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現在的抗日電視劇所賜,侵華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或許才是全中國人“最熟悉”的那個日本人。
但鮮有人知道的是,1945年,當這位手握105萬大軍的敵酋接到了日本大本營的投降電報時,他的內心到底是何等反應。
其實,與常人想象的岡村寧次或震驚、或憤怒、或無奈的情緒不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岡村寧次接到電報時,或許只能用一臉懵圈來形容。
崗村寧次的爛攤子
其實說是一臉懵圈,但岡村寧次對于投降這件事,或多或少還是有點心理準備的。
此人雖然罪大惡極,但就其能力而言,或許配得上“精明強干”四字。
他畢業于著名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后來進入陸軍大學校深造,又曾去過德國留學,對時局有著極為清晰的認知,絕非泛泛之輩。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當年岡村寧次還是一個少佐時,便能和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此三人又被稱為“巴登巴登三羽烏”)閉關開會商討日本國策,而當時負責給他們站崗的是后來成為首相的東條英機。
由此可見,岡村寧次在軍隊中的地位和資歷,達到了怎樣的地步。
而事實上,岡村寧次能夠在軍隊混得風生水起,靠的遠不是資歷和地位。
他還參與制定了日本陸軍核心軍事條令,提出了“進攻至上”“速戰速決”思想,為日本對外侵略提供理論支撐;同時,他還推動陸軍機械化改革,主張發展坦克、航空兵,提升日軍對外擴張的軍事能力,能力可謂極為出眾。
(二戰的日本軍部)
有著這樣的能力,岡村寧次當然能發現1945年的日本,面臨的是什么樣的爛攤子。
此前一年孤注一擲的豫湘桂戰役,雖以慘勝告終,但日軍消滅中國有生力量、打通南北戰線的戰略圖謀卻徹底破產。
而且中國軍隊的反撲,更是讓日本聞風喪膽。
雪峰山一役,74軍憑美械裝備痛擊日軍,令其談之色變;東南亞一帶,駐印軍追著日本陸軍死纏爛打,致使精銳的第18師團四處抱頭鼠竄。
(雪峰山戰役,中國軍隊遠強過日本)
而在江南水網地帶,中國軍隊的汽艇如幽靈般穿梭于河道,更令日軍陷入絕境。
為求自保,日軍竟將“以戰養戰”的邏輯推向荒誕,基層部隊主動聯絡中國軍隊,將武器彈藥、藥品甚至軍用罐頭作為‘保護費’交付,換取對方不襲擊據點。
據戰后披露的日軍日記記載,某部日軍軍官因拒絕繳納“保護費”,竟被長官以“動搖軍心”為由槍決示眾;與此同時,日軍還經常對旅居中國的日本商人等平民強行征繳“捐款”,再由日軍轉交中國軍隊,美其名曰“維護治安”。
(灰頭土臉的日本人)
那些曾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侵略者,如今卻為求一口溫飽,不得不讓士兵替中國農民插秧收割;而那些曾以“武士道”自詡的軍官,此刻竟要靠“花錢買命”才能保住性命。
這般魔幻現實,與當年動輒奸淫擄掠的日本軍人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若問為何日本人不再如往昔般殘暴,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中國人報復的怒火,他們絕對無法承受。
(投降的日本人)
十封電報下的舉棋不定
這一系列殘酷現實,讓岡村寧次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
而等到后來,當軍隊元老鈴木貫太郎奉命組閣時,岡村寧次更是有了”不詳“的預感。
畢竟,鈴木此人非同小可,他既是日俄戰爭的“功勛”,他的妻子又是天皇的奶媽。能夠讓如此大人物出面組閣,而日本現在又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地步,那么很有可能,就要商量停戰投降的事宜。
(鈴木貫太郎)
但等到這一天真的到來了以后,事情卻遠遠出乎于岡村寧次的意料。
1945年8月10日,岡村寧次接到了東京發來的“大陸第1378號令”,電令中如此寫道:“日本將在繼續與美國作戰的同時,集中兵力對抗蘇軍,重啟全面戰爭。”
更令他費解的是,命令要求他立即調遣部隊支援關東軍,對蘇作戰。
(日本關東軍)
然而,就在兩天前的8月8日深夜,岡村寧次的參謀已通過歐洲和重慶的無線電廣播,截獲了截然不同的消息——“日本即將投降”。
如此一來,岡村寧次就徹底陷入兩難的局面,一面是“全面作戰”的死令,一面是舉世沸騰的日本投降傳言。他握著電報的手微微顫抖,喃喃自語:
“這究竟是戰是降?日本的天,到底要往哪邊倒?”
(岡村寧次)
思來想去之下,他連忙派出自己的參謀長回國請示。可回國以后,岡村寧次又收到了一則天大的消息,稱日本準備和盟國談判,商量投降的事宜。
短短一天時間,事情就又發生了180度的變化,岡村寧次看著電報,半晌都摸不著頭腦。
而更讓他摸不著頭腦的,還是接下來的幾封電報。1945年8月12日,當岡村寧次的多年老友,時任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的密電發到南京司令部的案頭時,岡村寧次的手指突然頓住。
因為梅津美治郎的密電內容與之前的投降言論截然相反,要求他“寧可玉碎,決不收兵”。
(東京要求繼續作戰)
一天后的1945年8月13日,關東軍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抽調第一軍及兩個師團增援南滿,準備應對蘇聯的出兵,岡村看著電報,覺得戰爭仍然將要繼續進行。
1945年8月14日,午前,這種戰爭繼續進行的征兆更加明顯,日本大本營要求他派兵做好準備,堅決擊潰所有“來犯之敵”。
可僅僅兩個小時以后,他的參謀長又從東京發來急電,稱由于受到廣島和長崎,以及東京大轟炸的影響,“最壞事態,已成定局”。
(遭到了轟炸的東京)
難不成又要投降了?岡村寧次心中暗自思忖,不知道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凌晨兩點,陸軍次長又發來電報:“明日正午,靜聽玉音。”岡村盯著電報末尾的“玉音”二字,恍惚間看見昭和天皇的側臉在電波中若隱若現,他知道不管之前的猜測如何,這一次,事情應該會有了答案。
1945年8月15日,晨霧未散,岡村已穿戴整齊端坐收音機前。
9點整,當《君之代》的旋律從留聲機里流淌而出時,聽完了”玉音放送“的岡村寧次終于明白,日本曾試圖抓住機遇成為大國,但最終卻迎來了可恥的失敗結局。他雖然有過不接受投降命令,繼續與中國為敵的想法,但最終這一切還是化為泡影。
參考資料: 1、揚子晚報《中國戰區日軍簽字投降,當時報刊這樣報道》 2、鳳凰網《還原日本無條件投降全過程 岡村寧次將降書遞給何應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