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確實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王朝。為啥說又愛又恨呢?因為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清朝可是個頗具爭議的朝代。有人覺得清朝就是滿族建立的,對我們漢族人來說,那就是外族統治,簡直就是恥辱啊!本期們就來嘮嘮清朝那點事兒,為啥很多人看不起清朝呢?這里面的門道可多了去了。
有人覺得清朝是滿族建立的,對于占人口大多數的漢族來說,外族統治就像頭頂上被人套了個緊箍咒,感覺特別恥辱。就好比自己家的房子被別人占了,心里那股子郁悶勁兒就別提了。也有人咬牙切齒地認為是清朝的閉關鎖國,把中國跟世界隔絕開來,就像把自己關在小黑屋里,然后又稀里糊涂地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讓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只能被人欺負,就像個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小綿羊。
不過呢,也有人持不同觀點。他們覺得清朝那可是有大功的,不但統一了中國,還確立了多民族國家的格局。就算到了亡國之時,那疆域還有1135萬平方公里呢,也算是個不小的家業了。
那到底哪個評價才最準確呢?我們還是先從清朝的崛起開始說起吧。這故事得追溯到明朝萬歷11年,這時候在東北那旮旯,有個女真部落的天選之子閃亮登場啦,他就是努爾哈赤。當時的女真各部啊,那混亂得就像一盤散沙,互相爭斗個不停。努爾哈赤就靠著祖傳的十三副鎧甲起兵了,這就好比一個小商販拿著僅有的一點本金開始創業一樣。他可是個極具政治頭腦的家伙,經過數十年的南征北戰,就像一個打游戲不斷升級的玩家,終于在公元1616年統一女真,建立了后金政權,為清朝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薩爾滸戰役中,努爾哈赤那可是把明軍打得暈頭轉向,就像武林高手過招,一下子就把對方打得找不著北,這就開啟了后金與明朝分庭抗禮的局面。可誰能想到呢,寧遠之戰他卻被袁崇煥給打敗了。幾個月后,68歲的努爾哈赤在盛京病逝。他這一死,就像舞臺上的一位主角突然退場,把接力棒交給了他兒子皇太極。
皇太極也不是吃素的,那可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啊。他在位期間那是一系列的改革,就像給一個老舊的房子重新裝修一樣。他推行滿漢一體,重用漢臣,這就好比一個聰明的老板,知道要招攬各種有才能的人。還仿照明朝設立六部,一下子政治體系就變得高大上起來。軍事方面更是厲害,把漠南蒙古徹底統一了。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接下來的松錦大戰,明軍主力被清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就像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小蟲子。明朝在東北的家底基本賠光了,山海關外就剩下寥寥幾座孤城,清軍入關那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可老天爺好像在捉弄人,皇太極在第二年突然病逝,他都沒能親眼看到清朝入關的盛大場面,真是遺憾啊。
皇太極死后,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也就是順治帝。公元1644年,那可是個風云變幻的年份。李自成攻入北京,就像一陣狂風席卷了皇宮,崇禎皇帝落荒而逃,最后在煤山自盡,存在200多年的明朝就這么宣告滅亡了。而清軍呢,在吳三桂這個神助攻(當然吳三桂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啦)的幫助下,像開了閘的洪水一樣沖進了山海關。順治帝這個小孩子就被大臣們簇擁著定鼎中原。
因為順治年幼,朝政大權就落在了多爾袞的手中。他就跟一個攝政王大管家似的,把朝廷的事兒都攬了過來。直到多爾袞去世后,順治這才開始正式親政。他繼續推行滿漢一體的政策,像洪承疇這些漢族大臣都被委以重任,科舉也接著搞,文化上也在努力縫合滿漢之間的裂痕。不過這孩子雖然發展的步子邁得挺平穩,但是情路那叫一個坎坷啊。他和董鄂妃那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簡直能拍成一部超級感人的電視劇。董鄂妃去世后,24歲的順治就像丟了魂兒一樣,最后竟然拋棄皇位跑到五臺山當和尚去了,你說這事兒奇不奇怪?
