轉起來是不是像彩虹在跳舞?"
我站在一旁,看著暢暢專注的側臉,突然覺得鼻子一酸。原來,和暢暢互動可以這么簡單,這么自然。
"暢暢媽媽,你也來試試。"梅子老師把風車遞給我,"蹲下來,和暢暢平視。對,就是這樣。聲音可以再夸張一點,特別開心的樣子。像這樣——哇!風車轉得好快呀!"
我笨拙地模仿著,卻看到暢暢的嘴角微微上揚。那一刻,我感覺心里有什么東西融化了。
“我在家里也這樣個我的兩個女兒玩,小孩子就是喜歡這樣的語氣。”梅子老師說。
我不敢相信,她實際上和我同齡,但看上去卻比我年輕好多。可能,人的純真善良,都會表現在外表上面吧。
4
感受生活中的小進步
我的暢暢慢慢成長
梅子老師每周都會來家里兩次。她總是能想出各種有趣的小游戲,把干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暢暢媽媽,你看,疊衣服也可以變成感統訓練哦。"她把衣服一件件拋給暢暢,"暢暢,接住!哇,你接得好準!"
有時候,她會帶著我們去小區里散步。"看,那朵花是紅色的,紅色!"她指著路邊的月季,又指著暢暢的鞋子“紅色”。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也在改變。我不再總是皺著眉頭,開始學會用夸張的語氣和表情和暢暢互動。梅子老師說,這叫"社交戲劇化",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暢暢真的喜歡梅子,去超市買他最愛的零食,他會多拿一份,說留給梅子阿姨。在開心的玩他最愛的游戲時會突然問梅子阿姨什么時候來。
最讓我驚喜的是,暢暢開始主動和我分享他的發現。有一天,他拉著我的手走到窗前,指著外面的云彩說:"媽媽,看,大象。"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朵像極了象頭的云。
那一刻,我緊緊抱住暢暢,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原來我的孩子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這個世界,只是我以前太著急,沒有耐心去發現。
5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重新找回自己
"暢暢媽媽,你最近笑容變多了呢。"梅子老師一邊和暢暢玩著拼圖,一邊對我說。
我愣了一下,這才意識到自己確實很久沒有那種喘不過氣的感覺了。現在的我,不再執著于暢暢什么時候能"康復",而是學會了欣賞他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你知道嗎?"我一邊幫暢暢收拾玩具,一邊說,"我最近想開始學畫畫了。暢暢應該很喜歡看我畫畫。"
梅子老師眼睛一亮:"太棒了!這就是最好的親子互動啊。暢暢媽媽,你真的進步很大。"
我看著正在專注拼圖的暢暢,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是啊,我們都在一起進步。雖然未來的路還很長,但至少現在,我知道該怎么牽著暢暢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
陽光從窗外灑進來,照在暢暢認真的小臉上。我忽然覺得,生活就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彩畫,雖然有些地方還不夠完美,但正因為如此,才充滿了無限可能。
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自己不僅學會了如何與暢暢相處,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梅子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如何幫助暢暢,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母親,我首先需要照顧好自己。
"暢暢媽媽,你最近有沒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有一天,梅子老師突然問我。
我愣住了。自從暢暢確診以來,我的生活幾乎全部圍繞著他轉,已經很久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么了。
"我記得你上次說過喜歡畫畫,"梅子老師繼續說,"為什么不報個班呢?如果暢暢可以和你一起畫,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活動。"
在她的鼓勵下,我在考慮報了一個成人繪畫班。如果我能每周戴著暢暢一起去上課,我們一起畫畫,有時候還會指著我的畫說"漂亮",如果這些都能真地實現……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不再總是沉浸在焦慮和擔憂中。尋找可以和暢暢一起做的事情,成了我釋放壓力的方式,也讓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樂趣。
現在回想起來,這段旅程雖然充滿艱辛,卻也讓我收獲了很多。我學會了耐心,學會了欣賞生活中的小確幸,也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更好的母親。
梅子老師說得對,干預不僅僅是幫助孩子,也是在幫助家長成長。現在的我,不再是一個整天愁眉苦臉的媽媽,而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力量的母親。
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暢暢還會遇到很多挑戰。但我不再害怕,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們在一起,就沒有什么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陽光依舊每天從窗外照進來,照亮我們的小家。我看著正在認真畫畫的暢暢,心里充滿了感激。感謝這段旅程,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也讓我看到了暢暢身上無限的可能性。
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好。
預約周五晚【大咖直播】
掃碼報名【起步營】
掃碼咨詢“暖星之家”機構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