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和小畏
原創首發:武志紅(ID:wzhxlx)
Kris個人微信:kris191605
大家好,我是K叔。
從未想過,有一天國家會督促我們減肥!
最近,「體重管理年」一詞頻繁登上熱搜,國家號召大家關注健康,管理體重,因為近年來肥胖問題越來越普遍了。
其實,減肥的原理并不神秘,不外乎是「管住嘴,邁開腿」,道理許多人都懂,可能真正做到的卻是少數。
因為當情緒一旦不好,人就想大吃特吃。
當壓力一大,人又會不想運動。
如今,「壓力肥」、「過勞肥」現象越來越普遍。
不少人會誤以為,只要心足夠狠,就必能減肥成功,而實際上,有效的減肥需要我們讀懂自己的內心,學會與內在的各種情緒共處。
當內在安全且穩定,瘦身才能水到渠成。
心亂,則胖
琴琴又又又決心要減肥了。
過年一次老同學聚會,大家都說她胖了許多,再加上最近體檢報告也顯示各項指標異常,琴琴因此郁悶得很。
為了好看、為了健康,那必須得減。
可是說到減肥,她心里虛得很,過去也曾無數次下定決心,結果都沒堅持多久就中途放棄了。
這一次,她決心一定要沖破魔咒,于是在網上找到了一個高強度的減肥計劃表,同時也找了好友負責監督自己。
健康作息,搭配高蛋白營養餐,還有高強度的運動計劃,立馬開干!
前面一周多雖然有些吃力,但她都咬牙挺過來了,直到有一天實在工作太忙,她回到家已經11點多。
晚上瑜伽的計劃落空了,再加上工作的煩心事也多,她的情緒很煩躁,輾轉到1點鐘依然睡不著。
躺在床上,她感受到肚子像是有一個黑洞在發出咕咕叫,急需要找食物來填滿。
于是她走 到樓下附近的夜市小街,原本打算只吃一點點,可逛著逛著,卻把燒烤、麻辣燙、糖水都買了個遍,待回過神來,食物早已消滅得一干二凈。
由于睡得太晚,第二天早起失敗,晨跑計劃也泡湯了。
琴琴心里內疚得很,覺得自己實在太差勁了,為了彌補過失,她決定進一步加強減肥強度,把原來的運動量直接增加了近一倍。
這樣做在頭兩天當然可以彌補琴琴的內疚,可不到一周,她便堅持不下去,在一天夜里又忍不住暴食。
如此反復折騰不到一個月,減肥再次宣告失敗了。
情緒與暴食
琴琴的故事和許多減肥失敗的人相似,我們總容易因為一時情緒波動而忍不住暴食。
在心理學來看,食欲與情緒之間有著莫大的關聯,很多時候人吃東西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為了填補情緒黑洞。
這樣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把它稱為「情緒性進食」,這時候的進食,通常有3種常見的功能——
1. 安撫情緒
琴琴一開始暴食,就是為了安撫疲累的內心。
當工作辛苦、遇到不開心的事,許多人都會想通過美食來治愈自己糟糕的心情。
心煩時喝杯奶茶、郁悶時來點燒烤,都能一定程度上讓情緒得到安撫。
這一類也屬于普遍存在的正常現象,而真正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后面兩種情況。
2. 麻痹痛苦
當人遇到難以面對的痛苦時,食物也能起到「麻醉劑」的作用。
這時人吃東西不太會感受到幸福,反而是一種麻木感。
例如有的人在失戀后,會抱著零食看劇,然后機械地把零食一把一把地塞到嘴里。
TA并沒有仔細去品嘗美味,而只是下意識地重復這個動作,這個過程可以讓人短暫地逃避掉痛苦的感覺,和抽煙喝酒相似。
不過,一旦停止進食,不久后痛苦又會襲來,于是又要通過暴食逃避,形成惡性循環。
3. 彌補缺失的「愛」
如果一個人從小在缺愛的環境里長大,內心匱乏,那么吃東西便也會讓TA喚起「被愛」的感覺。
在如今的時代里,「吃」或許是一種最簡便地獲得滿足和幸福的方式。
有的人容易在獨處時,或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涌現出強烈的食欲,那時因為孤獨和空虛的感覺往往會偽裝成饑餓感襲來。
不過可惜的是,吃完后所感受到的「被愛」只是一種錯覺。
在《老友記》中就有一句經典橋段,童年缺愛且愛吃餅干的莫妮卡,有一天被好友這樣說到——
“那只是食物,那不是愛。”
除了控制飲食,減肥路上還有一道難關:
運動。
越苛責自己
越難行動
許多運動堅持不來的人,都會有和琴琴相似的心態:苛責自己。
這種苛責背后,是對當下的自己深深的不接納(有的人甚至是自我厭惡)——
因為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渴望立馬能夠改變,于是定下許多過高的目標。
一旦沒達成便不停地責備自己,內疚不已。
不少人會誤以為,只要心夠狠就一定能瘦下來,可實際上,這只會透支人的心理能量,導致后面極其容易放棄。
琴琴因為自己暴食而內疚,進而勉強自己加大運動量,導致自己更加力不從心。
從中其實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當一個人越是不喜歡自己,TA就越忍不住逞強,結果運動計劃脫離實際能力,注定以失敗告終。
類似的狀況在減肥人群里非常普遍。
比如,留意身邊你會發現有些人的社交頭像寫著一行字:不瘦20斤不換頭像。
乍一看似乎信心滿滿,但TA們往往最后都瘦不下來。
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瘦20斤」并不是一個基于自己能力范圍而制定的目標,而是基于內心對自己的排斥,如宣泄情緒一般去定目標。
并不是「我有能力瘦20斤」,而是「我討厭如今肥胖的自己,只有狂瘦20斤我才能對自己滿意」。
這就注定在運動的路上,伴隨著持續的比較與自我攻擊,人容易患得患失,內耗極大,最后無力堅持到最后。
尊重心理規律
你會瘦得更順利
那么,結合以上心理規律,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減肥才更好呢?