接下來,年僅8歲的康熙繼承皇位
這時候的康熙就像一只弱小的小綿羊,放進了又一只權傾朝野的大灰狼鰲拜的狼群里,鰲拜根本沒把他放在眼里。不過我們的小康熙可不是好惹的,他就像一個小機靈鬼。他立馬召集了一群不怕死的布庫(就像組建了一支敢死隊),開始了特工一樣的魔鬼訓練。最后,在公元1669年,趁著鰲拜進攻的時候,一下子就把鰲拜給生擒活捉了。奪回大權后的康熙開始真正親政,他就像一個開足馬力的大機器,在位期間做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比如說平定三藩之亂,就像一個厲害的消防員撲滅了一場大火,避免了中國分裂的危險。收復臺灣,讓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像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平定準噶爾叛亂,穩定了北方的邊疆。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這就好比在國際談判桌上為中國爭取到了應有的權益。此外,康熙還特別重視文化教育,那本康熙字典就是出自這個時期呢。憑著在位61年的記錄,康熙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不過他晚年卻出現了吏治敗壞的問題,皇子們就像一群餓狼一樣爭權奪利,上演了九子奪嫡這種驚心動魄的大戲,最后城府極深的老四康熙笑到了最后。
雍正呢,是一位十分勤政的皇帝。他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勞動者,在位期間大力推行改革。比如說設立軍機處,這就好比給皇帝建立了一個超級秘書團隊,讓政令傳達更加高效,實行攤丁入畝等政策,有效地整頓了吏治,鞏固了清朝的統治。但就是因為改革太猛,動了太多人的奶酪,所以他也是被黑得最慘的皇帝。在軍事方面,雍正平定了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并且在西藏第一次設立駐藏大臣,這一舉措就像給西藏的管理加上了一把堅固的鎖,進一步加強了清朝對西藏地方的管理。雍正在位的十三年,可以說是給大清攢下了充足的小金庫和整齊的朝堂。
公元1735年,58歲的雍正突然暴斃而亡
他的兒子乾隆就繼承了皇位。乾隆那可是含著金湯匙上位啊,開局就是王炸。國庫有錢,朝堂有人。前期的乾隆就像一個智慧的船長,駕馭著清朝這艘大船穩穩前行。他輕徭薄賦,鼓勵手工業發展,大力支持海外貿易。還特別重視文化教育和藝術發展,這一系列舉措讓清朝變得更加繁榮,人口數量也是像吹氣球一樣翻了好幾倍。國粹京劇就是來源于這個時期。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共同打造了一幅康乾盛世的美好畫卷。難怪乾隆一生會六次下江南,可能是在享受自己的盛世成果吧。
在軍事方面,乾隆更是立下了許多豐功偉績。比如說剿滅準噶爾,收復新疆,就像一個英勇的戰士保衛著祖國的邊疆。征討緬甸和安南也是大獲全勝,還有平定大小金川等。因此,乾隆自詡為十全老人,也就是一生有十項重大的軍事成就。為了讓這些功勞流傳后世,他還下令把這些刻在石碑上立于布達拉宮前,那可是相當自信啊。可是他到了晚年卻做了幾件蠢事,就像一個本來優秀的學生開始走下坡路。由于重用和珅這種大貪官,官場的貪污之風就像野火一樣又死灰復燃了。對外則是閉關鎖國,眼睜睜地看著西方工業革命進行得熱火朝天,自己卻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這就好比人家都在跑步前進,你卻在原地踏步。
此外,鬧了9年的白蓮教起義,更是讓大清朝的家底變得捉襟見肘,就像一個本來富裕的家庭突然遭遇了重大盜竊。這也為清朝由盛轉衰埋下了隱患。公元1796年,乾隆把皇位傳給了第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三年后,乾隆在養心殿駕崩,憑借63年在位的記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權最久且最長壽的一位皇帝。
嘉慶繼位后,首先就懲治了大貪官和珅。據說抄家抄出的銀子比國庫還多,民間都流傳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可是這些銀子還是遠遠不夠啊,因為白蓮教和天理教還在各地起義,軍費開支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怎么也填不滿。而且官官相護,沆瀣一氣,嘉慶的許多改革措施根本推不動。到了后來,兩百多名天理教徒竟然打進了紫禁城,差點就將嘉慶皇帝按在地上摩擦。如今故宮隆宗門牌匾上的斷劍,就是這次歷史事件的見證者。雖然天理教最后被成功鎮壓了,但對封建統治階級卻造成了重大打擊。嘉慶這皇帝當得可真夠苦逼的,一輩子都在縫縫補補,可就是難以阻擋清朝下滑的勢頭。嘉慶在位最出名的功績就是懲治貪官和珅、廢除乾隆的文字獄和將安南改名為越南這三件事。
