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可能,不是孩子動作慢、磨蹭,而是咱們大人太心急啦?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是個急性子。比如說從A點到B點,我走路都恨不得能多快就多快,盡量不耽誤時間。可身邊要是帶著孩子,他就不一樣咯,他可能這兒瞅瞅,那兒看看,摳摳樹葉,撿個石子啥的。有時候我就特著急,拉著他趕緊往目的地走。
但仔細想想,說不定錯的是我們,孩子才是對的,才是更“覺醒”、心態更好的那個呢。就像之前我和我家老大一起吃甜品,我很快就吃完了,他卻東張西望,也不知道在想啥,吃得特別慢。
你要說他磨蹭吧,好像也行,但有沒有可能他所謂的磨蹭才是對的,我這種風風火火的反而不對,我該向他學習呢?
我這還算情況比較輕的,好多家長“病情”更嚴重呢,總覺得孩子長得慢、學得慢,比我還心急。就像之前說的超前教育,總覺得自家孩子比不上別人,老嫌孩子慢。孩子3歲就想讓他認識好多字,5歲就盼著他掌握一年級的知識,孩子上一年級了,又希望他把二三年級的知識都學會,小學的時候就想著讓他把初中知識也拿下。
可這么做意義在哪兒呢?不管學得多快,高考始終是在高三暑假,不會因為你學得快,就給你一個好未來、好大學,最后還是得看成績,又不是看誰學得更快。
咱們養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呀?孩子精神不集中,或者被其他東西吸引,說不定這才是對生活真正好的態度呢。咱們大人著急、焦慮,反而是被社會、被當下的大環境裹挾了。
有沒有可能我們真該向孩子學習,別老催他,別總急著讓他長大,催著他快點。咱們反而應該慢下來,按照孩子的節奏來。他想去撿石子,我們就陪他撿;他想去摘樹葉,我們就陪他摘。走得快也好,慢也罷,終究都能到達目的地,對吧?
最近我就在琢磨這個事兒,這一周左右,我也在試著按照孩子的節奏生活,不催他。正好現在放暑假,孩子不用上幼兒園,我作為老師也不用上班,所以能靜下心來陪他。按照他的節奏生活后,我真切地感覺到自己心態好多了,孩子壓力也小了很多。不是讓孩子按我的節奏,而是我去適應孩子的節奏,多等等他,多陪陪他。
不過我剛才說的這種狀態,也不是在所有場景都適用哈。有些場景是有明確時間限制的,比如幾點上學、趕火車、趕飛機、上班,這些就得按照時間來安排。但要是沒有明確時間限制,咱們是不是可以多等孩子,多順著孩子的節奏生活呢?這樣對咱們大人和孩子來說,說不定都是更好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