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死,驚動全世界,恐怕這世上沒人能做到,但在前不久,全世界就經歷了一次。
他就是教皇方濟各。
沒有一兵一卒,不掌控任何核武器,卻在僅有0.44平方公里,擁有著在世界政治中不可忽視的話語權,影響著全球13億天主教徒心靈的“皇帝”。
他到底如何做到的?
最后的復活節
4月21日,羅馬教皇方濟各離世,終年88歲。
這位“沒有國土的皇帝”的離世,引得全世界的媒體用頭版頭條來報道,就連一向高傲的美國都為其降半旗哀悼,特朗普親臨其葬禮現場。
不僅如此,阿根廷總統也同時宣布全國哀悼三天,法國總統曾稱其為“貧困者”希望。
這不禁令人疑惑,這位天主教皇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魅力?
其實,不是教皇特殊,而是方濟各特殊。
梵蒂岡歷任教皇中,方濟各在位12年,其“窮人教皇”形象影響深遠,明明是統領著全球13億天主教徒的教皇,可以住進富麗堂皇的皇宮,但是卻選擇在普通公寓居住。
而且,他的的日常既低調又不平凡。
令人議論紛紛的是,方濟各曾為流浪漢洗腳,還在2022年為原住民寄宿學校道歉,被視為“和解之路的關鍵一步”。
他對同性戀群體公開稱“我有什么資格評判”,對環境保護直言“環境破壞是人類的罪”,還稱“教會是所有人都避難所”。
可以說,方濟各用12年的時間切身的溫暖著所有教徒。
就連去世的前一天,他還身坐輪椅,拖著病痛,不忘在復活節中為信徒們賜福,但對葬禮的安排,卻選擇了最低調的方式,特別是放棄三重棺木與靈柩展示,而是選擇了鋅木棺。
方濟各的離世,無疑是天主教會的損失,其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而作為世界上不用動用一兵一卒就可以推動東西德和解,甚至影響美國總統選舉的教皇,究竟是如何玩轉政治的?
人心是一切力量的根源
教皇從公元1世紀出現,到方濟各共經歷了266位教皇。
天主教圣書記載,耶穌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了門徒彼得,所以彼得成為了第一任教皇,所以教皇的本質就是“基督在世的代表”。
而真正讓教皇成為歐洲政治核心角色,則是從756年的“丕平獻土”開始的。
當時,法蘭克的國王丕平為了報答教皇對其篡位的合法性背書,把從倫巴第人手里搶來的意大利中部土地贈給了教皇,并建立了“教皇國”。
也是從這時開始,教皇從單純的宗教領袖成為了世俗領土的統治者,開始了教權和王權交織的統治。
中世紀時,教皇的權利達到了巔峰,從格列高七世和亨利四世爆發的“敘任權之爭,到英諾森三世,教廷成為了歐洲政治的仲裁者”,教皇的權利越來越大。
但1870年,意大利統一羅馬,吞并了教皇國的權力,也結束了其長達千年的統治,并最終將梵蒂岡,一個僅有0.44平方公里的領土,定為了天主教的中心。
也是從這時開始,教皇從“硬權力”轉向了軟權力,教皇也從“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成為了“全球道德網紅”。
從約翰保羅二世開始,教皇開始從梵蒂岡的圣殿轉向了網絡,用推特、國際峰會等現代方式來傳播古老的信仰。
尤其是方濟各,坐經濟艙、擁抱難民、甚至討論氣候變化和人工智能,使其社交媒體粉絲達千萬,13億教徒分布在各大洲,形成一個跨越國界的“無形帝國”。
2014年,方濟各促成了美國與古巴關系的和解,結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敵對狀態,2015年,方濟各發布環保通諭,將生態危機上升為“道德議題”,推動了全球宗教和科學的對話。
針對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方濟各還設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以應對性侵問題。
方濟各一直在用教皇的影響力,維護著一方沃土的和平。
有人曾經罵他“管太多”甚至“插手經濟”,但是人們總是站在真理的一方,不可否認方濟各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出于最底層人民的心聲,無不被人贊頌。
教皇的存在證明,真正的權利不一定來自武力,而是來自信仰、道德和千年積累的信任。
在核武器和超級大國爭霸的時代,方濟各,一個手無寸鐵的老人依然能影響世界,這或許就是人類文明最神奇的悖論之一。
可惜,他走了,下一任教皇能否延續他的輝煌?我們期待著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