公元1820年,嘉慶在前往避暑山莊的路上病逝,享年61歲。嘉慶死后,他的兒子旻寧繼承皇位,也就是道光皇帝。這道光皇帝可是出了名的節儉,他為了給國庫省點銀子,自己的龍袍都得打個補丁。可是這點錢跟國家的大窟窿比起來,那真是連塞牙縫都不夠啊。
就在這時候,英國佬利用鴉片瘋狂獲利,就像吸血鬼一樣,很快讓中國人變得面黃肌瘦,成了名副其實的東亞病夫。后來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那可是極大地振奮了國民的士氣,就像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結果英國人不干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很快爆發。
落后的清朝自然不是對手,1842年戰敗后,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讓香港島,賠款白銀2000多萬,還開放5個通商口岸。從此,中國的國門被強行踹開,天朝上國的美夢碎了一地,清朝也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道光皇帝估計在祖宗排位前都要哭暈了,這千古罵名就這么落在他頭上了,可他又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風雨飄搖的大清朝繼續走向深淵。
1850年,道光在圓明園慎德堂駕崩,他的兒子咸豐繼承皇位。咸豐一登基就掉進了火坑。這時候太平天國運動風起云涌,洪秀全幾乎占了半壁江山,清軍一路敗退,都快被逼進北京城了,咸豐皇帝被嚇得夠嗆。這還不算完,英法聯軍又打響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被燒得火光沖天,無數寶貝流失海外。咸豐這個倒霉蛋沒辦法,只好跑去承德避暑山莊避難。這個時期簽了一堆喪權辱國的條約,身心俱疲的咸豐皇帝僅僅31歲就一命嗚呼了。這時候的大清朝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接下來同治和光緒叔侄倆相繼繼位
這兩人就像是傀儡皇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牢牢掌握著實權,這一掌握就是長達半個世紀。同治皇帝好歹還有點同治中興的小苗頭,靠著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大臣搞洋務運動,建工廠、造槍炮、辦新式學堂,想要師夷長技以自強。雖然他們成功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的叛亂,可最終也未能挽救大清的命運。1874年,同治在養心殿病逝,年僅19歲,由于生前沒有子嗣,皇位就傳給了光緒。
光緒是一位非常有抱負的皇帝,他一心想變法圖強,就像一艘想要掉頭追趕時代的輪船。誰料戊戌變法僅僅百余天就戛然而止,因為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慈禧太后的一票否決。光緒最后落了個被囚禁瀛臺的結局。后來甲午海戰慘敗,與小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這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各地賠款的先例一開,清朝就被西方列強撕扯得七零八落。國內還被義和團搞得烏煙瘴氣,扶清滅洋是他們奉行的宗旨,期間大量外國人遭到清算和報復。清政府拒絕了西方的合作,于是八國聯軍打響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不費吹灰之力就打進了北京城。慈禧只好帶著光緒出逃西安,最后不得不簽訂《辛丑條約》,用巨額賠款和割地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回到京城后,光緒雖然不再被囚禁在瀛臺,但慈禧依然對他嚴加控制。1908年,臥病在床的光緒和同樣病重的慈禧不到一天的時間先后去世。年僅三歲的末代皇帝溥儀繼承皇位,他的父親載灃被封為攝政王,全權負責處理國家大事。1911年,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各地軍閥紛紛響應。最后經過袁世凱的逼宮,隆裕太后只好帶著溥儀宣布退位,綿延200多年的清朝徹底玩完了。溥儀后來還被日本人利用,在東北搞出個偽滿洲國鬧劇,他一輩子都在歷史的漩渦里身不由己,從皇帝到平民,見證了時代最劇烈的變革。
從清朝的興衰歷程來看,真的是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開放創新才有活路,閉關鎖國只有死路一條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