這里我總結了5個小技巧,來幫你調節自己。
1. 理解并接納如今的自己
比起心急如焚去減肥,我更希望你先理解自己。
你可能生活壓力大、可能情緒困擾不少,這都是生活的常態,如果一時半會還需要食物來安撫情緒。
該吃的時候還是正常吃,同時可以在這時增加一份對自己的覺察與理解,告訴自己:
“我現在遇到了困難,需要用食物安撫自己,這是正常的,并不可恥。”
2. 把「照顧情緒」作為減肥的一環
過度放縱的背后,是情緒的過度壓抑。
如果發現自己情緒性進食明顯,不妨自問一下:最近我是否積壓了過多的委屈、憤怒、或是焦慮呢?
并非只有節食運動才是減肥,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也是在間接促進減肥。
試著避免讓自己扛過多的壓力,適時休息,遠離消耗自己的人和事。
若心能靜下來,那減肥也能更專注。
3. 找到多元的減壓方式
有的人除了吃,就幾乎沒有別的減壓方式,這種情況注定減肥路上是反反復復的。
可以試著去散步、養綠植、聽音樂、和朋友傾訴......
讓自己在壓力大的時候有更多選擇,從而減少對美食的依賴。
4. 找到同伴
孤軍奮戰去減肥固然是困難的,我們應當去尋找同伴。
有兩類人是特別值得交往的:一類是飲食健康、愛運動的人,另一類就和你一樣,有減肥計劃的人。
我們可以接受他人健康習慣的影響,同時也在能與人交流自己減肥的困難與心得,相互鼓勵。
這樣的聯結也能減少孤獨和空虛,增強人的內心力量,推動減肥。
減肥并不是一個「目標」
以上內容,都屬于方法層面的,在最后,我想邀請你思考一個問題:
你為什么要減肥?
有人是因為別人說自己胖; 有人是為了穿衣服顯好看; 有人是為了身體保持健康......
減肥理由雖沒有對錯之分,但不同程度的理由,卻會影響減肥的結果。
比如生活中會有人說:“等我瘦下來,我一定要好好大吃一頓獎勵自己!”
通常這種心態的人很難瘦下來,即使瘦下來也很容易反彈。
在心理學看來,一個人能不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要看他與這件事情能否建立一種真實深度的關系。
如果減肥只是為了以后大吃一頓,或是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這些都是屬于較為表層的原因,
這時人與「減肥」這件事之間的聯系也是較淺的,因此動力也會非常有限。
在電影《熱辣滾燙》里,主角樂瑩是一個討好自卑的胖女孩,在經歷一連串嘲諷、鄙視、拋棄后,她終于明白要愛自己、珍視自己,于是決心打拳擊,也實現了暴瘦。
有人會以為這是一部減肥片,但「減肥」僅是表層,核心是一個人開始重視自己,關愛身體,決心開啟一段新生活。
這時候,人與自我建立了一種深刻的聯結,也會迸發出巨大的動力。
那些一直保持健康體重的人,他們很少會在某個時間段突然加大力度減肥,而是平時就少吃油膩高熱量的食物,有閑暇也會保持運動。
對他們來說,減肥、保持健康并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人珍視自己、重視生活的副產物。
曾經我聽到一個女孩的故事,她通過1年多從過胖減到健康體重,她高興萬分。
值得開心的不僅僅是變好看和健康,更是她在這個過程中見證了自己的力量——
把嚴格的計劃執行下來,最后完成,然后由衷地感嘆「原來我如此有力量」!
這樣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力量感與自豪感,值得每個人去追求。
當然,不必刻意追求過瘦的體型,體重保持健康范圍即可。
最后,祝你健康,也祝大家假期愉快!
一個小福利:
還沒有我微信的小伙伴,可以掃碼加我微信,我送你一份禮物——《從0到1月入六位數副業變現干貨筆記》:
里面完整記錄了我2016年是如何開啟我的副業之路的,又是如何靠著副業實現月入六位數收入的。
一萬多字,內容非常干貨,有很多小伙伴復制了我里面講到的方法,實現了副業變現,希望也能幫到你哈。
掃碼加我微信,回復“副業”,我把這份資料免費發給你哈。
預計來領取的人數比較多,大家耐心等待哈,都是手動回復,會比較慢,不過都會回復到的,感謝大家理解哈。
往期熱門文章:
作者介紹:
作者:和小畏;后現代取向心理咨詢師,專欄心理作者。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關注我的,不是粉絲,而是朋友!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
點一個免費的贊再走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